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李中和与倭寇智斗,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李中和与倭寇智斗,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中和原在县城避难,见知县庸才无能,不敢抵抗,贼寇到处洗劫,人民遭受灾难,不忍坐视,就返回故里,号召太平李氏乡人,组织抗倭。于是中和召集众人商议,决定将寇首斩杀。乡里人要纪念李中和生前的功绩,再三向知县请求给李中和立祠,知县始终不准。太平李姓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二十五晚上,举行“迎龙灯”环绕昆仑寨及太平全境游行,相传就是为了悼念李中和的事迹。

李中和与倭寇智斗,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李中和,太平乡人,年幼时聪明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爱科举,不想做官,不求名利,却喜欢结交朋友。他常坐在楼上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下棋谈艺或饮酒赋诗,接连几日也不觉得疲劳。他生得身材高瘦,皮肤洁白,留有长须,每次出游,爱骑一匹白马,身穿白袍,头戴竹笠,活像白衣仙人下凡。

明嘉靖年间,有一群倭寇从仙游窜犯湖洋,抢掠东山、太平,后又进犯县城。知县万以忠惊慌失措弃城逃跑。李中和原在县城避难,见知县庸才无能,不敢抵抗,贼寇到处洗劫,人民遭受灾难,不忍坐视,就返回故里,号召太平李氏乡人,组织抗倭。他慷慨自出资金,一面整修昆仑寨土堡,作为防守的据点,一面召集青壮乡民,日夜亲自训练,并叫妇幼老弱退入寨内,以保安全。

几年后,倭寇又勾结晋江人谢爱夫,率贼寇三百余人,从南安九都侵入东关隘,声势凶猛,向县城直进,途中得知太平防守严密,不敢继续前进,停留东关抢劫,两日后又退走。

第二年,又有一群倭寇从南安诗山,窜入永春南无石,进攻县城,另一群倭寇从南安九都侵入东关隘,想与攻城的倭寇汇合。中和在昆仑寨顶瞭望,见倭寇众多,来势很猛,立即鼓舞乡民说:“贼寇没有什么可怕,只要大家服从指挥,敌人是可以打败的!”于是他沿途设下埋伏,见寇到,一声令下,乡民齐出痛击,分段分围,贼众全被俘获。捷报传至守城训导吕岳那里,他惊喜地说:“我以全城之众,不能解围,李中和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俘获众寇,此真是奇迹。”

中和所俘贼寇,关押在寨中,既要耗费大量粮食,又怕贼众多,会发生事变,要将俘虏解送县城,而县城正被包围,知县被扣押,无法解送。于是中和召集众人商议,决定将寇首斩杀。众寇见状,跪地求饶。中和把他们全部释放,并发给路费,遣送回家,同时,教育他们回去,要安分守己,不能再来侵犯。众寇再三跪拜,感谢再生之恩。此后倭寇进犯永春,再不敢从太平经过。

当时,中和日夜与众乡民防守,劳累过度,身患重病,医治无效,不久,就病逝寨中。族内外人士痛哭十余日,悲痛万分。(www.daowen.com)

县城解围后,新知县林万春从贼营中释放回县,吕岳向知县汇报中和御寇情况,因妒他贤能,诬陷说:“李中和俘虏众寇,不待乱定献功,擅自斩杀寇首,释放贼众,其中可能是中饱私囊。”知县听后说:“中和建有奇功,中饱之事,查无实据,不能乱说。”但对中和之举,心中也存怀疑。

乡里人要纪念李中和生前的功绩,再三向知县请求给李中和立祠,知县始终不准。惠安名儒黄克晦素来与李中和友谊深厚,为他撰写墓志铭,歌颂他的功绩。太平李姓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二十五晚上,举行“迎龙灯”环绕昆仑寨及太平全境游行,相传就是为了悼念李中和的事迹。

讲述:李金稿

采录:东平文化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