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铸造中国电视剧新的辉煌
1958年6月15日,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直播电视小戏”《一口菜饼子》为标志,中国电视剧正式诞生。六十年奋进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科学指引下,广大电视剧工作者自觉响应人民和时代的召唤,以充沛的激情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倾心抒写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史诗和伟大成就,精彩描绘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传统美德,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风采和奋斗追求,自觉担当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历史责任,谱写了一曲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华美乐章。
60年来,中国电视剧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前行、与人民同呼吸,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口菜饼子》《新的生活》《青春曲》等早期电视剧作品,描绘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广大电视剧工作者敏锐把握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脉搏,拍摄出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讴歌时代精神的优秀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新闻启示录》《新星》《情满珠江》《外来妹》《车间主任》《大雪无痕》等一系列作品,成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最受关注的题材,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并由此确立了中国电视剧关注时代、关注民族命运的艺术视野。《长征》《延安颂》《井冈山》《高山下的花环》《历史的天空》《亮剑》《中国神火》《士兵突击》《西圣地》《戈壁母亲》等革命军旅题材剧,塑造了无数充满英雄情怀和理想光辉的人物形象。《渴望》《蹉跎岁月》《北京人在纽约》《篱笆·女人和狗》《寻找回来的世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奋斗》《金婚》等现实题材电视剧,描写普通人的生活,颂扬真善美,充满人文关怀,感动了亿万观众,不断引发电视剧的收视热潮和社会热门话题。《努尔哈赤》《汉武大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乔家大院》《闯关东》等剧高扬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进一步释放出历史题材剧的现实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文艺工作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电视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电视剧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奋力攀登“高峰”,无论是拓展现实主义的深度广度,还是弘扬历史精神的气质风骨,无论是再现英雄史诗,还是表现普通生活,追求崇高之美的自觉性更加发自肺腑,展现出勃勃生机,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广受群众好评。《毛泽东》《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东北抗日联军》《绝命后卫师》《北平无战事》《三八线》《热血军旗》等革命题材作品,高扬坚定信仰,回望苦难辉煌,讴歌英烈先驱,形成了亮丽的“红色文化”风景线。《平凡的世界》《老农民》《小镇大法官》《嘿,老头!》《推拿》《老有所依》《虎妈猫爸》《鸡毛飞上天》《情满四合院》等现实题材作品,以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积极开掘平凡生活所蕴含的崇高价值。《赵氏孤儿案》《冯子材》《天下粮田》《大秦帝国》《于成龙》等历史题材作品,谱写历史正剧,叙述宏大史实,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于无声处》《琅琊榜》《芈月传》《花千骨》等其他类型剧目,积极探索新的题材类型和叙事风格,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60年来,中国电视剧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开创了全新的艺术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成为文化领域最具活力的中坚产业,筑就了世界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播出大国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党和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下,电视剧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完善,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首次突破1万集,十几年来一直稳定在1.5万集左右,生产数量居世界第一;目前电视剧观众达12.8亿,版权收入、广告收入、付费观看收入、海外发行收入超过千亿。电视剧市场主体迅猛发展,具有资质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已超过1.8万家,其中民营机构数量超过95%,社会投资十分活跃,形成国有、民营以及混合所有制电视剧制作机构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引发的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深刻变革中,电视剧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电视剧成为视听媒体最看重的核心竞争资源。IP电视剧、网络自制剧、网台同播剧、网络独播剧等新的剧集形态和播放形式层出不穷。融合传播、电视和视听网站同频共振,有效扩大了电视剧的覆盖面、增强了到达率,实现了传播效益最大化。电视剧传播体系的重构,让中国电视剧展现出全新的传播活力和传播能量。
60年来,中国电视剧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同志曾在不同的外交场合以电视剧为例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电视剧在重大外交场合作为交流载体,体现了它在人文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日剧、美剧、港台剧,甚至南美剧等蜂拥而入,布满荧屏,然而中国电视剧坚持以我为主、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文化的担当表达,不仅在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主导地位,而且走出国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国产剧出口范围不断扩大,走出去内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质变。《甄嬛传》《温州一家人》《何以笙箫默》《妈妈的花样年华》等成功登陆众多国家和地区。通过“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父母爱情》《医者仁心》《辣妈正传》《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生活启示录》等一批优秀电视剧推广至非洲国家及丝路国家的主流媒体,掀起收视热潮。目前,国产电视剧的出口已经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电视剧成为向世界诠释古老中国、表达现代中国,展现中华文明独特价值和魅力的文化交流亮丽名片。
60年来,中国电视剧始终坚持强化艺术特质,以其独特的美学体系、体量优势、传播特点,成为当今中国影响最大、覆盖最广、受众最多的文化形态。初创时期的电视剧,与文学、戏剧、电影相比,还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直到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出现,中国电视剧才开始探索属于自身本体的独特叙述方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故事性特征,奠定了中国电视剧基本的表现形态,同时借鉴其他文艺门类的艺术特点,增强刻画人物的手段和视听艺术的魅力,并最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独立艺术门类。
展开中国电视剧60年的发展画卷,万人空巷追剧、大江南北热议的景象,让人记忆犹新;无数鲜活人物、动人故事的经典,定格成为永恒。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赋予了中国电视剧鲜明的时代特征、崇高的思想主题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为民族的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当代中国文化注入了精神之钙。中国电视剧的光影世界,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中,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历史不会忘记中国电视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电视剧诞生60年之际,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广电专业出版社,组织国内权威专家,本着“客观、全面、真实、准确、新颖”的原则,历时四年策划编辑出版了六卷本的“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该套丛书分为《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编年史》《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法规卷》《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创作卷》《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产业卷》《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剧目卷》《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人物卷》,不仅从不同视域立体勾勒出中国电视剧60年来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展现出中国电视剧所承载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而且也必将对中国电视剧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习近平同志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党的十九大以恢宏深邃的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标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为中国电视剧提供了新的时代坐标。中国电视剧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我们要续写中国电视剧的光荣传统。无论媒体传播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文化娱乐的多样性提出怎样的挑战,我们相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科学指引,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有60年宝贵经验的传承,广大电视剧工作者一定会不负重托,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电视剧发展道路,牢牢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作为“阅卷人”来真诚“答卷”,铸造新时代中国电视剧新的辉煌,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
编委会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