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天网
2025年08月10日
第一章 防空天网
防空天网
航空母舰诞生在20世纪初空权理论和航空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一艘航母的作战价值在于其所搭载的舰载机,而非航母平台本身。照此逻辑反推,敌方的舰载机或者陆基作战飞机自然会将本方的航母视为重要目标。因此,从航母诞生至今,尽管有数据显示造成航母战损的最大威胁来自水下(潜艇或水雷),但各国航母设计与使用者仍然将空袭视为航母的头号杀手。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艘超级航母“福莱斯特”号诞生以来,随着舰载防空导弹的快速发展,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航母战斗群已经逐渐构建起四层对空防御网。在200千米以外,由舰载预警机指挥的航母战斗机群负责最外层防线;50~200千米间的防空火网则依靠搭载于护航舰艇的远程区域防空导弹来构建;点防空导弹主要用于拦截10~50千米范围内的空中来袭目标;10千米内的最后一层硬防御网,则交由舰载近防系统(CIWS)完成。
理论上看,上述四层火力网构成的防空天网几乎无懈可击。然而,在以大功率相控阵雷达、高速计算机和数据链为核心的“宙斯盾”防空系统出现之前,超级航母的四层对空防御网已经显现出衔接不紧密、响应不及时、多目标拦截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即便在“宙斯盾”系统与舰载垂直发射系统(VLS)上舰后,面对敌方多种反舰导弹的饱和打击,超级航母的防空能力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 航母战斗群的四层防空网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