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宿迁地区新四军小战士故事集》:彭雪枫同志与宣传队

《宿迁地区新四军小战士故事集》:彭雪枫同志与宣传队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雪枫同志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这支队伍就是彭雪枫同志最初创立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当时不过三百多人,是从豫南开到敌后来的。我们宣传队唱着很熟悉的歌。原来是支队司令彭雪枫同志来了,他正在看着土墙上写的标语:“到敌人后方打游击去。”只有彭雪枫同志常常提醒我们说:“他们是未来的干部,他们不仅要会演戏唱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水平。”对于宣传队的生活,彭雪枫同志也是十分关切的。

《宿迁地区新四军小战士故事集》:彭雪枫同志与宣传队

维 进[1]

高维进 河南邓县人。1920年3月生。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在河南确山竹沟豫鄂边特委新四军留守处工作,后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宣传队分队长、拂晓剧团主任。1940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华北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大文工团任团员,延安电影演员,东北电影厂编辑,北京电影厂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新闻片组长,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编导、副总编。

彭雪枫同志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我在他的支队的宣传队里工作过,常常想到下面几件印象深刻的小事情。

1938年10月的一天黎明,我们的队伍到达了淮阳、鹿邑交界的一个村庄,这是我们的足迹第一次踏在敌占区的地面上。这支队伍就是彭雪枫同志最初创立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四师的前身),当时不过三百多人,是从豫南开到敌后来的。刚刚经过了一夜的急行军,通过了淮太、淮柘两条公路。但当进入村子的时候,老乡们都逃走了,房子全是空空的,只留有四五个人,我们所遇到的是冷冷的接待与疑惧的眼光。等到我们讲清楚了是新四军,专为来打日本鬼子的,他们才惊喜地跑出寨子去大声地喊叫:“快回来吧!是咱们新四军回来了,快回来吧!”于是人们慢慢地从四面八方背着东西回寨子来了。

第二天早晨,队伍齐集在广场上,准备出发。每个人都因为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终于到达了敌后,情绪十分兴奋。“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我们宣传队唱着很熟悉的歌。嘈杂的人声,忽然慢慢地安静下来。“司令员来了!”人们的视线转向左边去。原来是支队司令彭雪枫同志来了,他正在看着土墙上写的标语:“到敌人后方打游击去。”

“你们看,这标语有没有写错?”司令员走过来对我们发问。我们宣传队的同志们都把目光在大标语上转了一遍,黄土墙上白石灰刷的大字,大家是认识的,而且都了解是什么意义。艺术字,又整齐,又美观,没有写错啊。

司令员接着又说:“你们刚才唱的歌也唱错了。”

我们都想不起用什么话去回答他:“司令员,你说错在哪里了?”

“我们现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他问。

“×庄。”(www.daowen.com)

“是我们的后方还是敌人的后方呢?”

经过司令员这样一问,我们才恍然大悟起来。原来我们已在昨夜就进入了敌人的后方。他接着说:“我们已经到敌人后方了,你们怎么还写‘到敌人后方去’,还唱‘到敌人后方去’呢?宣传工作是要看时间、地点、对象的不同而随时变换其内容的。你们在后方的时候,一路宣传的是敌人如何残暴,敌后老百姓如何受苦,所以我们新四军要到敌人的后方去打游击,收复国土,把鬼子赶出去,解救老百姓的痛苦。但是现在已经到达敌后了,老百姓懂得,而且经受过敌人的残暴,那自然用不着你们再讲这些了;现在应该宣传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配合部队,共同打敌人,解救自己,保卫家乡才对……”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异样的机枪声响了,哨兵跑来报告:发现敌人的骑兵正向这边冲来。司令员就立刻出寨子亲自带领着队伍去应战,向有利地形转移,终于把敌人的小队长打伤,敌人败退了。这一次战斗是为豫东抗日游击战争打响了第一炮,也就是从徐州失守半年以来,敌人在豫东广大的地区里第一次遭到打击。从此,彭雪枫所领导的这支小小的队伍,便作为支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活动和生长在豫东、皖北的广大平原上了。

我们宣传队的拂晓剧团的成员,都是些十几岁的孩子们,一直跟着部队行军、作战。他们既要进行连队教歌、居民宣传,又要在召开群众大会时唱歌演戏。几乎三天有两天要演出,工作是十分繁忙的。我们为了能应付工作,对他们除了进行一些艺术上的教育之外,其他的教育我们是很少能注意到的。只有彭雪枫同志常常提醒我们说:“他们是未来的干部,他们不仅要会演戏唱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水平。”当他到剧团来的时候,常常随便找一个孩子:“小鬼,把日记本拿给我看看。”于是,他就细心地给孩子们指出日记上哪一个字写错了,哪一句写得不合适。那些孩子们更喜欢和他谈心里话,他和孩子们每次都是谈得那样的亲切。

1939年8月,在×村有一个短时间的驻扎。司令员找我去问起孩子们读报纸的情形。他说他要进行一次时事测验。当天下午,孩子们排着队到他的办公室去,团团地围着他坐下,孩子们问他,他也问孩子们。他提出了一些问题,有的答上了,有的答不上就说:“拂晓报上有,读过又忘了。”他便耐心地和孩子们解释着。这样整整一下午,他和孩子们在一起,从国际大事谈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来,孩子们常说:“可要好好用功,要不然叫司令员问住了,那多丢人!”从此以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本来努力的更积极了,本来不用功的孩子也变得积极起来了。

对于宣传队的生活,彭雪枫同志也是十分关切的。他时常问这个小鬼怎样,那个小鬼怎样,他更关心有些生病的孩子。曾有一个时候,剧团几乎每个孩子都生疥疮,他就亲自写信给军医处去要药。在行军的时候,他的马常常驮着病了的孩子,自己却背了小包裹步行。春天,部队里的单衣未发,剧团先发了。冬天,棉衣也是最先穿上孩子们的身。他常说:“这么小的年纪就参加了队伍,比我们多为革命做几年工作呢,还不该好好地爱护他们吗?”还记得1939年秋,拂晓剧团一个女孩子害伤寒病死了。在追悼会上他悲痛地说:“小小的孩子,离开了家庭来参加队伍做革命工作,部队就该是她的家,负责同志就该像父母一样照顾他们。因为不谨慎得了病,竟然不能治好,这是我们应该负责的。今后对于小鬼们的生活和健康,一定要以最大的努力来注意……”因司令员的关心,剧团的负责同志和孩子们自己也就更注意身体的健康了。

彭雪枫同志就是这样细致地、具体地关怀着宣传队的工作和孩子们的生活。同样,他也是以这样真诚友爱的精神,关怀着部队的每一个战士。

(选自《忆彭雪枫同志》编辑组编《忆彭雪枫同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1]本文原发于1945年3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署名作者“维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