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物质标志
2025年10月13日
放射性物质标志
放射性是一种现象,指的是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后停止放射。放射性的利用非常广泛,例如用X光检查身体、核能发电、探测焊接点和金属铸件的裂缝、了解农业肥料的吸收及流失、鉴定古物所属的年代等。不过,如果人体和动物被大剂量地照射放射性物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例如,人被照射400rad(注:rad,辐射的吸收量单位),死亡率为5%;照射650rad,死亡率为100%;照射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通常需要经过20年以上,才会表现出某些症状。放射性还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人遭受损害。据统计,在1944年至1999年间,全世界共发生405起放射性事故,殃及3000余人,导致120人死亡。
放射性如同双刃剑一样,对人类有弊有利,注定了人类对其研究永不停歇。为了区分存放的放射性物质与其他物质,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放射性实验室里,研究人员随手涂鸦出了放射性物质标志,后来逐渐固定为三叶片形状,黑黄相间,并为国际通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