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黎与何克》

《艾黎与何克》

集  数:6集

摄制机构:甘肃省话剧团、甘肃电视台

编  剧:姚运焕

导  演:谢晓晶

主  演:大卫·萨莫塞特、马克·托马斯、苏珊娜、约克、凯瑟琳、曹玉娟、王玉荣

剧目简介:

该剧讲述的是艾黎和何克这两个外国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工合”、开办学校、支援抗日的故事。该剧是一部风格独特、艺术水准颇高的电视剧,着力表现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的力量,传递出一种充满了人类之爱的博大意识。该剧获第十届“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二等奖等奖项。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1927年,31岁的艾黎来到中国,积极参加在上海的国际性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并向国外撰写了大量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章。1937年,年仅23岁的英国人乔治·何克来到中国。在目睹日本人的侵略暴行后,何克决定留在中国,实地了解中国人民所面临的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艾黎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史沫特莱向他推荐了何克。艾黎感觉“他那样年轻、幼稚,不知他能否在中国一片混乱中安下身来,不过在他那欢快的举止后面,却也可以感觉到一种坚韧和刚毅”。

何克从北京出发,路过宋家庄时患上伤寒,得到了凯瑟琳·霍尔护士的照料。霍尔是新西兰教会派来的护士,经常将急缺的药品冒险送到白求恩手里。何克病愈后,南下到宝鸡“工合”办事处,被任命为视察员,并将所见所闻向国外进行报道。安排难民,生产军需和民用品,筹集资金转送延安……“工合”有效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何克也逐渐领悟到“工合”的重要意义。何克成了艾黎最重要的助手,与艾黎并肩作战。在众人的努力下,1941年“工合”已发展到3000多个,成为抗日救援的一支重要力量。

20世纪40年代,艾黎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何克在建设校园的过程中不幸患破伤风去世,享年30岁。何克临终前要艾黎拿笔和纸来,写下了“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一行字。何克去世后安葬于山丹,艾黎亲手为他立了墓碑,刻着他喜欢的英国从军诗人朱利安·格伦费尔写的一首诗:彩色绚丽的生命啊光辉而又温暖/为了它人们一直奋发向前/他已逝去从此不再奋战/在战斗中逝者的生命却更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