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底部弯矩和剪力法

三、底部弯矩和剪力法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对烟囱采用简化方法进行抗震计算时,烟囱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弯矩M0,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试问,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3 烟囱各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可按图5.5.5确定。图5.5.5 烟囱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分布a)烟囱简图 b)弯矩 c)剪力(三)算例 烟囱抗震设计(简化法)条件:某钢筋混凝土烟囱高100m,上口内直径5m,标高17.5m以上筒身坡度1.

三、底部弯矩和剪力法

这是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便于手算。对高度不大于100m的独立烟囱,使用该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精确法计算结果相比较是相当接近的。对于高度在100~200m的独立烟囱,使用该法进行计算,其结果基本上也是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

(一)“试题”回顾

〖试题5.5〗~〖试题5.10〗(2002年)

如图5.2所示,在Ⅲ类场地上建一座高为10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设防烈度为7度,远震,Tg=0.55s,烟囱自重的标准值Gk=18738.8kN,筒身的重心C距基础顶面H0=37.7m。

〖试题5.5〗第一周期T1(2002年)

试问烟囱的第一周期T1,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A)2.213s (B)2.013s (C)3.756s (D)4.106s

〖试题5.6〗基本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2002年)

假定该烟囱的基本周期为2.5s。试确定与之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0154 (B)0.016 (C)0.0205 (D)0.041

〖试题5.7〗基础顶面的地震弯矩(2002年)

假设该烟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0.0249。当对烟囱采用简化方法进行抗震计算时,烟囱底部(基础顶面)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弯矩M0,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22867.9kN·m (B)23329.8kN·m (C)17590.7kN·m (D)46659.6kN·m

〖试题5.8〗烟囱的基本自振周期(2002年)

假定对该烟囱进行某些修改后。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0.03。试确定该烟囱的基本自振周期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274s (B)1.636s (C)4.567s (D)1.557s

〖试题5.9〗烟囱底部地震剪力(2002年)

假定该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40s,α1=0.02124。试问,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978-7-111-46122-7-Chapter06-15.jpg

图 5.2

(A)338.3kN (B)365.4kN (C)398.01kN (D)429.85kN

〖试题5.10〗造成附加弯矩的条件(2002年)

烟囱为高耸结构,受侧向力作用产生挠曲变形。形成偏压构件,轴向压力和侧向变形会加大截面弯矩。即通常所说的P-Δ效应。现列出四种造成附加弯矩的条件,试指出其中哪项是错误的?

(A)水平力作用(风,地震) (B)日照

(C)基础倾斜 (D)烟气温度

〖试题5.11〗基本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2004年)

某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5.3所示,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试验算烟囱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并指出它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059 (B)0.053 (C)0.047 (D)0.035

〖试题5.12〗烟囱底部地震剪力(2005年)

某环形截面砖烟囱,如图5.4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假定烟囱的基本自振周期T=2.1s,其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800kN。试问,当采用简化法进行抗震计算时,烟囱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剪力V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978-7-111-46122-7-Chapter06-16.jpg

图 5.3

978-7-111-46122-7-Chapter06-17.jpg

图 5.4

978-7-111-46122-7-Chapter06-18.jpg

图 5.5

提示:d1d2分别为烟囱顶部和底部的外径。

(A)30(B)28(C)26(D)24

〖试题5.13〗烟囱底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剪力(2011年一级)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5.5所示,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8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5s。

该烟囱建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Ⅲ类。试问,采用简化方法进行抗震计算时,烟囱底部(基础顶面处)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剪力(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680 (B)740

(C)820 (D)960

〖试题5.14〗烟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2012年一级)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5.6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试确定相应于烟囱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02)计算烟囱基本自振周期。

(A)0.021 (B)0.027

(C)0.033 (D)0.038

(二)相关规范的规定

978-7-111-46122-7-Chapter06-19.jpg

图 5.6

《烟囱设计规范》规定:

5.5.5 独立烟囱采用简化法进行抗震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作用效应:

1 烟囱底部地震弯矩及剪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0=α1GEH0 (5.5.5-1)

V0=ηcα1GE (5.5.5-2)

式中 M0——烟囱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弯矩(kN·m);

α1——相应于烟囱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采用;

GE——烟囱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取烟囱总自重荷载标准值与各层平台活荷载组合值之和,活荷载组合值系数按本规范表4.1.9-2的规定采用;

H0——基础顶至烟囱重心处高度(m);

V0——烟囱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剪力(kN);

ηc——烟囱底部的剪力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表5.5.5采用。

5.5.5 烟囱底部的剪力修正系数ηc

978-7-111-46122-7-Chapter06-20.jpg

2 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可分别按下列公式确定:

高度不超过60m的砖烟囱(www.daowen.com)

T1=0.26+0.0024H2/d (5.5.5-3)

高度不超过15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

T1=0.45+0.0011H2/d (5.5.5-4)

式中 H——烟囱高度(m);

d——烟囱1/2高度处的水平截面外径(m);

T1——烟囱的基本自振周期(s)。

3 烟囱各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可按图5.5.5确定。

978-7-111-46122-7-Chapter06-21.jpg

图5.5.5 烟囱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分布

a)烟囱简图 b)弯矩 c)剪力

(三)算例

【例5.2】 烟囱抗震设计(简化法)

条件:某钢筋混凝土烟囱高100m,上口内直径5m,标高17.5m以上筒身坡度1.8%,标高17.5m以下筒身坡度5%,现已知筒壁及内衬重量见表5.2。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5.2

978-7-111-46122-7-Chapter06-22.jpg

注:平均半径是指内径和外径的平均值。

要求:计算地震作用,底截面及17.5m处的弯矩及剪力设计值。

答案:根据《烟囱设计规范》第5.5.4条,高度不超过10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可按简化方法计算地震作用。

由《烟囱设计规范》式(5.5.5-4),该烟囱的基本自振周期

978-7-111-46122-7-Chapter06-23.jpg

d为50m高度处的外径)

由《烟囱设计规范》式(5.5.5-1)、式(5.5.5-2),烟囱的底部弯矩和剪力分别为

M0=α1GEH0

V0=ηcα1GE

GE为烟囱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19252.53kN

H0为基础顶至烟囱重心处高度

978-7-111-46122-7-Chapter06-24.jpg

α为相应于基本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的特征周期值Tg=0.55s,7度设防,查得αmax=0.08。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第5.5.1条,阻尼比ζ=0.05,所以

978-7-111-46122-7-Chapter06-25.jpg

由《烟囱设计规范》式(5.5.5-1),底部截面弯矩

M0=α1GEH0=0.025×19252.53×36.61kN·m=17621kN·m

按《烟囱设计规范》第5.5.5条,图5.5.5b确定17.5m处截面弯矩

978-7-111-46122-7-Chapter06-26.jpg

由《烟囱设计规范》表5.5.5查得,烟囱底部剪力修正系数ηc=1.0,代入式(5.5.5-2),底部截面剪力

V0=ηcα1GE=0.025×19252.53=481.3kN

由《烟囱设计规范》图5.5.5c可确定17.5m处截面剪力

978-7-111-46122-7-Chapter06-27.jpg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4.1.9条,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取1.3,因此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设计值:

底部截面

M0=1.3×17662=22907kN·m

N0=1.3×19252.53=25028.3kN

V0=1.3×481.3=625.7kN

17.5m处截面

M1=1.3×13098=17027kN·m

N1=1.3×12133.29=15773.3kN

V1=1.3×413.9=538.1kN

【例5.3】题干见〖试题5.13〗(2011年一级)

正答:(C)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第5.5.4条第1款及公式(5.5.5-2):

V0=ηcα1GE

查《烟囱设计规范》表5.5.5,ηc=1.10。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第5.5.1条第1款,阻尼比取:0.05

根据《抗规》第5.1.4条及第5.1.5条:

Tg=0.55s,αmax=0.16,TgT<5Tg=2.75s

978-7-111-46122-7-Chapter06-28.jpg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公式(5.5.5-2),V0=1.10×0.041×18000=812kN

【例5.4】题干见〖试题5.14〗(2012年一级)

正答:(C)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式(5.5.5-4),烟囱基本自振周期978-7-111-46122-7-Chapter06-29.jpg978-7-111-46122-7-Chapter06-30.jpg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5.5.1-1条,阻尼比为0.05。

根据《抗震规范》第5.1.4条、第5.1.5条:

Tg=0.55s,γ=0.9,η2=1.0,αmax=0.08

TgT1=1.479s<5Tg=5×0.45=2.25s

978-7-111-46122-7-Chapter06-31.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