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中的古代军乐遗响-英都大鼓吹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中的古代军乐遗响-英都大鼓吹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洪瑞生先生20世纪90年代的田野调查及考证,洪启睿六十岁退休回英都安居后,完善洪氏家庙祭礼,并引进宫廷鼓吹,亲自教习,创造了与闽南鼓吹乐相融合的“英都大鼓吹”,主要用于每年春冬两次祭祖,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典礼乐。至于英都大鼓吹用于殡葬礼仪,首开于清顺治九年。因有圣旨谕祭,英都族人不但用鼓吹乐队迎接代表皇帝谕祭的钦差大臣,还为傅氏出殡仪式奏乐,这是英都大鼓吹为显贵者送殡之肇始。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中的古代军乐遗响-英都大鼓吹

鼓吹源于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北狄,本为军中之乐,汉初,成边的军队用之,以壮声威。东汉时朝廷对边将及领兵万人以上的将军均赐鼓吹队,后来渐渐用于朝廷,成为宫廷鼓乐。唐朝中央设鼓吹署,是管理乐队的专门机构。鼓吹乐队是朝廷仪仗的一部分,因而形成了“御驾鼓吹”(用于皇帝御驾巡幸)、黄门鼓吹(用于皇帝赐宴群臣)、祝捷鼓吹(用于出征将帅凯旋荣归)、迎宾鼓吹(用于迎接外国使臣来访)等种类。

鼓吹用于殡葬礼仪,渊源也是很久的。《后汉书·杨赐传》载:“及葬,又特侍御史持节送葬,兰台令史十人,发羽林轻骑车介士,前后部鼓吹。”这则史料证明早在汉朝就有用鼓吹乐队为显贵者送葬的做法了,是皇帝对其大臣死后的一种恩典。

流行于英都的鼓吹乐,传说是明万历年间任过礼部祠祭司郎中的洪启睿退休后创设的。洪启睿(1568—1629),字尔介,号讱原,明万历壬辰科会试第一名(会元)贡士,殿试钦点二甲第一名(传胪)进士,授礼部主事,晋祠祭司郎中,执掌宫廷祭祀礼乐事宜。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弄权,他被贬金衢道守,却因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升两浙按察使,最后又耀升浙江左布政。根据洪瑞生先生20世纪90年代的田野调查及考证,洪启睿六十岁退休回英都安居后,完善洪氏家庙祭礼,并引进宫廷鼓吹,亲自教习,创造了与闽南鼓吹乐相融合的“英都大鼓吹”,主要用于每年春冬两次祭祖(祭家庙宗祠),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典礼乐。

查清乾隆版《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国朝捍卫”一章,有英都人用鼓吹乐队迎兵退敌的记载。康熙初年,郑氏反清复明势力在沿海频频骚扰,到英都派军饷,有一次,使者被英都自卫乡兵所杀。郑兵首领大怒,扬言要进剿英都,书生洪宝基挺身而出,“乃领鼓吹前迎十里外”,以礼恭迎,晓以大义而劝退郑兵,一场浩劫终于化解。(www.daowen.com)

至于英都大鼓吹用于殡葬礼仪,首开于清顺治九年。当年洪承畴母傅氏在泉州私第病浙,承畴请旨回家葬母,顺治皇帝以西南战事又起、国家未安定为由不予准许,另派使臣赴泉州谕祭,祭礼非常隆重。因有圣旨谕祭,英都族人不但用鼓吹乐队迎接代表皇帝谕祭的钦差大臣,还为傅氏出殡仪式奏乐,这是英都大鼓吹为显贵者送殡之肇始。

出自《田野家园》

作者:廖榕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