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龙牌

插龙牌[1]

从前,在昆明的一个村里,住着两夫妇,老头儿叫马应升。

两老夫妇结婚三十多年了,却没生下一男半女,他们是多么希望有一个儿女啊!

“慈悲的主啊!给我们一个儿女吧!”老两口天天都在祈祷。

有一年,老妇人忽然怀孕了,老两口多高兴啊!

可是,一年过去了,不见生;两年过去了,也不见生。老头说:“定是得了大肚子病吧?哪有怀胎怀几年的?”

怀到第三年,生了。老两口喜欢得眼泪都掉了出来。可是,早不生,迟不生,偏偏赶上这年干旱,老头便把小孩叫做“赶旱”。

赶旱才两个月就会走路,三个月就会说话,半岁的时候,已经能跟着妈妈上山拾柴了。

天一连干了两年,一连两年都没下雨。田地里下不了种,庄稼人只好找点树皮草根充饥。

一天,赶旱问妈妈:“怎么不种稻吃呢?”

“孩子!龙王不下雨,米粮下不了种呀!”

“妈妈,我去找龙王吧?”

“孩子!龙王住在龙宫里,找龙王要有好水性。”

这样,赶旱就天天跑去黑龙潭练水性。热天去练,冷天也去练,天天找龙宫。

龙宫在水里好深的地方呀!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没找上,第二个月过去了,也没找上,整整找了一百天,龙宫仍然不见。

这天,赶旱找累了,就昏昏沉沉地在水里睡起觉来。

刚一合眼,便见到一座通明透亮的宫殿,一位非常美丽的公主,从殿里缓缓走来。公主穿着珊瑚做的衣裳,玛瑙和珍珠做的鞋。她的脸上闪着五色光彩,眼里射出的光,柔美得像秋天的月亮一样。

赶旱惊奇地呆看着公主。公主却先开口了:“赶旱!要找龙宫,先找龙洞;趁龙王还在睡觉,要找赶快找!”公主的声音像敲玻璃杯那样清脆。说一个字嘴里就像滚出一颗晶亮晶亮的珍珠。

公主还告诉了找龙王的办法,话没说完,突然起了一阵波浪,公主掉头跑了。赶旱赶着追去,却一下飘出了水面。赶旱醒了,换了口气,照着公主说的路找去,果然找到了一个一人多粗的洞。赶旱进洞去,洞里漆黑,水冷得像冰一样。赶旱咬一咬牙,东一弯西一拐地摸着下去;手触着的地方都是像刀一样锋利的尖石。好容易摸到洞底,洞底是锁得紧紧的两道门,门上尽是刺。赶旱用手推,手划破了;用脚蹬,脚划破了;用身子顶,身子也划破了。推了一整天,门没有开;敲了一整夜,门还是关得严严的。一天一夜,赶旱的手脚都弄成了血糊的块块。

“赶旱呀赶旱!”赶旱的耳边响起了公主的悄声呼唤:“若要门打开,快拿龙牌来。”

赶旱只好折出洞,在后山采些药草,敷好周身的伤。

赶旱回到家,又问妈妈:

“龙牌在哪里呀?”

“孩子!龙牌放在清真寺。”

赶旱马上到清真寺去了。

这天是主麻[2],所有的穆民[3]要去求雨,议论了四十天啦,就是差个插龙牌的人。

赶旱问候了阿訇[4],说道:

“我来拿龙牌。”

“你插龙牌吗?好极啦!”阿訇听走了音,以为是来了插龙牌的人。

“你叫什么名字?识不识水性?”阿訇高兴地接着问。

“我叫赶旱,识水性,还能在水里睡觉呢!”

“穆民们!知感主[5]!我们有插龙牌的人了!”阿訇高兴地大叫着。

所有的人都捧起手来,赶旱也跟着捧起手来。

有了人插龙牌,求雨的队伍就出发了。人人光着头,赤着脚,手里拿着香,嘴里念着经,龙牌由一个阿訇双手捧着。赶旱跟着大家到了黑龙潭,那被火般的太阳烤得发烧的身子,才算稍稍有点凉爽。

阿訇到底把龙牌递给赶旱了,赶旱接着牌,衣裳都忙不得脱就一头栽下水,摸进龙洞,用龙牌往门上一敲,两扇有刺的门自动地开了。赶旱走进明晃晃的龙宫,龙宫里响着幽雅的音乐。一个通身黑袍的龙王正躺在殿上睡觉,嘴里松松地含着一颗血红的宝珠,赶旱没有忘记公主的话,赶忙过去抓了宝珠,一口吞下。

黑龙王惊醒了,鼻子嘴里都喷出火来,大声叫着:

“谁偷了我的宝珠?”

“是我吞了!”赶旱回答。

龙王气得跳了起来,抓了一把剑,恶狠狠地说:

“快把宝珠还出来,要是还慢了,老龙把你砍成八块!”

“黑糊涂,你饿死世上多少人!明年今日是你的年份[6],让你自己的脑袋搬家吧。”赶旱说着举起了龙牌,一下,把龙王打倒,两下,打平了龙角,三下,打掉了龙王脑袋。

龙王死了,赶旱自己变成了龙,腾地飞出洞去,遍地都下了瓢浇桶倒般的大雨。

流传地区:云南

搜集整理:王东(回)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集》

(1958年第1集)


[1] 插龙牌:云南回族求雨时,要有一个水性好的人到龙洞里去插一块铜做的龙牌。

[2] 主麻:阿拉伯语,聚礼之意。伊斯兰教徒七天一个主麻,每逢星期五在清真寺中集会礼拜。

[3] 穆民: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也叫穆斯林。

[4] 阿訇:波斯语,教师。通常指伊斯兰教的学者、掌教者。

[5] 知感主:回族专用语,即感谢主的意思。

[6] 年份:人死后每满一年叫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