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 特色工艺

8 产业创新 特色工艺

CHAN YE CHUANG XIN TE SE GONG YI

在闽东这块魂牵梦绕的热土上,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锦绣河山是一种光彩,灿烂文化传统是一种光彩,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更是一种光彩。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改革开放40年,宁德的工业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就已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体,电机电器、建筑建材、船舶修造、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五大行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

宁德电机电器产业现已成为福建省首批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之一,正向千亿产业集群阔步迈进;摩托车、通用机化油器产量分别占全国化油器总产量的40%和58%;宁德还是国内第四大民间船舶修造基地,是拥有民营船企、船台、船坞数量最多的区域之一;全市大黄鱼产量约占全国的80%以上;食用菌产量、品种居全国之首;茶叶产量也居全国产茶地(市)前列。

看今朝,“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宁德构建起了颇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新一代国之重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宁德时代为代表,正崛起成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导者。不锈钢新材料制造开辟了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广生堂发展成为全国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产品线最全的企业,带领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传统电机电器产业正在向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及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合成革产业正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此外,随着中铝铜冶炼、上汽乘用车宁德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及产业链延伸,宁德将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铜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新时代的曙光照耀着古老而年轻的闽东热土;

新时代的蓝图激励着勤劳而智慧的宁德人民;

新时代的闽东之光伴随着中国梦将更加光彩!

——邱 灵

img

闽东电机电器工业区 书法·胡平

img

产业创新工艺匠心 篆刻·林兆明

宁德是中国中小电机之都、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电机电器产业是宁德市首个百亿产业群,有电机电器规模以上企业达1000余家,从业人员达20万余人。

img

专注(福安) 摄影·陈世荣

img

大成电机出口创汇组(福安) 摄影·方鼎

img

奠基 摄影·郑美魁

宁德核电站成立于2005年,是福建省第一个核电项目,规划总容量为6台百万千瓦级水压堆核电组,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建设。2016年7月21日1—4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以来,生产经营良好,半数以上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起步即创优”目标。

img

国之重器——宁德核电站 摄影·陈世荣

img

宁德核电站公园 摄影·陈碧珍

img

务实创新 篆刻·陈辉

img

福安市争当新标杆勇做新贡献 书法·林德宾

福安市争当新标杆勇做新贡献:

加快建设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产城融合生态文明示范区。环三区域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产业核心区。

img

赞宁德核电站 诗文·陈守增 书法·潘家驹

赞宁德核电站

陈守增

宏伟蓝图践俊英,山头风烈卷幡旌。

愚公振臂移山动,民众恒心填海平。

科技尖端丰硕果,核能巨大送昭明。

山城喜看增春色,兴业乐居昌盛成。

img

锂电新能源小镇 摄影·刘忠忠

img

新能源科技厂址 摄影·吴初宝

img

振兴闽东 篆刻·陈丹复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当今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公司之一。公司专注于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封装和系统整合的开发、生产和营销,产品被广泛用于MP4、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各种终端设备。

img

创新驱动 精准对接 书法·林哲生

img

浴火(福鼎消防官兵) 国画·罗朝建

img

霞浦元宵茶生态茶园 摄影·谢荷生

img

晾茶(福鼎点头) 摄影·傅熹

img

鱼汛(三都澳) 国画·黄少浩

img

海上田园(蕉城) 摄影·宋经

img

渔夫奏乐鸽翔伴(霞浦) 摄影·游慰盘

img

繁忙的茶市(福鼎点头) 摄影·林致凡

img

绿色茶园(蕉城八都) 摄影·陈加金

坦洋工夫赞

诗文·薛为河

自古红茶出坦洋,万邦博览压群芳。

继承传统特殊工,拓展新猷誉奋扬。

过鼻香迷三岛客,八喉味服九州商。

远销海外前茅列,独领风骚为国光。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福建宁德,同时还在青海西宁和江苏溧阳设有生产基地。公司承担了“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开发”和“100兆时级新型锂电池规模储能技术开发及应用”两个国家的“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先后与宝马、大众等国际顶级汽车厂商及宇通、金龙、上汽等国内知名汽车厂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img

高速成长的工业航母 摄影·刘忠忠

img

铜城青拓工厂 摄影·翁金发

青拓集团主要从事镍铁与不锈钢冶炼、加工及经营销售,旗下有鼎信实业、青拓镍业、鼎信科技等十余家子公司。首创RKEF与AOD炉双联冶炼不锈钢工艺全新技术,改变了不锈钢生产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不锈钢连续化、一体化生产的历史性突破。从2008年入驻宁德以来,青拓集团已发展成为集镍铁加工、不锈钢冶炼、板材热冷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不锈钢产业园。

img

容山纳海 立新致远 书法·林常平

img

吟白云山 诗文·缪谕 书法·陈显筹

吟白云山

清·缪谕

峰顶嶒崚万石堆,芙蓉叠巘望中开。

低临翠嶂千寻劈,俯瞰沧江一线回。

长啸声宜惊帝座,恁需身悦在仙台。

双眸已遍大千界,次第归途晚磐催。

img

电机检测(福安) 摄影·邱萍冰

img

心灵的火花(福安) 摄影·谢其祥

img

精益求精(福安) 摄影·温端财

img

精工细作(福安) 摄影·翁金发

img

循水养殖车间 摄影·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稿

img

循水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摄影·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稿

img

白茶产业国家级优秀示范区 摄影·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稿

img

白茶自然萎凋 摄影·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稿

img

三都潮声 速写·范梦佳

img

万吨轮船下水 摄影·郑祥华

船舶修造是福安的传统产业,产业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目前,福安拥有船舶修、造、拼等涉船企业8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是全国重要的民间船舶修造基地。

img

海洋在召唤(江湾镇) 水彩·薛建础

img

金色海滩(霞浦) 摄影·吴梅生

img

迸发的生命 摄影·谢书秋

img

海上田园(蕉城) 摄影·宁德市摄影协会供稿

img

丰收 摄影·薛明瑞

img

大黄鱼包装 摄影·宁德市摄影协会供稿

img

福安市下白石镇宁海村的崭新渔排 摄影·福建日报社供稿

img

收获(福安下白石) 油画·郑建华

img

生财有道(古田) 摄影·李贤玉

img

喜获丰收 摄影·李侃如

古田银耳——全国食用菌之都

诗文·应稚

瑶花朵朵斗芳妍,珍宝留名今昔传。

更喜菇房兴产业,古田银耳誉尧天。

古田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食用菌之都”。先后被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等称号。食用菌产业作为古田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经过近年来的传承、创新、发展,已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逐步健全完善集科技研发、市场交易、产品加工、文化交流、检验检测及标准化建设于一体的产业发展平台,创建了“古田银耳”中国驰名商标,建设国家级食用菌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推动食用菌产业朝着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img

在丰收的日子里(霞浦) 摄影·唐军

img

海带如林话丰年(霞浦) 摄影·翁金发

咏白茶

陈金春

春雨白茶葱郁生,赢来秀色万千呈。

村姑采摘歌回荡,玉指搓揉筐满盈。

碧露瓷壶浮蟹眼,红炉斋室听泉笙。

口中津液咽喉润,舌上甘醇脑海清。

img

咏白茶 诗文·陈金春 书法·邱德奎

img

福鼎白茶 摄影·郑美魁

img

雕龙柱(蕉城霍童) 摄影·陈碧珍

img

手工艺(屏南) 摄影·罗惠芳

img

下党乡新面貌 书法·方成义

鸾峰桥上沐春风茶叶香里说丰年

img

太子参园地(柘荣) 摄影·吴恩银

img

参乡又迎丰收年(柘荣) 摄影·温科文

柘荣太子参

柘荣太子参在国内外中药材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20多年来,长期主导着市场价格的起伏,即使在国内整个产业最不景气的时候,柘荣太子参依然走俏。

柘荣太子参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4万亩,产销量占国内市场三分之二,是中国最大的太子参产销集散地,产品销售到欧美和东南亚20多个国家。

img

水墨丹青(宁德湿地公园) 摄影·黄淦清

img

弹拉荡线面(福安穆阳) 摄影·林素琴

img

赞蓝田书院及自然风光 诗文·肖守华 书法·唐肖洪

赞蓝田书院及自然风光

肖守华

山清水秀醉迷人,楼阁祠亭九境臻。

狮首嘶声川粹美,崖中刻韵字传神。

象峰夕照红霞染,凤树枝栖绿谷茵。

古洞流云遮竹影,天池引月映盘银。

蓝田启智东斋志,贤哲开蒙池墨珍。

世俗民风堪素雅,金生玉振永长春。

img

福安珍华堂畲族银器 摄影·方鼎

img

工匠精神 篆刻·陈金光

img

四季五福吉祥塔 银雕·林仕元

福安畲族银器制作技艺始于明朝,为福建银雕工艺的代表,是当地白银矿产与畲族风俗结合的产物,产品具有纯洁、创新、精细、动感的特点。其工序包括:熔银、打坯、雕刻、防腐等,工艺严谨考究,传承有序。2014年11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g

喜上眉梢 石雕·陈晓锋

img

“论语”双耳瓶 乌金陶·吴祖清

img

华尔街牛 根雕·刘解放 宁德市工艺美术协会供稿

img

牧归 根雕·刘解放 宁德市工艺美术协会供稿

柘荣剪纸历史悠久,上溯唐代,盛于清至民国。最早由民间刺绣的底样发展而来,多出自民间乡村巧女之手。用具十分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个织篓即可。剪纸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主体风格古朴、浑厚、粗犷、写意,造型多变,大胆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表现形式有窗花、礼花、喜花、鞋帽花、衣襟花、枕花、肚兜花等。2008年6月,“柘荣剪纸”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柘荣剪纸”与全国各地剪纸项目组成的“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img

霍童线狮 剪纸·郑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