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低碳农业:解决农民返贫问题

低碳农业:解决农民返贫问题

时间:2024-04-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30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干旱成为西北地区“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遇干旱就“返贫”,多次脱贫又多次“返贫”成为当地特有的现象。气温升高就会对粮食生产造成破坏。最新调查显示,到2050年,全球小麦的产量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而降低40%,稻米降低20%。

低碳农业:解决农民返贫问题

二、农民屡现“返贫”、气候原因“作怪”

饱受气候变化之苦的人群被称做“气候难民”,他们碳排放最少,受影响却最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30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

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火连湾村村支书曹玉科站在自家的场院里看着那一小堆玉米棒子犯愁,卖还是不卖呢?由于干旱,2008年他家三亩半玉米田只收了600多斤,卖了就没有牲口的口粮了,而不卖却凑不出明年春播的资金。

粮食减产也影响到了种田大户兰由布的生活。2008年兰由布20亩小麦收了4000斤,10亩玉米收了4000多斤,比往年减产一半。他表示,小麦是自己吃,玉米是家里的零花钱。玉米减产也就意味着要节衣缩食地过日子,因为一年到头没有积蓄,如果遇到急需钱的情况,只能借债度日。“我们村里的人都是这样过的。”兰由布说。

不仅仅是玉米,近些年来西部贫困地区的夏粮和秋粮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在火连湾村,种大半袋小麦种子只收获一整袋小麦的情况也很常见。当地已经三四年没有下过大雪了,冬小麦的种子就等于放在干土上,出苗率非常低。

干旱成为西北地区“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同生态脆弱一样,贫困地区群众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也很脆弱,用于对抗天灾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一遇干旱就“返贫”,多次脱贫又多次“返贫”成为当地特有的现象。

“十年九旱”是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写照,但对于当地人来说,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气候不再适应农作物的生长了。(www.daowen.com)

兰由布说,以前当地虽然也干旱,但春雨秋雨都会有,下雨的季节比较符合农作物的需要,土地一干天就会下一些雨。而从五六年前开始,这里的春天经常连续好几个月都不下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非常大。根据气象局数据,当地常年降雨量是355毫米,理论蒸发量是1100毫米。过去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从近七八年开始,雨量集中于9月份。由于7月份少雨,复种的小秋作物难以下种,影响农民增收。

西北村民对气候变化的第二个直观感受是气温升高,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小麦播种。曹玉科说,按照古法,种小麦是在白露前、后十天的时间范围之内,以前当地村民基本上都在前十天种,近年来由于冬季温度上升,村民大多改在后十天种了。

学农出身的西阳回族乡乡长冶万升对此做过调查,他表示,如今小麦播种的时间比15年前要推迟8天左右,因为冬小麦对于气候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越冬之前小麦长得过高,就有可能被冻死,而且会影响分蘖(植物近地处分枝)。农民看到天气太热,就会延迟种小麦的时间。

在这些本就干旱的地区,冬季气温升高进一步导致土地减产。定西市科委主任任小林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冬天气温很低,把土壤冻得非常严实,水分就不会蒸发,土壤就会有好墒情,这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相反,温度高对于土壤墒情破坏严重。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约阿希姆•冯•布劳恩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影响主要是水资源稀缺和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就会对粮食生产造成破坏。最新调查显示,到2050年,全球小麦的产量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而降低40%,稻米降低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