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活口诱出战术情报:英军对阿军指挥系统围而不打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靠近阿根廷东部海岸一带,包括南乔治亚岛、南桑德韦奇岛等大小346个岛屿,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人,首府是斯坦利港。该群岛距阿根廷海岸最近点只有276海里。
马尔维纳斯群岛最早是由阿根廷渔民发现的,并长期在此居住。1832年英国殖民主义舰队航行7100海里,凭借其坚船利炮强行登上了该岛,建立了殖民主义政府,并把该岛改名为福克兰群岛。从此,英阿两国围绕该岛和附近岛屿的权属问题进入了无休止的争论和谈判之中,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双方十几次坐到了谈判桌上,阿根廷坚持要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则针锋相对,要阿根廷放弃对该岛的主权。因此一轮轮谈判皆毫无结果,不欢而散。1982年2月的英阿谈判又一次失败后,阿根廷对利用和平方式收回马岛主权完全丧失了信心,决定利用武力解决这一争端。
英军马岛登陆作战
1982年3月18日,阿根廷派人登上南乔治亚岛,在该岛的制高点上竖起了一面阿根廷国旗。阿根廷的这一举动,立刻被英国发现,并通过外交部向阿根廷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阿根廷对英国严厉的外交辞令置之不理,并决定先下手为强,在3月28日派出海军陆战队1个营,在13艘战舰的护卫下,向马岛进发,于4月2日零时顺利登陆,并很快攻占了斯坦利机场,随后,阿根廷利用军运飞机迅速向这里增兵,使阿根廷在该岛上的驻军由不足500人迅速增加到4000多人。英国驻该岛总督见势不妙,带着80余名英国陆战队员向阿军举手投降。
次日,阿根廷的另一支部队经过短暂的战斗,也攻占了南乔治亚岛,俘虏了英国海军陆战队员20多人。至此,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要岛屿已被阿根廷军队攻占,守军增加到13000人。
4月3日,英国议会以绝对优势的票数形成决议:以武力重新占领马岛。英国在短短的3天时间内,迅速组建起一支由118艘各型战舰、270架各种作战飞机、1个海军陆战旅、1个空降团和1个步兵旅组成的总排水量100多万吨、总兵力35000人的南大西洋特混舰队。4月5日,这支庞大的舰队分别从朴茨茅斯港和直布罗陀海峡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终于在4月24日抵达马岛海域。
4月25日,英军陆战突击营立刻在两艘战舰的炮火支援下,乘坐直升机和登陆艇强攻南乔治亚岛。阿军守岛部队早被英舰猛烈的炮火打蒙了,156名官兵几乎没放一枪一弹,就成了英军的俘虏。
接着,英军开始对马岛周围海域实行海空封锁,然后对阿军通信系统展开了全面侦察,截收了大量的密码电报,并顺利地破译、复制了阿军的密码本,使阿根廷的作战行动完全暴露在英军的眼前。在此基础上,英军对守岛的阿军进行了有效的电子干扰和压制,使其与本土指挥部的通讯联系一度中断,地面雷达也相继失灵,形同虚设。
在强大的电子干扰掩护下,英国舰队终于结束了马岛外围海域的战斗。在此期间,英国舰队还先后7次派出舰载轰炸机,利用舰炮,对马岛上的斯坦利港和古斯格林机场等重点目标进行成功的轰炸和火力突袭。
1982年5月14日,英空降团42名突击队员,在电子干扰的掩护下,搭乘军用直升机成功地袭击了佩布尔岛卡尔德隆港机场,不仅摧毁了机场上的11架阿军飞机,而且捣毁了机场雷达站,然后顺利地返回了舰上。
英军登陆作战的时机成熟了。5月21日3时30分,英空降团突击队在马岛北部圣卡洛斯港着陆,拉开了英军登陆作战的序幕,接着,英军突击梯队约1000人,在战舰火炮的掩护下,也登上了圣卡洛斯港,在此后的48小时内,英军相继在这里登陆了5000余兵员,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6月9日,英陆军3500人又从菲尔罗伊登上了马岛。至此,英军在马岛上的地面部队为一个陆战旅、一个步兵旅和两个空降营,计9000余人。可与守岛阿军相比,仍然处于劣势。那么怎样才能把劣势变为优势,确保陆上作战的胜利呢?英军选择了情报这个砝码。当时,守岛阿军的指挥系统和通讯中心的情况,英军已了如指掌,按通常的作战惯例,英军应该立刻摧毁它们。为了确保情报的来源,英军指挥官决定先留下这些“活口”,把它们作为最后打击目标。
果然,英军的无线电侦察部队从它们的“口”中获得了阿军所有的作战命令、部队编成、兵力部署、作战协同方法,甚至连工事构筑情况都了解得详详细细。
根据这些情报,英军制订了从肯特山后方和两翼夹击斯坦利港的作战计划。6月13日22时30分,英军向驻守首府斯坦利港阿军的总攻开始了。英军从阿军设防薄弱的肯特山西面向阿军发起突然袭击,仅用一天便突破了阿军倚仗肯特山构筑的4道防线,把阿军压制在斯坦利港狭小的地域里。
1982年6月14日21时,阿守军司令部梅内德斯少将见大势已去,命令停止抵抗,率部投降英军。6月19日,英军空降团占领了最后一个有阿军驻守的岛屿——图勒岛。至此,马尔维纳斯群岛又重新易手,落入英国军队的控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