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内容提要
本书编辑委员会
序
第一章 范式转型
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规划
1 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规划的切入点
2 人工智能与城市规划的互动相长
3 三种规划思路
4 人工智能辅助城市研究实例
4.1 智能数据捕捉辅助城市规律发掘
4.2 城市功能的智能配置
4.3 城市形态智能设计
5 结语
参考文献
转型时期的城市智能规划技术实践
1 城市规划思想方法转型的时代背景
2 城市规划供给侧转型的三大趋势
2.1 城市规划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的思想变革
2.2 城市规划转型需要永续理性思维的支撑
2.3 “大智云移”技术发展推动城市规划工具理性转型
3 城市智能规划的转型实践
3.1 构建城市智能信息模型
3.2 城市用地布局的人工智能推演
4 结语
参考文献
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变革
1 变革意识:交通规划理论的活力所在
1.1 变革背景
1.2 拓展分析视角
1.3 正确处理不确定性
1.4 增强对促进共识的关注
1.5 实现对演化过程的管控
2 变革条件:将数据资源转变为决策能力
2.1 大数据正在建立新的观察能力
2.2 将大数据与复杂性理论结合
2.3 将大数据分析融入决策过程
3 变革推进:多方参与的协同作战
3.1 问题导向强化拉动力
3.2 构建成长型技术环境,加大推动力
3.3 重视互动,提升促进力
4 结语
参考文献
全数字化城市设计的理论范式探索
1 全数字化城市设计的框架建构
2 全数字化城市设计的基础性工作:采集、调研、集成
2.1 数字化采集
2.2 数字化调研
2.3 数字化集成
3 全数字化城市设计的核心性工作:分析、设计与表达
3.1 数字化分析
3.2 数字化设计
3.3 数字化表达
4 全数字化城市设计的实施性工作:报建、管理与监测
4.1 数字化报建
4.2 数字化管理
4.3 数字化监测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数据与空间结构
基于百度地图热力图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1 关于城市空间结构
1.1 城市空间结构
1.2 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1.3 现有研究的局限
2 百度地图热力图
2.1 百度地图热力图简介
2.2 百度地图热力图在城市研究中的作用
3 研究对象与数据选择
3.1 研究范围
3.2 数据选择
3.3 数据转换与赋值
4 城市热力度分布的时空变化
4.1 周末数据分析
4.2 工作日数据分析
4.3 周末与工作日的数据比较
5 城市人口重心变化分析
5.1 工作日数据分析
5.2 周末数据分析
5.3 工作日与周末的数据比较
6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上海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路径探析——基于人口分布情景的分析方法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建立城市人口分布、空间结构与空间政策的关联
1.2 情景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
2 上海大都市地区人口增长态势与2040年人口分布情景
2.1 人口增长态势及分布特点
2.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
2.3 上海2040年人口分布的三种情景
3 三种人口分布情景的空间政策适应性评估
3.1 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的适应性
3.2 轨道交通建设的适应性
3.3 住房供给区位与规模的适应性
3.4 公共服务配置的适应性
4 从人口分布视角对上海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路径探讨
4.1 人口分布优化:确立空间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导向
4.2 时间维度:构建从现实到目标的行动框架
4.3 空间统筹:中心外围差异化的分区政策引导
4.4 推进机制:各类空间政策的聚焦和协同
4.5 动态调整:阶段性政策评估与规划弹性应对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武汉市建成区扩展演变与规划实施验证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建成区的提取
1.2 扩展强度
1.3 城市规划实施验证内容与数据
1.4 一致性评价方法
2 建成区扩展演变结果
2.1 建成区扩展强度
2.2 空间结构变化研究
3 不同时期武汉市扩展演变的规划实施验证
3.1 不同时期武汉市扩展规模的规划实施验证
3.2 不同时期武汉市工业、居住用地的规划实施验证
3.3 现阶段武汉市的空间结构发展一致性研究
3.4 现阶段武汉市的用地布局一致性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基于跨城功能联系的上海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1 跨城功能联系
1.1 上海中心城区、上海市域与周边城市通勤联系
1.2 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跨城功能联系
1.3 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多中心空间体系
2 上海所在的巨型城市区域及其空间结构
2.1 上海所在巨型城市区域的范围
2.2 上海所在巨型城市区域不是简单的圈层结构
2.3 上海所在巨型城市区域已经出现了功能多中心的趋势
2.4 近沪地区发展的差异影响了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
3 上海都市圈规划内容和规划策略的讨论
3.1 上海都市圈规划必须以支持功能联系的空间体系为主导
3.2 将企业总部分支联系方法用于上海都市圈规划分析是片面的
3.3 从城市走向城市区域,构造功能多中心都市圈
3.4 重视支持跨城功能联系的城际快速交通体系
4 结语
参考文献
动态数据空间分析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城市中心识别为例
1 实验数据
2 城市中心的识别
2.1 以基站为基本分析单元
2.2 以交通小区为分析单元
2.3 以格网为分析单元
2.4 不同分析单元的结果比较
3 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4 城市中心识别的地理情境不确定性问题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数据与时空活动
城市居民空间活动研究中大数据与复杂性理论的融合
1 动力——挑战与压力呼唤理论与技术的变革
1.1 交通规划问题延展带来的多维一体分析要求
1.2 直面城市交通演化的不确定性
1.3 技术环境变化逐步创造条件
2 承载——变革中的城市交通对策体系
2.1 目标导向的对策体系框架
2.2 系统监测与演化态势掌控
2.3 基于“适时响应”模式的城市交通战略调控
3 创新——复杂性理论导引下的大数据分析
3.1 对研究对象的全息感知
3.2 宏微观融合的机理认知
3.3 通过“涌现”研究实现对演化的洞察
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上海市人口分布与空间活动的动态特征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数据来源
1.2 分析框架构建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人口时间动态分布
2.2 活动空间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地区为例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区域的选择
1.2 目标物种的选择
1.3 调查方法
1.4 变量选择与数据计算
2 研究发现
2.1 城市建成环境变量与鸟类物种多样性变量的相关分析
2.2 城市建成环境变量与鸟类物种多样性变量的回归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对城市鸟类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影响要素
3.2 保护和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高密度城区建成环境优化建议
4 结语
参考文献
基于共享单车数据研究的智慧街道空间导引及创新平台
1 持续趋势
2 归纳模块
3 概念构想:智慧街道服务平台
4 提升方法
4.1 数据收集
4.2 数据处理
4.3 方案形成与完善
5 创新平台
5.1 平台构架
5.2 产品实践
6 下一步计划:当下规划转型的智慧途径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数字化设计
从静态蓝图到动态智能规则:城市设计数字化管理平台理论初探
1 中国城市设计的热潮与问题
2 城市设计数字化谱系构建及要素转译
2.1 数字化谱系构建
2.2 结构要素转译
2.3 空间要素转译
3 城市设计智能化管控规则与标准
3.1 智能化管控的模式特征
3.2 智能规则与标准建构
3.3 智能化管控体系
4 城市设计数字化管理平台建构
4.1 理论基础:城市设计数字化谱系
4.2 技术支撑:基础沙盘与大数据可视化
4.3 平台运作:多部门协同管控
4.4 公众监督:过程式多方参与
5 城市设计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
5.1 数字化辅助设计与报建
5.2 数字化成果审查与决策
5.3 数字化管控实施与评估
5.4 数字化公众参与与反馈
6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动态的空间句法——面向高频城市的组构分析框架
1 背景
2 高频城市背景下的城市组构研究困境
2.1 出行的经济: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与组构效应测度
2.2 新数据条件下空间句法理论发展的困境
3 时空共现强度——面向高频城市的空间句法框架
3.1 城市组构与时空共现
3.2 度量时空共现强度:一种面向高频城市的空间句法中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