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①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

【原文】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

①胡邦衡:胡铨,字邦衡,宋高宗朝进士,曾任枢密院编修官,是南宋初期坚持抗金的著名爱国人士。待制:朝廷顾问官。胡铨于多年后才任此职,这里的“待制”二字恐为后人所加。新州:今广东新兴。词题又作《送胡邦衡谪新州》。

②神州:此处指中原沦陷地区。

③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故宫:指北宋故都汴京的宫殿。离黍:表达亡国之悲。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诗句描写周平王东迁后,西周故都荒凉,宫殿旧址长满庄稼,表现亡国的感慨。

④底事:何事。昆仑:昆仑山。砥柱:砥柱山,在黄河中。倾砥柱,比喻北宋政权的崩溃。九地:九州之地,即指遍地。黄流乱注:以黄河泛滥成灾比喻金人的入侵。

⑤狐兔:比喻金兵。

⑤此句化用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意,暗指帝心难测。

⑦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⑧耿:明亮。斜河:银河斜转,表示已经夜深。

⑨肯:岂肯。儿曹:小儿女辈。尔汝:指以你我相称。

⑩大白:酒盏名。金缕:即指《贺新郎》词。《贺新郎》也称《金缕曲》《金缕词》《金缕歌》《金缕衣》。

【作者】

张元干(1091~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枢密院编修胡铨遭受秦桧等人迫害,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当时张元干寓居三山(今福州市),不顾个人安危,写了这首词送给他,并与之饯别。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斗争精神,而且词中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抒发作者的“抑塞磊落之气”,构成了沉郁悲壮的词风。张元干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

此词上片述时事。“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词人以黄流、狐兔比喻入侵的金人,形象地表现了金人入侵给神州大地造成的沉重灾难,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投降派的憎恶。宋朝的臣民、中原的百姓为何要遭此劫难?可是上苍高远,天意难以追究;人生如白驹过隙,容易衰老,一腔悲愤又很难找到知己倾诉,更何况在南浦送别友人,这岂不让我又少了一个可以诉说悲愤的知己?上片以怀念故国起,继而描写中原沦陷的惨状,抒发了对时事的悲愤,结尾处点出送别,由此过渡至下片。

下片叙别情。“凉生岸柳催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词人极目青天,感怀今古,低沉的心绪于此获得解脱,他劝慰友人:自然无限,历史悠悠,多少志士仁人临大节而不辱、赴刀锯而不辞,我们岂能像小人物那样为个人恩怨荣辱而悲伤?请举起酒杯,听我为你歌一曲送别的《金缕词》,让我们就这样豪迈地分手!

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为张元干词的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