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和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历来是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弥足珍贵的城市印记,亦是宁波这座传统商埠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这本《讲解天一阁》,并非一本研究天一阁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一部游览天一阁的游记随笔,而是编者以一位讲解员的身份,对天一阁博物馆内各个景点进行介绍的讲解词。编者希望,通过向读者详细展示天一阁历经沧桑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使各位读者感受到天一书香的浩瀚,触摸到宁波文化的厚重。
博物馆是国家设立的收藏、宣传、科研三位一体的机构,讲解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编者而言,能在天一阁为游客作讲解,这不仅是一种工作、一种责任,更是精神上的一种愉悦和满足。多年来,随着对天一阁认识的深入,这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时刻撞击着我求知的神经。如何完美地向不同的观众展现天一阁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游客共享这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是我编写这部讲解词的初衷;另夕卜,我也希望借这部小书的出版,提高我馆宣教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为各大旅行社的导游们提供工作上的便利。
记得十多年前,当我刚踏入天一阁担任讲解员时,竟没有它片纸只字的介绍,更别提像样的解说词了。虽然此前也有近十年的讲解经历,但面对这座400多年十三代相传的藏书楼时,我着实是忐忑不安”略显迷茫。当时,有关天一阁的介绍只有一册《天一阁史话》,这是天一阁元老邱嗣斌所长的作品。干是,我向已退休的邱老先生讨了一本仅存的原著,竟是一部残缺不全的废旧样书。后来,天一阁前辈骆兆平先生的《天一阁丛谈》、虞浩旭先生的《娜娘福地天一阁》及《历代名人与天一阁》、袁慧老师的《范钦评传》等书陆续出版,天一阁的文化脉络和记忆碎片得以逐渐拼凑起来,再加上天一阁年轻一代的古籍研究者们为我提供了一些素材,使得我这部《讲解天一阁》有了文本上的雏形。十余年的天一阁讲解经验,也促使我在工作中不断对讲解词进行打磨润色,并在与游客的互动中反复修改,最终有了今天的这部书稿。
本人在编写这部讲解词时,力求做到如下几点:一、全面介绍、重点突出。天一阁博物馆景区是以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集园林、古建筑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本讲解词在全面介绍馆藏文物的基础上,以天一阁藏书史为中心,着墨较多,以期使观众在短时间内能抓住游览的重点;二、内容简明扼要,文字通俗生动。如前所述,笔者在编写讲解词时,以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著作作为参考,但在具体撰写的过程中,考虑到讲解词受时空限制、强调口语化等特殊性,则在内容上力求简明扼要,文字上突出通俗生动,仅提供每个景点的关键信息。这样,既为讲解人员提供了现场讲解的重点,又为他们留下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三、贴近时代,注重时效性。近年来,伴随着天一阁博物馆的快速发展,馆内的景点也在不断地增加。比如青砖黛瓦、朴实典雅的新书库,即是我馆的一大新景观,故而,编者在讲解词里对新书库也作了介绍。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宣教工作的主要内容,讲解词的好坏直接关系讲解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宣教效果,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真正成为天一阁博物馆陈列展览与观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但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疏漏或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编者亦希望借此机会抛砖引玉,敬请更多有识之士来关注天一阁的讲解工作,进而编写出更加完美的讲解内容与大众共享。
本书的编印得到了骆兆平先生、虞浩旭先生和袁慧老师及谷敏博士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编者
2011年元月

责任编辑沈建国封面设计周扬

天一阁作为我国现存历史坡悠久的私家截书楼因其独特的地位与影响
入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同时
所藏宋刻本《新刊名臣碑传说琰之集》元刻本《针灸四书》
万斯同稿本《明史稿》
明末汲古阁抄本《集韵》
明初皇家刻本《洪武四年进士赘科录》等9种传世珍本孤本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定价: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