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格兰弗岛
6 市井生活
印度 恒河与达萨瓦梅朵河坛
恒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圣河,也是印度古文明的象征。
从旧市区达萨瓦梅朵路步行前往约5分钟

多数人来到瓦拉那西,都是为了这条河!
尤其是清晨日出之际,那一层层的薄雾弥漫在河面上,一直到太阳完全出现,恒河畔的人群各自坚守自己的本分,洗衣、祭拜、火葬等景象,着实让外来的游客着迷不已。
恒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圣河,也是印度古文明的象征。恒河发源自喜马拉雅山区、加尔瓦尔(Garhwal)山谷的戈慕克(Gaumukh)冰穴,全长2496公里。
瓦拉那西的恒河,是印度教徒举行无遮大会的地点,每年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印度教徒聚集在此沐浴、净身。对于印度教徒而言,一生之中至少要到恒河沐浴、净身一次,而死后如果能够在恒河畔举行火葬并将骨灰撒入河中,灵魂就会得以解脱、轮回转世。
瓦拉那西的恒河由南向北流,上、下游地带分别有亚西河和瓦鲁那河注入。恒河河岸从上游至下游,大约有20个不同名称的“迦特”(Ghat)。
“迦特”就是河坛,这里每一座河坛都有不同的景观、功能和宗教意义。其中位于中游的萨斯瓦梅朵河坛(DashaswamedhGhat)是河岸主要入口之一;此外恒河中游的拉利塔河坛(LalitaGhat)是居民的洗衣场;位于下游的亚西河坛(AsiGhat)是沐浴场,旁边的图里斯河坛(TulisGhat)以16世纪末印度诗人为名,至于须瓦拉河坛(ShivalaGhat)则为瓦拉那西王公所有。
达萨瓦梅朵河坛是恒河最热闹的河坛,这里是大梵天执行十马祭祀的地点,具有神圣的宗教地位。据说古代瓦拉那西的统治者拉杰,曾经将这里的印度教神祇驱逐出去,所以湿婆神派遣大梵天来此处罚拉杰。
当时大梵天要求拉杰献祭27种不同来源的祭品,拉杰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多加了10种不同的祭品,而当时大梵天就是在此河坛接受这些祭品的。
在达萨瓦梅朵河坛,每天清晨日出前,都有许多印度教教徒聚集在河坛周边,当东方第一道曙光划过湖面时,便开始双手合掌、口中念念有词,慢慢地走入恒河里沐浴净身、洗涤罪恶。
在达萨瓦梅朵河坛的台阶上,挤满出售鲜花、念珠和宗教用品的摊贩,到处可见来自各地的教徒、修行者、乞丐和游客。达萨瓦梅朵河坛和最下游的拉迦河坛(Raj Ghat)都有小船码头,游客可以由此搭船浏览恒河景观。在恒河,每一座河坛都有历史典故和生活景象。
摄影地推荐
恒河、达萨瓦梅朵河坛、小商贩、摊位

英国 柯芬园广场
柯芬园摇身一变,成为当今伦敦最时髦的购物地点之一。
由玻璃钢铁所覆盖的柯芬园广场青春洋溢,地下挑高中庭前后有两个咖啡座,周围有成排风格迥异的商店;地面楼分为北、中、南3区,除了种类更多的商店外,还有两个市集——苹果市集和欢庆市集,让整座商场汇集了各种购物乐趣。此外,广场中央的空间,则是街头艺人大显身手的舞台,自每年11月底开始,更是挤满了食品摊和各色小铺的圣诞市集所在地。
说起柯芬园的历史,这处12世纪时的西敏寺果园,当时被称为“修道院和女修院的花园”,后来亨利八世在16世纪中叶将它授予贝德福伯爵。第四任伯爵聘请伊尼戈·琼斯(Inigo Jones)设计了一些漂亮的房舍以吸引有钱的租客,琼斯则大胆采用了当时伦敦从未出现过的意大利式拱廊。于是在17世纪中叶,这座漂亮的广场旁出现了一座小型的露天蔬果市场,接着四周开始出现客栈、剧院和咖啡馆。1830年时,议会决定整顿这个区域,于是在市场上兴建了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好加以管理。到了20世纪60年代壅塞的交通引发问题,于是昔日的市场迁到了西南方5公里远处的新市场,而原本的旧市场主要建筑则在1980年时以商场的方式重新对外开放,使得柯芬园摇身一变,成为当今伦敦最时髦的购物地点之一。
搭乘Piccadilly线地铁在柯芬园站下车
视店家而异,一般商店周一至周六10:00—20:00、周日12:00—18:00
www.coventgarden londonuk.com

柯芬园中有许多特色商店足以消磨半天的时光,如贩卖各种英国茶的惠塔德(Whittard)、以传统玩具和剧院模型著称的本杰明·波洛克年代玩具店(Benjamin Pollock’s Toyshop)、顶级时尚保养品品牌奥伦纳素(Erno Laszlo)等都可以在此找到。另外,游客可以在苹果市集中,找到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首饰、摄影作品、T恤、领带……件件都是艺术家或设计师别出心裁的作品。至于位于一旁的欢庆市集,则以平价衣物、小古玩、纪念品等杂货为主,令人眼花缭乱。
柯芬园至柯芬园地铁站附近有一整片的徒步购物区,Long Acre有许多潮牌名店,北边尼尔街上转进小巷里的Neal Yard,则是一块由彩色房子包围的可爱购物区,附近延伸的街道里,商店、酒吧、餐厅林立,让人可以一路逛向苏活区。
摄影地推荐
广场内部、橱窗、特色商品

奥地利 克尔特纳大街与黄金购物广场
入夜后的克尔特纳大街,橱窗内透出明亮的灯光,将整条大街映照得仿佛白昼,是维也纳的另一种风景。
克尔特纳大街
搭乘地铁U1、U3号线在斯蒂芬广场(Stephansplatz)站下车,步行约1分钟可达
黄金购物广场
搭乘地铁U1、U3号线在斯蒂芬广场站下车,步行约8分钟可达
www.goldenesquar tier.at
摄影地推荐
街景、咖啡馆、橱窗、小商品
克尔特纳大街
它与格拉本街并列为维也纳著名的商店街,有精品店、餐厅、纪念品店及露天咖啡座,观光客在此川流不息,想买纪念品的人,在这条街上绝不会空手而返,如手工精细的十字绣或栩栩如生的陶制人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喜欢喝咖啡的人来说,也有弥漫咖啡香的平价咖啡豆店,可以大肆采购。
入夜后的克尔特纳大街,橱窗内透出明亮的灯光,将整条大街映照得仿佛白昼,是维也纳的另一种风景。
黄金购物广场
坐落在市中心的购物广场是维也纳最新建造的奢华流行中心,占地约达11 500平方米,广场上伫立着一座座
外观典雅华丽的建筑,里头则坐拥了各家奢侈精品店。随着2012年Emporio Armani揭开序幕,至今已有Alexander McQueen、BottegaVeneta、Roberto Cavalli、Vivienne Westwood等多间国际名牌旗舰店进驻,规模直至2014年都还在持续发展中,无疑是全奥地利走在时尚尖端的流行发源地。除了高端购物,区域内更有改建自旧银行兼商业建筑的五星级凯悦饭店(Park Hyatt Vienna),亦规划出高级办公空间及公寓,集时尚购物、住宿与办公为一体,一举成为维也纳最强商业中心。


西班牙 圣荷西市场与河渠口广场
如今圣荷西市场可以说是游客、背包族和当地人的厨房。
La Rambla 91
搭乘地铁3号线在里塞乌(Liceu)站下车,后步行约3分钟可达
周一至周六8:00—20:30
www.boqueria.info
昵称为“La Boqueria”的圣荷西市场,坐落于兰布拉大道旁。这处巴塞罗纳最著名的市集,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217年,当时它还只是一处位于旧城门旁的肉品摊位集市,到了1470年,这里演变成为一座猪市。不过直到19世纪以前,它都只是座并未拥有特定市场名称与定位的露天市集,被当成是新广场上市场延伸的一部分。

后来政府当局决定在兰布拉大道上兴建一座主要容纳鱼贩和肉贩的独立市场,今日我们所见的建筑雏形出现于1840年,出自建筑师MasVilà的设计,后来经过多次改建,包括1853年的扩建,以及1914年落成且存在至今的金属屋顶的建设。如今圣荷西市场可以说是游客、背包族和当地人的厨房,不论是水果、蔬菜、火腿、面包、家常面食料理……这里一应俱全,口味地道且价格便宜,不能不逛!
摄影地推荐
街景、摊位、特产、当地人

土耳其 伊斯提克拉尔路与塔克辛广场
3公里长的伊斯提克拉尔路号称是伊斯坦布尔的“香榭丽舍大道”。
3公里长的伊斯提克拉尔路号称是伊斯坦布尔的“香榭丽舍大道”,虽然言过其实,但当初建设时,的确是想和香榭丽舍大道互别苗头,所以此地的建筑多巴洛克或洛可可风格,在伊斯坦布尔市内算是少见的。它最特别的一景是来回行驶的古董电车,从Tünel行驶到新城中心点塔克辛广场的Taksim,两节的车厢都是木制的,常可看到大眼睛的土耳其小孩挂在车门或车后把,得意地向观光客招手。
伊斯提克拉尔路是伊斯坦布尔时髦、流行商品集中的地方,欧洲名牌在此的价格并不便宜,所以采购流行商品,尤其是皮革制品,不妨考虑土耳其当地的流行品牌。而创业于1777年的Vakko百货公司则是流行度一等一的名贵百货公司,不输给欧洲的百货公司,它的布料花纹让人想起土耳其的瓷砖之美,赏心悦目。想买书、伊斯坦布尔旧画片、土耳其传统音乐CD也可以一次在这条路上购足。
伊斯提克拉尔路也是各种美食汇集的地方,从最平常的沙威玛、羊肉串烧到辛酸够劲的羊肚汤、安纳托利亚的乡村菜包馅薄饼,从专门供应前菜的大众食堂到咖啡馆、土耳其传统甜品屋一应俱全,只要是你想尝试的舌尖冒险,这里都不会让你失望。
İstiklal Caddesi
Taksim站

位于伊斯提克拉尔中段的齐杰奇顶篷通道(花市),以及相邻的鱼市场,值得绕进去走一圈。齐杰奇顶篷通道过去曾是伊斯坦布尔的花市,现在则是海鲜料理餐厅聚集的地方。从提供通道座位的老餐厅到一楼走道两旁的雅座区,装饰着瓦斯灯及花草,加上天光从玻璃屋顶倾泻而下,营造出非常独特的气氛;端着土耳其前菜大盘的餐厅侍者穿梭在雅座区间,诱人食指大动。路口开放式的传统茶屋也很令人好奇,不论是一人独坐饮茶看报,还是一堆人或坐或站高谈阔论。

摄影地推荐
夜市、街景、美食、特产、当地人
鱼市场也是生龙活虎,除了海鲜、茶、蜂蜜、干果、香料这些食材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下酒小吃,如炸羊肠子。
从广场走向伊斯提克拉尔路另一端的塔克辛广场四周则是气氛一变,这里是现代伊斯坦布尔的精神象征,是最现代化的一带,航空公司办公室、现代化大饭店,多在此地,马尔马拉大饭店骑楼的露天咖啡座,则像是狂风中的宁静绿洲;广场上的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纪念像前经常有献花致敬的土耳其人,为这个嘈杂纷乱的空间增添肃穆的气氛。
美国 派克市场
当时西雅图农民为了避免中间商剥削,将自己种植的新鲜蔬果运送到这里出售,成为美国最古老的农夫市场。
主大楼的正门位于派克大街(Pike St)与1号大街(1st Ave)路口
搭乘运输隧道系统至大学街(University St.)站,沿大学街往码头的方向走2个路口,右转到1号大街上再走2个路口,市场招牌即在左手边(约480米)。若开车前往,停车场位于西方大街1531号(1531 Western Ave),停车费每小时3美元,4小时
派克市场创立于1907年,当时西雅图农民为了避免中间商剥削,将自己种植的新鲜蔬果运送到这里出售,成为美国最古老的农夫市场。而后,部分农民将摊子租给渔民,于是开始有了螃蟹、鱼虾等海鲜摊贩;再之后,又开始有小吃店和艺品铺进驻,久而久之,摊贩种类慢慢多了起来,市场规模也越变越大。1970年间,派克市场因为老旧脏乱,成为市容污点,市政当局决定加以拆除,但因为这座市场历史悠久,当地居民强力保留,后来经由投票表决,才决定将市场改建。今日的派克市场虽还保有传统市场功能,但是观光成分有逐年看涨的趋势,走在市场里面会发现,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群是来自外地的游客。

市场由许多栋大楼组成,在“派克市场”(Pike Place Market)招牌后方的,是市场的主大楼(Main Arcade),这栋楼是主要传统市集所在,所有的鲜鱼、螃蟹、蔬果类商品,都在这里贩卖。喜欢逛艺品店的人也可以走到这栋大楼的尽头,那里有许多贩卖手工艺品、自制果酱、手染洋装以及一些小首饰的摊子。而在市场招牌下方,有只漆成金色的小猪,它的名字是Rachel,这是当初市场基金会筹募整修经费时留下的吉祥物。当然,它背上的投币孔仍旧欢迎游客捐献,因为这座市场还是需要努力维护,才能保持动人的面貌。
面向主大楼正门左手边的是经济楼(Economy Building),里头有很多纪念品店,想要买件有代表性的T恤,或是回国馈赠亲友的伴手礼,都可以到这里来。至于与经济楼相对的,则是角落市场楼(Corner Market Building),里面的商家以高级饰品及餐厅为主。
以上20美元(早上09:30前停入,享早鸟价全日8美元)
农产品约09:00—16:00,鱼贩约07:00—18:00,手工艺品约10:00—16:00,一般商店约10:00—18:00
www.pikeplace market.org
摄影地推荐
街景、摊位、飞鱼秀、当地人

飞鱼秀(Flying Fish)
主大楼正门进去第一家的派克鱼市(Pike Place Fish Market)
每日06:30—18:30
www.pikeplacefish.com
飞鱼秀
从小,长辈就教导我们不准玩食物,但在派克市场,人们水泄不通挤着围观的,就是鱼贩们玩食物的现场。数十年来,飞鱼秀已成了派克市场的活招牌,最初只是员工们的嬉戏胡闹,没想到大受顾客欢迎,成为鱼市场里的传统。当客人买鱼时,前面的鱼贩会大声吆喝鱼的名称、数量,后面的鱼贩立刻齐声应和,接着便把那尾鱼像橄榄球一样抛去抛回,有时甚至十多公斤的大鱼也会在摊贩上方飞来飞去,让旁观的民众大呼过瘾。若是等着看的人太多而出价买的人太少,为了保持热闹气氛,鱼贩便会从人群中找出自愿者,上前尝试与他们一同抛接,其他人则把握这个机会,拿出照相机捕捉一些空中飞鱼的画面,假使他们的快门够快的话。

口香糖之墙
徐志摩曾说:“数大”便是美。即使是恶心的口香糖渣也不例外。这面墙的背后是市场剧院(Market Theatre),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兴表演剧团在西雅图大为盛行,几位观众看完戏后不知受到什么启发,随手把嚼过的口香糖粘在墙上,里头还包着一枚硬币。其他人看到群起效尤,开始时剧院人员还会试图清理,久了也就慢慢放弃。20多年来总有人不断把新的口香糖往上头粘,终于密密麻麻粘满一整面墙,五颜六色绮丽缤纷的,也算得上一幅后现代画作,由不具名的众人所完成,堪称全世界最恶心却又迷人的景点之一。
口香糖之墙(Gum Wall)
在靠近主大楼入口的邮政巷(Post Alley)上

澳大利亚 拱廊及街区
若想要体验当地最具特色的购物空间,一定不能错过造访特有的拱廊及街区。
10:00—18:00(各家不一)
拱廊及街区
柯林斯街282号(282CollinsSt.)
搭乘免费环城电车或电车59、70、71、75号于弗林德斯街站(Flinders St.Station)下,步行约3~5分钟可达;或搭乘电车11、19、42、48、57、59、109、112号于柯林斯街或伊丽莎

墨尔本市区有许多大型的百货卖场,可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但若想要体验当地最具特色的购物空间,一定不能错过造访特有的拱廊及街区。
拱廊据说是因为市区建筑间的街道太过宽敞,街道与街道间的路段就被脑筋动得快的商人开发成商店街,形成独特的购物空间;街区则是商人利用市区的小巷子,所开发而成的露天咖啡座区。
拱廊及街区藏身于市区摩天大楼中,为墨尔本添加了精致悠闲的风情,漫步其中,不但可欣赏精雕细琢的拱廊建筑,亦可逛逛小巧精致的珠宝店、糖果屋、精品店……逛累了就前往街区的咖啡座喝杯香醇的咖啡,让逛街成为一种兼具观赏与休闲的享受。
拱廊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留下来的建筑,它们隐身在市区大楼之间,当年这里就是墨尔本主要的购物商店街,总共十余条拱廊,以街区拱廊(Block Arcade)和皇家拱廊(Royal Arcade)最为著名。前者是墨尔本最美丽的拱廊,建于19世纪末,从其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受到意大利的影响:两旁精雕细琢的锻铁和原木廊柱支撑着镶嵌玻璃屋顶,地板则是炫丽的马赛克拼贴,它是全澳大利亚面积最大的马赛克镶嵌地板,拱廊内的商店街以霍普顿(Hopetoun)茶馆最受欢迎;皇家拱廊则是墨尔本历史最悠久的拱廊,建于1869年,外观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Koko Black巧克力店和Suga糖果店一前一后,都是游客目光聚集的焦点,而入口上方的巨大时钟两旁立着的两尊7尺人像Cog和Magoa,从1892年就开始为游客整点报时。
白街(Collins St./Elizabeth St.)站下,步行约1分钟可达街区拱廊
www.theblockar cade.com.au
皇家拱廊
335BourkeSt.Mall
www.royalarcade.com.au
摄影地推荐
橱窗、摊位、特色商品

美国 渔人码头
除了品尝美食,这个地区还挤满了纪念品店、古董艺廊、海景餐馆、博物馆和许多由旧日工厂改建成的购物中心。
搭乘轻轨电车F线,至杰斐逊街和泰勒街站下车即达。或搭乘电缆车海德线(Powell-Hyde)与鲍威尔线(Powell-Mason),往北坐到底站即达(乘鲍威尔线到站后,需再往北走3个路口,约0.2英里)
visitfisherman swharf.com

渔人码头最初只是个渔民出海捕鱼的港口,这一带海域盛产滋味鲜美的螃蟹、大虾与枪乌贼,渔船每天凌晨起锚出海,下午再收锚回港。总有一些好奇民众会去观看渔获,甚至向他们购买,后来渔民们干脆在码头边设立摊贩,把捕获的海鲜放在大锅中蒸熟,做成色拉和巧达浓汤贩卖,逐渐形成渔人码头一景。时至今日,这些小摊子多半集中在杰斐逊街(Jefferson St.)和泰勒街(Taylor St.)的交会口,对面广场上也竖立起一座以船舵和螃蟹为造型的圆形招牌,成为渔人码头最显为人所知的地标。
海鲜中的代表,首推丹金尼斯大螃蟹(Dungeness Crab),厨师先将大蟹放入铁桶中以热水汆烫,捞出后,用铁夹乒乓敲击,然后快速地用刀切割成块状。这道美食是渔人码头的象征,因此来到这里不尝一只的话,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另一道经典小吃是奶油蛤蜊浓汤(Clam Chowder),其装盛的容器用的是本地著名的酸面包(Sourdough Bread),同样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品尝美食,这个地区也挤满了纪念品店、古董艺廊、海景餐馆、博物馆和许多由旧日工厂改建成的购物中心,热闹的气息一直延伸到39号与41号码头周边,成为一个范围广阔的观光区域。
摄影地推荐
街景、海鲜、特色标识

加拿大 格兰弗岛
岛上市集约可分为公众市场、工艺市场、海洋市场和儿童市场。
位于假溪南端的格兰弗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还只是个沙洲,联邦政府为了连接沿岸的木材厂,于是挖凿了假溪,而开挖后留下的砂土逐渐堆积,遂形成今日的格兰弗岛。岛上在过去曾是工厂林立,后因实施环保政策,工厂先后外移,政府为促进当地产业发展,鼓励居民在荒废的工厂里设立摊位,贩卖自己亲手做的物品,才又蓬勃发展起来。格兰弗岛从当初荒废的小沙丘地,摇身变为现今囊括艺术、文化、休闲等多元风貌的观光景点,可以说是当地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
岛上市集约可分为公众市场、工艺市场、海洋市场和儿童市场,共有超过约260家商店和摊位,有餐厅、戏院、艺廊、咖啡厅,以及艺术工作室,集结各种吃喝玩乐与艺术品位的元素,让大人小孩都可以找到专属乐趣。每到周末假日,街头艺人们更是倾巢而出,占据每一处空地和角落,为过往游客献出他们的拿手绝活。而格兰弗岛也是人文艺术工作者聚集的场所,因为温哥华著名的爱蜜莉嘉尔美术设计大学就在这里,所以有不少美术用品商店及个人工作室。

在霍恩比街(Hornby St.)路底的码头搭乘水上巴士(Aquabus),可达岛上公众市场东边的码头
www.granvilleisland.com
公众市场
市场内有将近50个摊贩,从鱼肉蔬果到面包甜点,从蜂蜜果酱到吉士醇酒,不但都是本地自产自销,而且都被当作艺术品看待。在这里摆摊的农民,都以艺术家自居,他们耕种、收获、制作的过程,甚至在市场里的陈列,都透露出与艺术家创作时无异的认真与热情,既包含一丝不苟的坚持,又有潇洒奔放的创意,每个摊位都赏心悦目。
网络楼(Net Loft)
公众市场正对面的网络楼(Net Loft),里面有20多家精致小巧的精品店,贩卖服饰配件、帽子包包、手工艺品、家饰厨具、艺术创作等,每家店都深具特色。
儿童市场
儿童市场位于格兰弗岛入口附近,其建筑原本是一间充满刺鼻气味的油漆工厂,1984年摇身一变,成为孩子们朝思暮想的乐园。在儿童市场里有超过25间店铺,最多的当然就是玩具店,从早期的傀儡玩偶、机器人,到最新一代的乐高、3D拼图,在这里都找得到。
摄影地推荐
街景、街头艺人、摊位、商品、特色小店


藏羚羊品牌介绍
藏羚羊旅行指南编辑部成立于2000年7月,现隶属于台湾城邦集团,是国内第一支原创、亲自踩线的旅行指南编写团队,现已出版旅游类作品120多部,藏羚羊旅行指南也被称为中国自助旅行者的“圣经”,其中《中国自助游》《云南自助游》《西藏自助游》《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等多次进入各大网店和开卷数据排行榜,深受广大旅行者的喜爱。
一一藏羚羊旅行指南编辑部
声明:
本书中的所有信息均由作者亲自采写,不接受任何商业馈赠。本书所有图片,文字版权均为上海唐码城邦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所有,凡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公司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进行复制、翻印、传播,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书图文。如需转载刊登,请与本公司联系,以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