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彥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

【原文】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

①溧水:县名,今属江苏省南京市。无想山:溧水境内的一座山。

②风老莺雏:幼莺在暖风里长大了。午阴嘉树清圆: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

③卑:低。润:湿。

④乌鸢(yuān):即乌鸦。溅溅:流水声。

⑤社燕:燕子当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故称社燕。瀚海:沙漠,指荒远之地。修椽:长椽子。句谓燕子营巢寄寓在房梁上。

⑤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⑦急管繁弦: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⑧畔:边上。簟(diàn):竹席。

【作者】

见《周邦彦·兰陵王·柳》篇。

【赏析】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周邦彦任溧水(今属江苏省)令,多年来辗转于州县小官,很不得志。这首词于游无想山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这种官宦生活的厌倦和流放式生活的不满。

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时值初夏,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午阴嘉树清圆”描绘出绿树亭亭如盖的景象。头三句极力描写初夏景物的美好,反映出作者随遇而安的心理。但紧接着就是一个转折,“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溧水地势低,空气湿度大,炉香熏衣,需要好长时间。“费”字形象地表述地低久雨衣服潮湿之况。看来作者在这里生活得并不自在滋润。但不顺心的事情哪里都有,况且这里比较安静,没有嘈杂之声,连乌鸦都自得其乐。小桥外,溪水潺潺,“人静”三句写空山人寂的静境,景色极美;作者似乎找到了一些心理平衡,但紧接又是一转:“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自己联想到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的情景,“黄芦苦竹绕宅生”,点出自己的处境与白居易被贬谪的处境相似,不仅有天涯沦落之感,在心情的表达上也是蕴藉含蓄的。

下片感叹身世,抒发长年漂泊的苦闷心境。先以社燕自况,一是年年漂泊无定,二是还得寄居檐下“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作为文人,也只有借酒消愁以求解脱。可一近歌酒,心便又烦躁,不能忍受,于是又想“长醉不愿醒”。这样起起伏伏的情景变化,贯穿全词,反映了作者无法排遣的苦闷,以回肠九折的叙写,诉说心中的不平。正如郑廷焯所评:“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绕蕴藉。”这就是本词艺术价值所在。

这首词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宦途并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整体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有情味,体现了清真词一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