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交互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交互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交互下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研究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唐燕元认知策略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者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监控、管理、自主性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将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作交互研究,势必会提升听力教学研究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交互

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交互下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研究

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唐 燕

元认知策略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者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监控、管理、自主性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多模态是指人通过三个及以上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将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结合,即在听力教学中引入视觉、听觉及多媒体互动的多模态模式进行听力训练,通过独有真实语言情景的视频信息进行语言输入,将促进听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听力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然而,根据实践教学所发现的问题,同时结合相关调研等资料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独立学院的EFL英语教学,单纯以语言为教学目的,因此大部分英语课程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内容重复单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从而产生了EFL学习者学习自满、懈怠、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等诸多现实情形。另一方面,不少教师教学手段陈旧、教学理念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也使独立学院的EFL教学处于止步不前的困境中,特别是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听说能力是我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而收效最不明显的。可见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教学质量是当前英语教学界的当务之急。同时,结合我校学生学习的实践发现,我校非专业学生的听说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学生缺乏关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知识,学生在整过听说阶段中几乎不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总结,更难以结合自我学习水平对所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总结。因此,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收效不大,妨碍了学生的听说理解能力和听说水平的提高。

鉴于此,我们从元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多模态结合,以期在听说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帮助学生走出英语听说难以提高的困境。

二、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综述

Flavell(1976)提出了元认知这一重要概念。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关于个体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是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来调节语言行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分三类。(1)元认知计划策略 :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3)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更正、调整认知策略。

顾日国(2007)指出,多模态是指人通过三个及以上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有学者将该理论引入了话语分析领域。但是多模态的应用,不应该局限于话语分析领域,多模态也可以应用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将视频和语言信息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水平,视觉输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记忆。

将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作交互研究,势必会提升听力教学研究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三、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训练内容设计

关于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人做过一些研究,但将元认知策略和多模态结合的研究还较少。本项目通过尝试在听说课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同时将其与多模态作交互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听说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元认知作为以“认知”本身为对象的心理过程,已经被公认为是影响人的认知活动效率的重要而高级的认知机能,不仅与个体的批判性思维有密切联系,更被当代心理学视为是智力或思维结构中最高级、最核心的决定性成分,并成为开发智力潜能、提高学习能力的突破口和关键。对于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元认知策略的基础上,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帮助学生认知个体差异,制订出一份适合自己的策略训练计划。其次,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学习策略。在听说课堂上,教师作为一名指引者,要示范新的策略并演示具体实例。再就是多模态的运用,具体而言,即听前准备,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信息,听时阶段,为学生提供多模态教学材料,听后反馈,巩固学习效果。在此培训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加强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计划实施情况,并逐渐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最后,要定期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评估和反思学习的能力。

1.听前背景知识输入

背景知识的输入和学习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背景知识的输入和理解,可以对外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语言使用特点等都有较深入地认识和见解。通过听前背景知识的输入与学习,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外族文化的特征,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听相关的文章时,就能更易听懂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2.听说过程中多模态教学材料的使用(www.daowen.com)

在大学英语听说训练中,通过多模态教学材料的运用,如视频资料、电影片断、英文故事或诗歌等多模态教学材料的使用,使真实语言情景的视频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听力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视听结合模式的信息输入能将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最大化。视听中的超语言特点为学生理解内容提供线索,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任务难易度得到平衡,从而提高听力理解。只要在听说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模态学习模式,就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使用能力。

3.听后阶段的反馈与巩固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多模态的结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活动,在听后阶段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具体做法可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具体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如复述、角色扮演、听写、听写摘要等,使课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影、歌曲、图片、英美文化知识竞赛等方式巩固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听说能力。

四、结果评价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运用元认知策略,结合多模态模式,对听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我校非英语专业的EFL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通过反复运用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教师作为指引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总结评估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听说过程进行监控及调节,特别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使用相关的学习策略。多层面反馈及一线教学评估可以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多模态教学设计方案,最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

五、小结

无论外语教学目的如何,采取何种教学方法,结果必须体现在学习者身上。外语教学应该是促进和推动的过程,而非一个强行灌输的过程。语言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而实践教学证明,在听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对于听力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帮助学生不断矫正听说学习策略,指引学生正确使用听说学习策略。这对于我校非英语专业的EFL学习者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模式的交互使用对学生听力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选择科学的听力材料,促进听力理解和词汇的附带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Flavell J 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A].In Resnick LB(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M].Hillsdale,NJ:Erlbaum,1976.

[2]Jack C. Richard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3]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4]刘基绍.培养元认知策略: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 2009(2).

[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教育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