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千军万马都过独木桥——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问题[1]

何必千军万马都过独木桥——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问题[1]

“关系到四化建设成败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何到现在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季羡林,在会议期间向记者剖析了产生这个问题的历史原因。

季羡林介绍说,从唐朝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一直沿袭了一千多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条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使人们形成了一个牢固的观念,只有走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的路,才是正途。《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这种社会观念的反映。

“直到今天,恐怕也不难找到新的范进吧?”记者说。

“是的。因为我们丢不下一千多年来形成的这个沉重的思想包袱。现在做父母的,一心巴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几次考不上,也还要考。旧的思想包袱,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变成了新的形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近几年来又加上了学士——硕士——博士。如果谁家孩子不得已上了中专、技校或职业高中,就似乎脸面上不光彩。因此,千军万马都来挤这一座独木桥。其实,这又何必呢。”

季羡林接着告诉我,杨振宁教授自己是搞理论物理的,可他曾几次强调,中国不应花很多钱去研究理论物理,应该更多地注意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季羡林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他说:“我国固然需要很多理论家、科学家。但四化建设更需要千千万万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没有这‘千千万万’,粮食上不去,煤炭上不去,机械上不去,那怎么行?现在,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看成是关系四化建设成败的大事,这是完全正确的。联邦德国和日本所以能够在不长的时期内做到经济起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极大地重视了职业技术教育。”

季羡林曾在德国住过好多年,他说:“德国人是很欣赏学位、头衔的,但是奇怪得很,他们并不存在独木桥。联邦德国青年中学毕业后,大多数人主动接受中等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什么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各种专门技术人员的工资相当高,社会上也不歧视他们。美国也是如此,有的实验员比教授的工资还高。”

“所以,要使职业技术教育能够大大发展起来,一方面要洗洗旧脑筋,改改旧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有相应的各项制度,包括工资制度。我相信,这样做了,目前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是会逐步改变的。这对于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进行四化建设,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注释】

[1]本文由刘鸿采写,原载《北京日报》1985 年6 月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