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稳压电路:并联型和串联型的特点及作用

稳压电路:并联型和串联型的特点及作用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用的稳压电路有并联型和串联型稳压电路两种类型。由上分析可见,在这种稳压电路中,稳压管起着电流控制作用。因此,这种电路的稳压作用是稳压管DZ和限流电阻R共同完成的。稳压管DZ与R3组成硅稳压管稳压电路,提供基准电压UZ。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典型的串联型稳压电路是由调整电路、取样电路、基准电源和比较放大电路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稳压电路:并联型和串联型的特点及作用

【任务描述】

(1)掌握稳压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并联型硅稳压管稳压电路、串联型稳压电路、带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改进型稳压电路基本组成及分析方法。

【知识学习】

整流滤波后输出的直流电压,虽然平滑程度较好,但其稳定性较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输入电压(市电)不稳定(通常交流电网允许有±10%的波动),而导致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不稳定;

(2)当负载RL变化即负载电流IL变化时,由于整流滤波电路存在一定的内阻,使得输出直流电压发生变化;

(3)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引起电路元件(特别是半导体器件)参数发生变化,导致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所以,经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必须采取一定的稳压措施,才能适合电子设备的需成。常用的稳压电路有并联型和串联型稳压电路两种类型。

一、并联型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图6.3.1所示为硅稳压管稳压电路,因稳压元件DZ与负载是并联连接的,故称并联型稳压电路。图中输入电压Ui就是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R是限流、调压电阻,输出电压UL就是稳压管DZ的稳压值UZ通过R的电流I=IZ+IL,且UL=UZ=Ui-IR,稳压管工作于反偏状态。

图6.3.1 并联型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该电路的稳压原理是:当电网电压升高时,必然引起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电压Ui升高,而Ui的升高又会引起输出电压UL(即UZ)的增大。由稳压管的稳压特性可知,UZ的增大,势必引起IZ的较大增大;限流电阻R上的电流I增大,R上的电压降也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让R承担了Ui的变化,从而使UL基本上趋于稳定(Ui↑→UL↑→IZ↑→I↑→UR↑→UL↓)。反之,当Ui下降而引起UL变小时,也会引起IZ减小,R上的压降UR减小,同样保持了UL的基本稳定。

同理,当负载电流IL变化(即RL变化)时,如IL增大,在Ui在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引起UL(即UZ)的减小,使IZ有较大的下降,因而保持了总电流I(I=IZ+IL)基本不变,使UL基本稳定。

由上分析可见,在这种稳压电路中,稳压管起着电流控制作用。即不论是由于Ui或IL的变化,使输出电压UL发生较小的波动时,IZ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或是改变了总电流的大小而调整了R上的压降,或是补偿了IL的变化,结果都使UL维持基本不变。R在电路中起着限流和调压作用。如R=0,则会使Ui(远大于UZ)直接加于DZ两端,引起过大的IZ,使DZ损坏。另外,R=0时,始终是UL=Ui,电路不会有稳压性能。因此,这种电路的稳压作用是稳压管DZ和限流电阻R共同完成的。

二、串联型稳压电路

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稳压原理可用图6.3.2(a)所示电路来说明。图中可变电阻R与负载RL相串联。若RL不变,当输入电压Ui增大(或减小)时,增大(或减小)R值使输入电压Ui的变化全部降落在电阻R上,从而保持输出电压UL基本不变。同理,若Ui不变,当负载电流IL变化时(导致UL变化),也相应地调整R的值,以保持R上的压降不变,使输出电压UL也基本不变。

在实际的稳压电路中,则是用晶体三极管来代替可变电阻R,如图6.3.2(b)所示,利用负反馈的原理,以输出电压的变化量控制三极管集射极间的电阻值,以维持输出电压的基本不变。

最简单的串联型稳压电路如图6.3.3所示。晶体管T在电路中起电压调整作用,故称调整管,因它与负载RL是串联联接的,故称串联型稳压电路。图中DZ与Rb组成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给晶体管基极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叫基准电压UZ。Rb又是晶体管的偏流电阻,使晶体管工作于合适的工作状态,由电路可知

图6.3.2 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稳压原理

图6.3.3 简单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UL=Ui-UCE

UBE=UB-UE=UZ-UL

该电路的稳压原理如下:当输入电压Ui增加或负载电流IL减小,使输出电压UL增大时,三极管的UBE减小,从而使IB、IC都减小,UCE增加(相当于RCE增大)结果使UL基本不变。这一稳压过程可表示为:

Ui↑(或IL↓)→UL↑→UBE↓→IB↓→IC↓→UCE↑→UL

同理,当Ui减小或IL增大,使UL减小时,通过与上述相反的调整过程,也可维持UL基本不变。从放大电路的角度看,该稳压电路是一射极输出器(RL接于T的射极),其输出电压UL是跟随输入电压UB=UZ变化的,因UB是一稳定值,故UL也是稳定的,基本上不受Ui与IL变化的影响。

该稳压电路,由于直接用输出电压的微小变化量去控制调整管,其控制作用较小,所以,稳压效果不好。如果在电路中增加一级直流放大电路,把输出电压的微小变化加以放大,再去控制调整管,其稳压性能便可大大提高,这就是带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三、带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带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如图6.3.4所示。晶体管T1为调整管,起电压调整作用。电阻R1与R2,组成分压电路,输出电压变化量△UL通过R1、R2分压,取出一部分,加到三极管T2的基极,所以把R1、R2组成的电路叫取样电路。稳压管DZ与R3组成硅稳压管稳压电路,提供基准电压UZ。晶体管T2起比较与放大信号的作用,T2集电极输出信号加至T1管的基极,T2构成比较放大级,用放大了的“变化量”去控制调整管。

该电路的稳压过程如下:当输入电压Ui增加,或负载电流减小时,将会引起输出电压UL增加。UL的增加量通过R1、R2分压取样,使T2的基极电压UB2升高,由于T2的射极电压UE2=UZ基本不变,所以,UBE2(UBE2=UB2-UZ)增加,IC2增加,使UC2(UC2=UB1)下降,UBE1减小,导致IC1减小,而UCE1增大,使UL基本上维持稳定。上述稳压过程可表示为:

Ui↑(或IL↓)→UL↑→UBE2↑→IC2↑→UC2↓(UB1↓)→UBE1↓→IC1↓→UCE1↑→UL

同理,当Ui减小或IL增大时,UL降低,通过上述调整过程叉会使UL上升,也维持UL基本稳定。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典型的串联型稳压电路是由调整电路、取样电路、基准电源和比较放大电路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其框图如图6.3.5所示。

图6.3.4带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图6.3.5 串联型稳压电路方框图

四、改进型稳压电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压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改进型电路,其改进措施如下:

1.改变取样比,以调节输出电压范围

在取样电路中接入电位器RW,如图6.3.6所示。调节RW时,可使输出电压UL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由图可见:

则:

式中取;样比的取值为0.5~0.8。

2.调整管采用复合管

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中,全部负载电流IL都要通过调整管。IL大时调整管的基极电流IB1也要大。比如IL=1 A,β1=50,则IB1=20 mA,这么大的电流要让比较放大管T2的集电极电流提供是很困难的,如果调整管改用复合管这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如图6.3.7所示,T1、T2组成复合管,如β12=50,复合管的β=2500,则复合管的IB1=0.4 mA。只要比较放大管的集电极工作电流为1~2 mA,则完全可以保证提供这么大电流。

图6.3.6 输出电压可调的稳压电路

图6.3.7 调整管采用复合管的稳压电路

【任务实施】

实训6.1 整流、滤波及稳压电路的研究

一、实训目的

(1)学会对整流滤波电路的分析与研究。

(2)稳压管稳压电路的研究。

(3)串联型稳压电源的研究。

二、实训电路和工作原理

(1)图6.3.8所示为组合模块AX1,在它上面可以实现上述三种电路的研究。图中C1和C2为滤波电路(滤中低频谐波),C3亦为滤波电容(滤高频谐波)。

图6.3.8 AX1组合模块

(2)图6.3.9为桥式整流和LCπ型滤波电路。

图6.3.9 LCπ型滤波器(www.daowen.com)

复式滤波器是由电感、电容或电阻、电容组合起来的多节滤波器,它们的滤波效果要比单电容或单电感滤波要好。常见的有LCπ和RCπ型两类复式滤波器。

LCπ滤波器的电路如图6.3.9所示。LCπ型滤波器能使输出直流电的纹波更小,因为脉动直流电先经电容C1滤波,然后再经L和C2的滤波,使交流成分大大降低,在负载RL上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LCπ型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好,但电感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

(3)图6.3.10为桥式整流与RCπ型滤波电路。

图6.3.10 RCπ型滤波器

在电流较小、滤波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常用电阻R代替π型滤波器的电感L,构成RCπ型滤波器。

RCπ型滤波器成本低、体积小、滤波效果较好。但由于电阻R的存在,会使输出电压降低。

(4)图6.3.11为稳压管稳压电路。

图6.3.11 稳压二极管并联型稳压电路

稳压原理:若负载RL阻值变小而使电流增大时,电阻R上的压降UR将增加,从而造成输出电压UL下降。这时稳压二极管的电压UZ也下降,这导致稳压二极管电流IZ显著减小,这样,流过限流电阻R的电流IR将减小,导致电阻R上的压降UR也减小,从而抵消了输出电压UL的波动。由以上分析可见,流过稳压管的电流IZ犹如一个蓄水库,当外界取用电流增加,而使电压略有下降时,IZ显著减小,原先IZ中的一部分补充了负载取用的电流。

(5)图6.3.12为三极管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

图6.3.12 为三极管串联型稳压电路

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设Ui↓(或RL↓、IL↑)→负载电压UL↓→取样电压UB2↓→VT2管的UBE2↓→VT2集电极电流IC2↓→VT2集电极电位VC2↑(即VT1基极VB2)↑→VT1管UBE1↑→IC1↑→UCE1↓→UL↑(从而保持负载电压基本不变)。

由以上稳压过程可见,输出电压的稳定是依靠调整管VT1的管压降改变来进行补偿的。调整管的管压降落差范围愈大,则稳压性能愈好,但调整管的功耗也愈大。

三、实训设备

(1)装置中的交流电源(10 V、14 V),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

(2)单元:AX1、R01、R04、R05、R08、R12、RP1、RP10、VS2、VS3、VT1、VT3、L02

四、实训内容与实训步骤

(1)在AX1模块基础上,添加所需单元,按图6.3.9完成接线。

调节负载电阻RL,(调节可变电阻RP1),使电流由小到大,(从最小到最大,分5挡,取整数),记录对应的负载电压于表6.3.1中,并由示波器观察并记电压波形。

表6.3.1 LC滤波对负载电压的影响

(2)按图6.3.10完成接线。(可在上述实训中将51Ω电阻R取代电感L即可)。重做上述实训,并将相应数据与波形填入表6.3.2中。

表6.3.2 RC滤波对负载电压的影响

(3)按图6.3.11完成接线,可在上述实训中,将稳压管VS[单元VS中的IN4738A(8.2 V)]取代电容C2即可。重做上述实训,并将相应数据与波形填入表6.3.3中。

表6.3.3 采用稳压管稳压加RC滤波后,负载电流对负载电压的影响

(4)按图6.3.12完成接线。可在AX1的基础上,增添一些单元即可完成。其中VT1为单元VT1中的BU406,VT2为单元VT3中的9013,VS为单元VS3中的12 V稳压管,RP为单元RP9,负载可变电阻为单元RP1。完成接线后,将交流电源电压调为14 V,重复上述实训,并将相关数据填入表6.3.4中。

表6.3.4 采用串联型稳压电源、负载电流对负载电压的影响

五、实训注意事项

(1)负载电阻RL中串入10Ω电阻,防止调节时不小心造成短路。

(2)实训时,请注意电阻元件与调整管是否会过热。

六、实训报告要求

(1)完成表6.3.1~表6.3.4的数据和波形。

(2)分析这四种常用的直流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的优点与不足。

实训6.3.2 直流稳压正、负电源电路的研究

一、实训目的

(1)学会78系列和79系列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应用。

(2)掌握直流稳压正、负电源电路的接线与调试。

二、实训电路与工作原理

(1)三端集成稳压器是将串联型稳压电路中的调整电路,取样电路、基准电路、放大电路、启动及保护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集成模块。其中有三端固定式的,如7800系列(正电源)和7900系列(负电源)。后两位数字代表输出电压数,如7812代表输出正12 V,7905代表输出负5 V。此外还有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如117和317(可输出-1.25 V~+37 V可调)及137与337(可输出-1.25 V~-37 V可调)。

图6.3.13为7800系列与7900系列集成电路的管脚。

图6.3.13 78、79系列管脚图

(2)图6.3.14为正、负对称输出两组电源的稳压电路。

图6.3.14 为正、负对称输出两组电源的稳压电路

用7800和7900的三端集成稳压管可组成正、负对称输出两组电源的稳压电路。如图6.3.14所示。图中二极管D5和D6用于保护稳压管。在输出端接负载情况下,如果其中一路稳压管输入UI断开,如图中A点所示,则+UO通过RL作用于2′输出端,使该稳压管输出端对地承受反压而损坏。如今有了D6限幅,反压仅为0.7V左右,从而保护了集成稳压管(7915)。D5和D6通常为开关二极管IN4148。

三、实训设备

(1)装置中带中心抽头的正负17 V电源(或220 V/±17 V带中心抽头的10 VA的变压器)。

(2)单元:AX1(利用它上面的桥式整流与熔断器)、AX12、AX13、R01、三端集成稳压器7815和7915,VD2中的两只IN4148。

四、实训内容与实训步骤

(1)对照图6.3.13认别7815与7915管脚,将7815与7915接入AX12及AX13。

(2)按照图6.3.14完成接线,并用万用电压表测量输出端间的电压及它们对地间的电压,并作记录。

(3)将负载RL1(330Ω/2 W)接在正电源上对地,将负载RL2(51Ω/5 W)接在负电源上对地,分别测量负载上的电压UL1和UL2

五、实训注意事项

(1)正确识别7815与7915管脚(它们两个并不相同),并正确插入(请注意AX12与AX13印板上接插件的连接线是不同的)。

(2)稳压源输出端负载不能短路。

六、实训报告要求

在图6.3.14上画出负载RL1和RL2的电流IL1和IL2的通路(完整的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