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雕技艺

一、圆雕技艺

圆雕也称立体雕刻,是一项直接在石料上塑造立体形态的古老技法,它也是寿山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东门派”尤以擅长圆雕技艺闻名。在清初寿山石雕刻的鼎盛时期,依旧采用圆雕技法雕塑人物。

从南北朝时期起,圆雕一直是主要的雕刻工艺,在寿山石雕繁荣的清代,也主要以圆雕技法为基础雕刻人物。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璇的《僧人卧像》、周尚均的《弥勒》等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清初高超的圆雕技艺。同时,通过对这些作品可以了解,这一时期的雕刻家已经善于运用天然的巧色。

清代同治和光绪年间,圆雕作品主要以雕刻仙佛人物组成的“东门派”的作品为主,林谦培是一位圆雕大师,风格受到杨璇的影响,传承了明代德化瓷雕高手何朝宗的技艺。雕像作品强调表现力,作品以形象较为丰满,衣纹飘逸,好似在风中飘舞为特点。“东门派”传人林元珠、郑仁蛟等也擅长雕刻圆雕。林元珠还在圆雕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创作了立体雕刻,将人物与山水风景结合民间传说和神话的生动情节表现出来。郑仁蛟则善于集中木雕、牙雕、青石雕之所长,与寿山石雕刻的精髓相融合,创新出新面貌。

圆雕创作在选石材时必须选择合适题材。作品必须具有与真实物体相对应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比例。然后雕刻家们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圆雕最重要的环节。在大型圆雕雕刻中,首先要在泥土上“打坯”,并修改好“泥稿”后,才在石材上正式“打坯”。严谨的“打坯”过程目的是确保雕塑整体都能符合规模要求,后再仔细雕刻出生动逼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