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叶的价格杠杆——茶叶拍卖

十三、世界茶叶的价格杠杆——茶叶拍卖

5.10美元!

5.15美元!

5.20美元!

5.20美元,5.20美元,5.20美元成交!

推开科伦坡茶叶交易所(Ceylon Chamber of Commerce)二楼高海拔茶叶拍卖区的大门,紧张而凝重的气氛迎面袭来。交易所里忽高忽低的喊价声此起彼伏,参与竞拍的各大公司代表一边观察着整个拍卖市场的出价动态以及茶叶大亨的购买趋势,一边在手上的交易单上写写画画,布局接下来的每一笔拍卖的预拍数量及预估价格。

每10秒钟,便会有一单茶叶成交;每一次落槌,便代表有一吨茶叶成交;每天在这里成交的拍卖可达几百单。密集紧张的拍卖活动需要每个竞拍者提前做好充足的功课,不仅是心理的准备,更要在拍品的预估和拍卖策略上做好缜密部署,方可在短短几秒钟的决策时间内没有失误

科伦坡茶叶拍卖中心建于1883年7月,是当今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茶叶拍卖市场,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20%,达20万吨,几乎垄断该国茶叶贸易。斯里兰卡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其出口的茶叶占95%,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而出口的茶叶中又有95%以上通过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成交,这样的拍卖方式已持续了百年。

斯里兰卡科伦坡茶叶拍卖中心正在进行茶叶拍卖

作为根本不产茶又对茶有着巨大需求的英国,它用着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海外茶产业。19世纪开始,印度、斯里兰卡、爪哇等国相继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而这些殖民国家只为英国完成茶叶的种植、采摘和粗制工序。最为绝密的成品茶拼配,英国人从始至终都是放在英国本土完成。

为扶植初期不被市场认可的印度茶和锡兰茶,英国也是费尽了心思。为印度、斯里兰卡提供大量的税金减免、出口奖励等,英国民众历来崇尚中国茶,非中国生产的茶叶很难大规模推广。英国茶商为改变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决定使用拼配的方法,将中国茶和其他地区的茶叶以不同比例加以拼配调和,弱化产地概念,并同时创造出服务于全球茶叶贸易市场的红茶茶叶感官标准,单纯凭借一款茶的色、香、味、形来公正评定茶叶好坏,不再仅关注茶叶的原产地。

这一定制的感官标准不同于中国历代以技术为基础、以艺术为载体、以文化为主导的传统品茶、斗茶及茶叶品鉴方式,它第一次从品饮者的感官体验出发,公平、公正、合理地审评每一款茶的色、香、味、形。茶也被第一次以非文化、非艺术的形式,作为大宗商品,以客观的科学度量方式,进行系统的评比。这套感官标准十分类似于咖啡的杯测法,是现代审评方式的鼻祖,对当时乃至现代的茶叶品质鉴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叶拼配技术结合红茶审评方法,成为英国红茶叱咤风云的利器。不论茶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还是中国,不论是春天采摘还是秋天采摘,不论香气滋味如何,都可通过拼配师敏锐的感官及巧手,拼合成一款风味独特的茶品,并赋予一个全新的名字,此时它的产地、采摘时节、身价等级已不再如此重要,茶汤中所呈现的迷人香气滋味才是评价一款茶叶品质、决定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伯爵茶、英式早餐茶、威尔士王子茶等,Twinings,Whittard,Fortnum & Mason,Lipton……每个茶叶大牌都有自己绝密的茶叶拼配配方。各家的配方不但可以在口感上制造差异,创造更丰富、更有特色的茶叶产品,更是让每款拼配茶都有自己独特且无可替代的风味特质。这让即便没有本土茶园的英国,仍能销售独具英国特色的拼配茶,并保持自己在全球茶叶市场上的统领地位。据记载,1988年,英国茶叶进口均价1 841美元/吨,而出口价高出2.65倍。英国凭借着茶叶拼配的秘方,轻松赚取了数倍茶叶销售利润,将茶叶的终端售价大大提高。这样的做法沿用至今。

要掌握全球茶叶商品价格的秘籍,除了茶叶拼配及审评的协同作用,更要有稳定价格及品质的茶叶原料,作为后方的坚实支持。而管理着供给杠杆的就是茶叶的拍卖制度。

1837年,世界第一个茶叶拍卖机构——伦敦茶叶拍卖市场于Mincing Lane成立,英国人开始运营全球茶叶市场。1839年印度阿萨姆红茶在该中心首次拍卖,直到二战之前,世界60%的茶叶都是在英国的掌控之下,并通过伦敦拍卖市场进行交易。1861年,英国又在印度北部的加尔各答建立茶叶拍卖中心。1883年,英国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设立茶叶拍卖中心。茶叶拍卖市场,可以说是世界茶叶贸易与价格涨落的晴雨表。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尼等产茶国都相继建立了茶叶拍卖市场。斯里兰卡有近95%的出口茶叶在科伦坡拍卖市场完成交易,肯尼亚有70%的茶叶通过蒙巴萨拍卖中心出口,印度有将近65%的茶叶在加尔各答等拍卖市场举牌交易。世界的茶叶交易价格,以拍卖这样的形式延续了近两百年之久。茶叶拍卖,在这近两百年间,很好地协调了国际大宗茶叶的定价及供需平衡,提高了产业的集中程度,保证了各国茶叶基地的稳步运营,也确保了英国乃至世界茶叶市场的商品供应,为茶叶的全球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在审评茶叶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