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

包忠

1968 年出生于中国南京,1993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现工作生活于南京。

主要个展:

2019 年 “谈谈方法”包忠作品展(南京陶谷公园画廊);2015 年 “余灰”包忠作品展(南京问象艺术空间);2012 年 “暗示”包忠作品展(杭州天仁合艺艺术中心);2009 年 “暗物志”包忠作品展(台南索卡艺术中心);2006 年 “杂暗处”包忠作品展(北京索卡当代空间);2004年 “幽浮”包忠作品展(南京圣划艺术中心)。

近期群展:

2018 年“喂”第三届南京当代艺术主题展(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2017 年贝戈特的黄与蓝(南京金鹰当代艺术中心);2016 年 多维度/ 第一回当代艺术邀请展(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2014 年“融·汇”天仁合艺美术馆开馆展(杭州天仁合艺美术馆);2013 年“应无所住”江苏当代艺术研究展(浙江美术馆);2012年 “气质”当代艺术展(南京金鹰当代艺术空间);2011 年“日常”当代艺术展( 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乡愁与相遇”当代艺术巡回展(南京、杭州、成都、重庆)“引领风骚”索卡十年展(北京索卡艺术中心);2009 年“Green”当代艺术展(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新浪潮—亚洲青年艺术家创作展(台北索卡艺术中心),“新绘画及其边界”自由交流论坛(北京798 艺术区圣之空间)。

我最早运用黑色作为画面背景是源于一种对抗心理,对于美术史来说或者对于艺术现状来说,我简单的想法就是,尽可能画得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任何一张画。当然我知道,对抗本身就是一种承认,你首先得承认它是最庞大的东西,对抗才有意义。虽然,所谓对抗,可以肯定地说,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但是我也知道,每个时代的艺术家在面对伟大传统,无限崇敬的同时,对抗都潜藏在内在精神的深处。

大概是出于天性,我觉得真正具备瓦解力的对抗方式并不是声嘶力竭式的呐喊,或者张牙舞爪式的宣泄,而更应该是冷静的手术刀。正如鲁迅的介入方式是医学式的,或者像杜尚那样,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样的初衷大概是不会改变的,只是对抗本身并不是目的,要让对抗有效更需要的是让另外一种东西成立。所以黑色背景对于我来说,就越来越意味着一种理性建设的空间、怀疑的案板或者说治愈的手术台。在寂静无声的黑色空间里似乎可以让事物更加彰显本质,它像一个概念考察的容器,在这里我可以呈现对世界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与分析,而不必执着于某一类物象或情感。我想,这也是一种自由。所以就像是由一些细枝末节组成的拼图游戏,按照某种方法去建构,看看它最终将成为怎样的景观。

NO 布面油画 68cm×68cm 2017

供果 布面油画 68cm×68cm 2019

理智 布面油画 40cm×50cm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