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数字化监测
2025年10月13日
4.3 数字化监测
数字化监测指运用城市设计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城市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监督管理城市设计实施的一种工作方法。通常包含限制性因素自动审核、公众动态参与及历史性地段分级监测等。对于规划管理部门而言,数字化监测系统能够协助核查城市设计要点,对建设项目进行管控,同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测反馈;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数字化监测系统是展现城市设计方案的最佳选择,也是众筹收集反馈意见的最佳途径(图21)。
例如在某历史性地区的城市设计(图22)中提出,为达到预防性保护的目标,有效进行历史文化保护的管理和城市设计实施,需要建构针对历史文化要素的动态监测体系。针对该地区文保单位范围大、种类多,破坏因素存在差异,以及保护与开发情况不同等一系列现状问题,提出了对历史文化点分类监测、对破坏因素分区位监测、将监测扩展至更大背景、提出重点监测时段的总体策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在全市部署监测点并将监测点划分为一、二、三级,不同监测等级的监测点的保护价值、文物价值、结构风险、材料风险都存在差异性。同时注重重点地段的监测,使用客户端或无线网络定点技术,选择时间点间隔测定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内人流量,统计得到人流量分布,并通过GIS平台形成“人流热力图”,确定游人影响主要时段,在此时段内对人流量进行合理控制。通过该数字化监测方法,不仅提高了历史文化保护区监测的管控质量,更改善了传统监测范围难以全覆盖,监测实施阻碍多、难度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