理论教育 地震防范自救全指南-地震的防范与自救

地震防范自救全指南-地震的防范与自救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占全球地震总量的1/10以上,发生的强度和频度居世界之首。在中国历史上,不包括漏记的,光有记载的地震就有8000多次,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有1000多次。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占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50%。与地震危害相比,无知才是最大的灾难。不可使用电梯,若地震时已经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有时候地震会引发海啸,为了防止海啸袭击,在海边时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

地震防范自救全指南-地震的防范与自救

中国是世界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占全球地震总量的1/10以上,发生的强度和频度居世界之首。

在中国历史上,不包括漏记的,光有记载的地震就有8000多次,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有1000多次。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占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50%。

虽然地震属于天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但也不是不可以防御的。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就可以在地震到来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与地震危害相比,无知才是最大的灾难。

(1)家中

大地震从开始到房屋倒塌过程结束,时间在十几秒到几十秒之内,因此一旦感觉到要地震,应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切勿耽误时间。

地震发生时不要慌,需要牢记的是不可跑向阳台,不要滞留在床上,不要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如果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不可使用电梯,若地震时已经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

如果所在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好,可以在室内避震,如果抗震能力较差,应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避震位置非常重要。可根据室内状况和建筑物布局,寻找安全空间躲避。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包括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家具下、炕沿下、厨房、墙角、厕所、内墙墙根、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这些地方是人们可能幸存的相对安全的地点。

躲避时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围,应尽量靠近水源,这样即使出不来也容易获得营救,但千万不可躲在窗户下面。

当躲在卫生间、厨房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煤气管道、炉具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卫生间、厨房处在建筑物的角落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选择它为最佳避震场所。

不要钻进箱子或柜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身体受限,视野受阻,不仅会错过逃生的机会,还不利于救援。

选择好躲避处后应坐下或蹲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不可躺卧,因为躺卧很难机动变位,而且躺卧时人体的平面面积会增大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时大5倍。(www.daowen.com)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因身体失控移位或摔倒而受伤。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后颈或头部;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鼻、口,有条件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毒气、灰土。

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还可以敲击暖气片和管道,也可打开手电筒。

(2)户外

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离开高大的建筑物,如高大烟囱、水塔、楼房等,特别是要躲开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避开悬挂或高耸的危险物,如电线杆、广告牌变压器路灯、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危旧房屋、狭窄街道、高门脸、危墙等。

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不要停留在立交桥、过街天桥的上面和下方。

(3)野外和海边

在野外要避开陡崖、山脚和陡峭的山坡,以防泥石流、山崩、滑坡等。

有时候地震会引发海啸,为了防止海啸袭击,在海边时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