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融媒体未来发展:疫情过后的新趋势

高校融媒体未来发展:疫情过后的新趋势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疫情期间,互联网传播及视频内容的传播显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同时也显现出存在的问题。虽然在疫情期间微信推出了400多篇稿件,但点击量上万的文章较少。疫情过后,如何更好地整合融媒体资源,是高校融媒体中心亟需解决的问题。[3]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23/c_1125616016.htm,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11月30日。

高校融媒体未来发展:疫情过后的新趋势

疫情期间,互联网传播及视频内容的传播显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同时也显现出存在的问题。一是渠道间缺乏沟通。由于各媒体的运行机制不尽相同,媒体间缺乏高效的沟通合作,通常是各媒体各写各的稿件,以各自的风格进行刊发。二是报道同质化严重。虽然媒体渠道众多,但每个媒体又没有特别明确的特色。通常是新闻网的报道原封搬到了校报上,校报上的内容仅仅改个题目就用到了微信上,并且没有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刊发的时间差异,影响了整体的传播效果。三是传播效果不佳。虽然在疫情期间微信推出了400多篇稿件,但点击量上万的文章较少。传播内容吸引力差,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疫情过后,如何更好地整合融媒体资源,是高校融媒体中心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各媒体的特色,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色,官网公信力强,官微语言轻松活泼,抖音平台感受更直观,校报的新闻报道功力更扎实。今后要更加注重媒体间的互动,发挥协同效应,要变简单的“相加”为“相融”,真正实现融媒体,扩大传播影响力。最后,减少同质化,实现内容整合。统一策划选题,统筹安排采访。各媒体间不单纯是各自为政,要有交叉互补。比如在做深度报道时,校报版面有限,微信可以做校报的延伸报道,这样两个媒体间不仅能互相配合,还各有侧重。最后,强化采编队伍,提高采编水平。目前学校新闻通讯社下设部门各司其职,职责明确,但并未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互通使用。以后要强化通讯社“一盘棋”的思想,各部门既能做到“独挑大梁”,又能借助各自的专长做到“相互融合,相互帮助”。

【注释】

[1]黄楠,供职于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2]“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11月30日。(www.daowen.com)

[3]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23/c_1125616016.htm,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11月30日。

[4]“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最后访问时间:2020年11月30日。

[5]2020年8月1日,经中央政法委员会、司法部同意,并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法制日报》更名为《法治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