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秦岭金刚杵太峪:景色壮观,如对称的哑铃

秦岭金刚杵太峪:景色壮观,如对称的哑铃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9金刚杵太峪从大比例地形图——如果条件允许,从飞机或卫星上看,太峪很像对称性的哑铃,如同甘肃省之形状。但从河峪的条状散布和气韵生动两方面而言,与哑铃之喻相比较,我们更愿意选取金刚杵作为秦岭北麓72峪的太峪的“形象大使”。从太峪口偏南至鹞子砭,太峪呈直道延伸,相当于金刚杵的握把部分。安沟亦位于太峪东侧,位于东沟之北半公里,独立出口。这便使太峪在金刚杵的对称性形象之外,又多了一个中心对称形象。

秦岭金刚杵太峪:景色壮观,如对称的哑铃

69 金刚杵太峪

从大比例地形图——如果条件允许,从飞机或卫星上看,太峪很像对称性的哑铃,如同甘肃省之形状。但从河峪的条状散布和气韵生动两方面而言,与哑铃之喻相比较,我们更愿意选取金刚杵作为秦岭北麓72峪的太峪的“形象大使”。从太峪口偏南至鹞子砭,太峪呈直道延伸,相当于金刚杵的握把部分。从鹞子砭往南、太峪口往北,分别是太峪的散开花状部分,相当于金刚杵两端的莲花体状部分。鹞子砭之南,是太峪伸向秦岭山脊的深山段。鹞子砭,《潼关县地名志》写作“窑子砭”,《陕西省地图册》又标注成“瑤子砭”。三者孰对,局外人无以评说。幸好,这里有当地知识人提供的一个背景故事,转述一段,以供欣赏和参考:“鹞鹰是凶残的敌人,我曾经目睹过一次,当我在一块山坡上休息的空儿,忽然从对面山峰后闪出一个黑色的大鸟,飞得很高,划过的痕迹出奇地平缓,那是在密切注视地上的食物,一群山麻雀呼啦一下子全都吓得东躲西藏,这只黑色的大鸟就是古书上称之为隼的那一种,羽毛黑且粗,腹小脖子短,忽然双翅展开,头朝下一扎,宛如从天上掉下一般,忽而又大翅一击,箭一样俯冲下来,一只长尾巴的小云雀早在空中惊得慌做一团,只见它一爪抓下,捞个正着,接着双翅一合,在空中迅速转一个滚,并昂首向空长嘶一声,振长翅,迎风搏,冲向了山岩,而我却还停留在嘶鸣的那一瞬,耳畔上还是响彻空谷的叫声。”

鹞子即鹞鹰,属鹰科。秦岭北麓72峪,也是鹞鹰的天下。天高云淡,青山叠翠,砭石逶迤,鹞鹰击长空,鸟雀羽零落,属于秦岭北麓自然地理让人心跳的经典场景。可惜那位朋友观赏得太出神了,倒忘了摄影!如果有那么一张照片放在眼前,鹞子砭的正名也就简单许多了。宋玉《高唐赋》曰:“雕鹗鹰鹞,飞扬伏鼠。”渭南华县现在还有一个镇,名字就叫高唐。

小秦岭风光

从鹞子砭往南,太峪开始兵分三路攀登上山:西为太峪西沟,长约4公里,沟内有桃林池、正南沟,沟内常年有水;东为太峪东沟,长约5公里,沟内还有小安、大安、谢家等七条沟。大、小安沟因靠近安沟而得名。安沟亦位于太峪东侧,位于东沟之北半公里,独立出口。相传安沟原有一座尼庵,得名庵沟,后以“安”代“庵”,故有今名。安沟和大、小安沟都取名于“尼庵”,庵已经消失,名称也出现变衍,可以说是名实俱亡。地理犹若人事,变迁频仍,佛曰“无常”。处于东沟和西沟之间者,为太峪阎家沟。阎家沟居于东西沟中间,全长10公里;从阎家沟口到槐树店约5公里,从槐树店往南约5公里就到了太峪岭。站在太峪岭,南眺是陕西洛南县,阳光明媚,山清水秀;北望,是关中大地,百川归渭,气象雄浑。阎家沟、东沟、西沟在太峪深山段,三分太峪天下而各占其一。(www.daowen.com)

太峪南起太峪岭,北至太峪口,全长15公里;最宽处4.2公里,最窄处1.4公里,平均宽2.2公里。该峪土壤瘠薄,覆盖有二三尺厚的黄土层。新中国成立后,兴修水利,建成太峪水库1座。此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潼关通往洛南县的要道之一,具有一定的军事战略价值。因该峪道沟道宽大,原名大峪,古时“大”“太”相通,“太”为褒美之词,故称太峪。

太峪山外部分,则未达太峪口,即一水分两川,左边向西北与麻峪河合流,右边向东北跟善车峪、东桐峪之水合流形成寺底河。寺底河是太峪的下游名称,寺底河在太要镇寺底村东。太峪河与善车峪河汇合后,向东北流经寺底一段,叫寺底河。寺底河长约4公里,河道宽阔,平均约300米,平时基本干涸无水,夏季山洪暴发才有洪水流下。寺底河,向东与西路河会合,流入河南省灵宝县境内。太要公路位于太峪东西河之间,左顾右盼,直抵峪口内的太峪水库。太要公路与东西两河,合在一起,也成三线兵马,和山上的阎家沟、东西两河遥相呼应,显得颇为对称,共同构成太峪金刚杵之两端莲花体部分。太峪口里修建有太峪水库,太峪也有金矿开采。

潼关素有“七大峪”之说,而太峪居于中间。西为潼峪、麻峪、蒿岔峪,东是善车峪、东桐峪、西峪。这便使太峪在金刚杵的对称性形象之外,又多了一个中心对称形象。太峪的本名叫做大峪。就其两重性的对称形象和地位来看,这“老大“也诚非虚名,并非白当的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