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长槽村-石龙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长槽村-石龙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槽村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村边的小山上有一座寺庙,叫石龙寺,小山团而不圆,高约百米,形若堡垒,林荫蔽日,古树珍奇。这期间,石龙寺曾两度遭到火焚,后殿化为灰烬。清光绪五年,施南知府王庭桢毁义学及书院,复名石龙寺。石龙寺是明代至近代以来宗教建筑形式与土家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更是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长槽村正步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长槽村-石龙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长槽村位于利川市利中盆地,团堡镇东北角,海拔1000~1200米,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气候温和适中,东与晒田村相连,西与马栏槽村、野猫水村接壤,南与大坝村交界,北与马踏井村毗邻。

长槽村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村边的小山上有一座寺庙,叫石龙寺,小山团而不圆,高约百米,形若堡垒,林荫蔽日,古树珍奇。该寺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砖木结构,内有四进四殿,设置七个天井,是恩施州内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寺庙建筑物。寺分三殿,总建筑面积为1050平方米,四周条石砌基,火砖砌墙,殿内木质结构,廊柱雄立,神像森列,图案雕刻,精工细致;人物造型栩栩如生。额楼刻渔樵耕读图案,山墙绘古代神话故事,日里暮间,钟鸣磬鼓,声传十里,香火鼎盛。寺内外景点自然古朴,惟妙惟肖。龙宫池内,石龙盘旋,灵光溢彩;龟相府有龟相运筹帷幄,潇洒自若;蟹将馆有蟹将力鼎千钧,气盖云天;鱼妃院佩鲤脉脉含情,传诵爱的佳话。夫妻银杏树历经沧桑,恩爱相守,价值连城;抗战纪念塔,巍然屹立,彪炳史册。众多景点,目不暇接,令人留连忘返,叹为观止。还有那奇妙多情的传说故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张定远来寺游览,观得石龙气势,赞不绝口,随即赋七绝一首:“怪石峥嵘幻作龙,飞身凌驾白云中;不是老衲吟雕琢,早乘风雷上九重。”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利川南坪巡检的湖南溆浦附贡周鹏龄,在石龙寺游览后也诗兴大发,写了一首排律对寺中石龙大加夸赞。清同治年间,廪生冉有恒改寺庙为义学,玉皇阁上悬“从龙书院”大匾。这期间,石龙寺曾两度遭到火焚,后殿化为灰烬。清光绪五年(1879年),施南知府王庭桢毁义学及书院,复名石龙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团堡民众复建后殿,石龙寺恢复原貌,外形完整,保存至今。可惜殿内设施,几度遭受破坏,又遭战火劫掠,石龙被斩头切尾,龟、蛙亦头破肢残,木雕尽数摧毁,仅存木雕一尊、石雕16座、石碑25块、石刻对联二副。石龙寺是明代至近代以来宗教建筑形式与土家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更是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有一座培风塔与石龙寺遥相呼应,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历经沧桑,但塔上所镌刻的“绝顶高超联紫气,层梯稳步接清云”十四字依然清晰可见。尽管长槽村地处偏远,但村民热爱祖国的山河,关心国家命运,不惜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在长槽村八组至今还矗立着一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www.daowen.com)

如今,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寨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用最绚丽的色彩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长槽村正步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