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研发的彩色天然蚕丝是怎么回事

西南大学研发的彩色天然蚕丝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养过蚕,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会吐出洁白的蚕丝,最终实现化蛹为蝶的过程。这种蚕丝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我们平时盖的蚕丝被、穿的丝绸衣物的主要原料就是蚕丝。

自古以来,蚕丝都是雪白的,比如唐朝诗人王建写的《簇蚕辞》,“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清代诗人金文城的《蚕词》,“山家到处罗蚕房,蚕房茧白生光芒”。这些都无一不说明蚕丝是白色的。不过西南大学的专家们却研发出了彩色蚕丝,也是我国首次获得的转基因新型有色蚕丝。

那么这些蚕丝怎么会变成彩色的呢?彩色蚕丝幕后功臣实际上是转基因工程。其实,万物之所以会显示出不同颜色,是由于某个基因片段决定的。因此,如果要改变其颜色的天然显示,就必须要对其内在的基因进行改造。

不过如何发现是什么基因控制颜色显示,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随便一个物种的基因都是由数以亿计的片段组成,如何在众多基因片段中找到控制颜色的基因,并且在找到后如何进行改造,这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海量的试验才能完成。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经过团队不懈的努力绘制出高质量的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然后,科研团队通过对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研究,发现了控制蚕丝颜色的基因,并通过改变家蚕的基因,开发出转基因新型有色蚕茧,这样不需要后期染色就可以让家蚕直接吐出五颜六色的蚕丝。所以,西南大学开发的彩色蚕丝也正是其科研团队强大的基因研发实力的体现,更是我国在动物转基因技术研发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