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答非所问
不过是答非所问
知乎上的「名人」是如何写出高质量答案的?
采铜
一个好答案的价值,在于「答非所问」。
一个人,心中最难解的那些问题,通常不是源自知识的匮乏(求知可以谷歌百度),而是思维方式的禁锢。这些禁锢悄无声息,自己无法察觉,却总是能把人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认知牢笼中,纠结于不该纠结的问题,烦扰于纷繁芜杂的表象,而看不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牢笼中诞生的问题也框定了回答者的思维。扣住问题给答案,固可以解问者表面之惑,但是,心底的那个结终究没有解开。跳出问题的框框,瞄准思维的牢笼将其击碎,才是最好的做法。
因为我深信,每一个问题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正如每件平凡事物的深处也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启示。
谷歌和百度,是答疑解惑的行家里手,它们永远忠诚于你的关键词,但是,这也是它们最大的软肋。它们看不到你内心深处的缺失、困境、彷徨和无助,它们只能给你牢笼里的答案。也正因如此,知乎的存在才有意义。
知乎的很多好答案,并没有回答问题本身,却能够一下把你的思考拉到一个原先无法企及的高度:转变看问题的视角,颠覆原有的观念,发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就像一道闪电,劈过灵魂的腹地。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深。
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看,每个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寻寻觅觅,就是为了寻找自己内心的那几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生的答案,只能由自己来作答,旁人无法代劳。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家的工作在于为一个特定的目的搜集提示物」,就像知乎上的好答案,也不过是些答非所问的提示,终究还得靠自己来领悟。而相对于你的人生,知乎也不过是场演习。
关于怎样写出好答案,在我的认知牢笼里,也就这些内容了。至于在每写一个长答案前至少要先打一天腹稿、写完后至少要读上三五遍反复推敲修改这点小努力,以及首句出其不意以吸人眼球、文末以精炼警句结尾求引人回味这点小伎俩,实在是不足道也。
所以归根结底,这个回答也不过是「答非所问」。
201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