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第十六章 原来,改变如此简单!
任何时候切莫丧失自我
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任何时候不要寄希望于明天
现在就扬帆起航,向着目标前进
绝对执行,不找任何借口
如果不精业就别想成就大事业了
把自己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任何时候切莫丧失自我
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被别人评头品足之后,会不会自己也开始怀疑起最初对它的喜爱;在用餐的时候被朋友说过“看你点的菜,真够难吃的”之后,你会说“可是我喜欢”,但还是会莫名地恼火,回他说“那下次你来点”;在假日你看好了去云南的自助游,你是会直接地说出你的决定,还是要暗示和引导你的伙伴们,而由他们做出你意象里的决定……虽然都是些芝麻大的事情,但却很容易体现出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会在细枝末节上丧失自我。
从前,在夏威夷有一对双胞胎王子。有一天,国王想为大儿子娶媳妇了,便问他喜欢怎样的女性。
大王子回答:“我喜欢瘦的女孩子。”
知道了这消息的岛上年轻女性想:“如果顺利的话,或许能攀上枝头作凤凰。”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开始减肥。
不知不觉,岛上几乎没有胖的女性了。不仅如此,因为女孩子一碰面就互相比较谁更苗条,所以甚至出现了因为营养不良而得重病的情况。
但后来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大王子因为生病一下子就过世了,于是,国王决定由其弟弟来继承王位。
于是,国王又想为小王子娶媳妇,便问他同样的问题。“现在女孩都太瘦弱了,而我比较喜欢丰满的女性。”小王子说。
知道消息的岛上年轻女性,开始大吃特吃。于是,岛上几乎没有瘦的女性了,岛上的食物也被吃得匮乏,甚至连为预防饥荒的粮食也几乎被吃光了。
最后,王子所选的新娘,却是一位不胖不瘦的女性。
王子的理由是:“不胖也不瘦的女性,更显青春和健康。”
可见,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丧失自我是悲哀的。
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自强自立,拥有良好的生存能力。没有生存能力又缺乏自信的人,肯定没有自我。一个人若失去自我,就没有做人的尊严,就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活着应该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没有自我的人,总是考虑别人的看法,这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所以活得很累。有些人觉得:老实巴交吧,会吃亏,被人轻视;表现出格吧,又引来责怪,遭受压制;甘愿瞎混吧,实在活得没劲;有所追求吧,每走一步都要加倍小心。家庭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老少之间、男女之间……天晓得怎么会生出那么多是是非非。你和新来的女同事有所接近,有人就会怀疑你居心不良;你到某领导办公室去了一趟,就会引起这样或那样的议论;你说话直言不讳,人家必然感觉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如果你工作第一,不管其他,人家就会说你不是死心眼太傻,就是有权欲野心……凡此种种蜚短流长的议论和窃窃私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如果你的听觉视觉尚未失灵,再有意无意地卷入某种漩涡,那你的大脑很快就会塞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你头昏眼花,心乱如麻,岂能不累呢?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仅是我们自己。想要讨好每个人是愚蠢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其把精力花在一味地去献媚别人,无时无刻地去顺从别人,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刻苦学习上。改变别人的看法总是艰难的,改变自己却是容易的。
有时自己改变了,也能恰当地改变别人的看法。太在乎别人随意的评价,自己不努力自强,人生就会苦海无边。
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生命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快地溜过,我们在空间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跑过,但今天才是我们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间,也是我们唯一能真正把握的时间。
“明天可以吃果酱,昨天可以吃果酱,但今天不准吃果酱。”这是“忧郁之神”的座右铭。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为昨天的果酱发愁,为明天的果酱发呆——却不知道把今天的果酱厚厚地涂在我们现在正吃的面包上。
同样的道理,人性中最可怜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我们都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我们为什么会做这种傻事呢?
答案只有一个——我们没有学会“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只有清楚地活在今天,不虚度每一个“当下”,并重视生活的乐趣,日子才会过得有滋有味,才会过得精彩纷呈。
生活中,许多人的烦恼都来自于莫名其妙的忧虑:为昨天的逝去惋惜,为尚未诞生的明天发愁,而恰恰就忘了今天,忘了要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事实上,我们没必要为明天担忧,唯一可以为明天而做的事就是今天要集中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热忱,把今天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为明天着想,甚至是小心地考虑、计划,但是,绝不可担忧。
在某公司的联欢会上,李明、赵杰、朱冬等举着酒杯,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时下一些最热门的话题。细心的李明却发现肖鸣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面色阴沉地对着窗外发呆。
李明便端着酒杯走了过去,向肖鸣招呼道:“伙计,面对如此良辰美酒,你不痛饮高歌,竟然在这里独自发呆,难道有什么心事吗?”
“哦,不,我没有心事。”肖鸣低声说。
“难道今晚有谁和你过不去?”
“没有,大家都很友好。”
“那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欢度这美好时刻呢?”
“我没心情,因为我担心待会儿回家的路上会塞车。”
“可是,享受此刻的生活,远比担心下一刻重要得多啊!”李明说完,拉着肖鸣进了舞池。
学会享受此刻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必须上的一课!可悲的是,我们许多人总是在推迟我们的快乐——就像肖鸣一样。只有充分享受现在,生命才不会在无谓的担忧中白白度过。
享受此刻的生活,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即将做的事情。从忧愁、烦恼里走出来,学会欣赏和热爱已经拥有的生活,你就会感到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满足。
任何时候不要寄希望于明天
巴尔扎克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时间是一分一秒也不虚度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1小时后叫醒我。”1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后,发现超过了1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朋友不高兴地说,“你这么累了,该好好休息一天,有事情明天不能做吗?”巴尔扎克大怒:“我明天还有别的事情呢!”
人人都期盼着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尤其是当我们因今天的经历而充满懊丧的时候,明天总是最好的心灵医疗师,明天总是使我们重新振作起来的灵药。明天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成长、新的希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把事都拖到明天去办。那样会使你的许多计划落空,办事效率低下,白白浪费大量宝贵时间,也易增加思想负担,招致别人不满。
而且,如果明日复明日,当几十年的风霜白了少年头的时候,你就会突然明白自己的一生还没来得及做什么。然而这个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即使再鼓足干劲也只能落个“夕阳无限好”。而这,恰恰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不要把事情拖到明天,因为那样会贻误战机。
1814年3月31日,沙皇亚历山大率领俄军和各国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
1815年3月17日,拿破仑东山再起,进入巴黎,重组资产阶级政府。英、俄、奥和普鲁士等国派出重兵,围攻巴黎。6月15日、16日2天,拿破仑突破普鲁士12万大军的阵地,并打败英国军队,推进到比利时边境。
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6月17日,拿破仑却让法军休息了一天,18日才开始进攻固守在滑铁卢的英军。结果,给了英军构筑工事的时间。就这样,在18日的决战中,英军工事起了重要作用,拿破仑在滑铁卢一战惨败,带着一万残兵逃回巴黎。
6月22日,在强大的国际武装干涉下,拿破仑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1821年因病死去。
试想,如果拿破仑6月17日不让士兵休息,而是乘胜前进,那么历史就极有可能被改写了。
把事情拖到明天,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且,明天也总会有明天的事情。
现在就扬帆起航,向着目标前进
目标对于事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标是成功人生的起点,是一个人奋斗的阶梯。忽视目标定位的人,或是始终确定不了目标的人,他的努力就会事倍功半,很难达到理想的彼岸。确立目标,是人生设计的第一乐章。
每一个走向成功的人,无疑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方向、确定目标的问题。正如空气、阳光之于生命那样,人生须臾不能离开目标的引导。
有了目标,人们才会下定决心攻占事业高地;有了目标,深藏在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用武之地”。若没有目标,你绝不会采取真正的实际行动,自然与成功无缘。
早在40多年前,生活在洛杉矶的15岁的少年约翰·戈达德对自己一生中计划要做的事开了一张清单,上面有127个要实现的目标,他将此清单称为“我的生命清单”。59岁时戈达德已实现了106的目标。他说:“我在少年时开列的生命清单,反映了一个少年人的兴趣。尽管有些事情我是永远也无法做到的——例如,登上珠穆朗玛峰和访问月球。然而,确定的目标往往是这样的:有些事情可能超出你的能力,但那并不意味着你得放弃整个梦想。现在,他仍然不放弃确定的目标,努力实现目标,包括参观中国的万里长城和访问月球。
可见,是目标所蕴含的神奇推力使戈达德勇往直前,虽然他已不再年轻,但却仍然能够信心十足。
只要你选准了目标,选对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顾一切地走下去,终能走向成功。确立了目标并坚定地“咬住”目标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前提。事业有成,是目标的赠予。确立了有价值的目标,才能较好地分配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较准确地寻觅突破口,找到聚光的“焦点”,专心致志地向既定方向猛打猛冲。那些目标如一的人,能抛除一切杂念,聚积起自己的所有力量,全力以赴地向目标高地挺进。
一个人只要不丧失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会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而是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只有目标始终如一,才能焕发出极大的活力;只有超越生命本身,人生才可以不朽。人,生活必然充实有劲,决不会因无所事事而无聊。目标能使人不沉湎于现状,能激励人不断进取,能引导人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去摘取成功的桂冠。
要成功就要设定目标,没有目标是不会成功的。目标就是方向,就是成功的彼岸,就是生命的价值和使命。
而目标的设定也是需要技巧的,当你确立了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之后,你就应该为了你的终极目标制订多个向总目标一步步接近的具体目标,然后慢慢执行,最后达到终极目标。
你的计划应根据不同时间长度而有所分别,如1小时、1星期、1年、10年。显然,考虑明年1年的计划与考虑今后10年的计划,那是有很大不同的。你能够而且应该超前计划10年,但是你不能想得很精细,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温斯顿·丘吉尔在谈到筹划国家事务时曾经说:“人总是要向前看的,但是要预见目前看不见的东西又总是困难的。”你能够而且应该计划一个小时内要做的事,你也能够很精确地制订这个计划,但是,一个小时对你当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你可以将自己的目标大致做出如下分类:
1、长期计划
长远目标仍然与所追求的整个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你想从事的职业类型,你是否想结婚,你向往的家庭类型,你追求的总的生活境况。设计将来应当有一些总体性的考虑,在考虑长远计划时,不必拘泥于细节,因为以后的变化太多。应该有一个全局性的计划,但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中期计划
中期目标是5年左右的目标,它包括你正渴望得到的那种专门的训练和教育,你生活历程中的经验。你要能够较好地把握住这些目标,并且在实施中预见你能否达到目的,并按照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努力的方向。
3、短期计划
短期目标指的是1个月至1年的目标。你要很现实地确定这些目标,并且能够迅速明晰地说出你是否正在实现它们。不要为自己设立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人总是希望自己有所进步,但也不能要求过高,以免达不到而挫伤信心。目标要实际,但更要不惜一切去实现。
4、小计划
小目标指的是1天到1个月的目标。控制这些目标比控制较长远的目标容易得多。你能列出下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要做的事,并且你完成计划也是大有可能的(假如你的计划是合理的话)。考虑到的整块时间越小,你就越能控制每一整块的时间。
绝对执行,不找任何借口
对于在同样的公司、做同样的工作的不同员工来说,为什么有人一路擢升、青云直上?有人却每况愈下、越发窘迫呢?虽然每个人成功的因素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从不为自己的工作寻找借口。美国人常常讥笑那些随便找借口的人说:“狗吃了你的作业。”借口是拖延的温床,习惯找借口的人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一些,舒服一些。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称职的员工,要知道,老板安排你这个职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关于困难的分析。不论是失败了,还是做错了,再好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许多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虽然知道该起床了,可就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面不想起来——结果上班迟到,你会对上司说你的闹钟坏了。
又一次,你上班迟到,明明是你躺在被窝里面不起来,却说路上塞车。
糊弄工作的人是制造借口的专家,他们总能以种种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只要能找借口,就毫不犹豫地去找。这种借口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让你不断地为自己去寻找借口,长此以往,你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任由借口牵着你的鼻子走。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让自己松懈、退缩甚至放弃。在这种习惯的作用下,即使是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拖拉拉,没有效率,做起事来往往就不诚实。这样的人不可能是好员工,他们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人生。
罗斯是公司里的一位老员工了,以前专门负责跑业务,深得上司的器重。只是有一次,他把公司的一笔业务“丢”了,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事后,他很合情合理地解释了失去这笔业务的原因。那是因为他的脚伤发作,比竞争对手迟到半个钟头。以后,每当公司要他出去联系有点棘手的业务时,他总是以他的脚不行,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为借口而推诿。
罗斯的一只脚有点轻微的跛,那是一次出差途中出了车祸引起的,留下了一点后遗症,根本不影响他的形象,也不影响他的工作,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第一次,上司比较理解他,原谅了他。罗斯很得意,他知道这是一宗比较难办的业务,他庆幸自己的明智,如果没办好,那该多丢面子啊。
但如果有比较好揽的业务时,他又跑到上司面前,说脚不行,要求在业务方面有所照顾,比如就易避难,趋近避远,如此种种,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寻找更合理的借口身上。碰到难办的业务能推的就推,好办的差事能争就争。时间一长,他的业务成绩直线下滑,没有完成任务他就怪他的脚不争气。总之,他现在已习惯因脚的问题在公司里可以迟到,可以早退,甚至工作餐时,他还可以喝酒,因为喝点酒可以让他的脚舒服些。
现在的老板都是很精明的,有谁愿意要这样一个时时刻刻找借口的员工呢?罗斯被炒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善于找借口的员工往往就像罗斯一样,因为糊弄自己的工作而“糊弄”了自己。
因此,要成功就不要找借口。不要害怕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不要为自己的平庸寻找种种托词,也不要为自己的失败解释种种原因,抛开借口,勇往直前,你就能激发出巨大潜能,从而在前进的路上披荆斩棘,直抵成功。
为什么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求“毫无保留地服从”?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因为没有服从的精神,就没有纪律,没有纪律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有效地完成任务则更无从谈起。
如果你亲眼看到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和生活,让你体会最深的可能莫过于“服从”二字。
长官一声令下,队员立即无条件执行——
滂沱大雨中,士兵照常训练,执行口令不得有丝毫懈怠;没有长官的命令,行进路上的水洼沟壑好像根本就不复存在;新兵的第一次跳伞训练,每个人在机舱口都不得有一丝犹豫。
无论前面是生是死、是水是火,只要你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毫无保留地服从”就是你的首要职责!
对于任何团体和组织,服从精神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职场中,我们的团队同样需要无条件地服从。对上级命令的服从,对下达任务的服从,对公司利益的服从。我们的身边常常有这样或那样企图推卸责任或拒绝服从命令的情况发生,是服从还是敷衍,这样的选择经常在一个人心头徘徊:
“这件事我不大清楚,请你问问别人。”
“老板,我星期六有事,您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对不起,星期五下午我们不处理类似事务。”
“这个我不会。”
“学校里没教过这个。”
工作中,服从不仅是对上级命令的贯彻,它更多地表现为对工作积极接受的态度,意味着一个人具有不逃避责任、热情投入以及牺牲的精神。它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另一种姿态出现,那就是“敬业”。
林红是一名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她是大区仅有的6个顶级会员之一。当别人问起她成功的经验时,她说:“我曾是一名军人,客户的需求就是命令。对于每一项命令,我都会全力以赴,不计代价地完成,因为服从命令是我的习惯。”
服从命令的习惯不仅能让个人变得敬业,还能强化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试想,如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完全的服从精神,对每项任务都认认真真去完成,谁又能不兢兢业业、竭尽所能?团队如一部联动机,当所有的部件都能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时,整个机器才能运转自如,而当各个部件都有超常表现时,整个机器的性能就会成倍地提高。
相反,各自为政不仅会毁掉个人的前途,也会腐蚀掉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对分配的工作百般推脱的员工只会令老板徒增烦恼,更不可能被委以重任。同样,没有服从精神的团队,必定是一盘散沙。
在执行中,对命令的尊重与服从是至关重要的。命令是贯穿整个行动计划的关键,只有每个成员都能坚决服从命令并完成自身的任务,才能保证整体行动的顺利进行。
每一个执行者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就是服从,并坚定不移、不遗余力地执行好,这样才能确保集体行动和总体任务圆满完成。
如果不精业就别想成就大事业了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这句话应当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的座右铭。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获得成功的秘密武器。
某人就个人努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请教一位伟人:“你是如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又怎能因自己的失败而责怪他人、责怪社会呢?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大自然要经过千百年的进化,才能长出一朵艳丽的花朵和一颗饱满的果实。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随便读几本法律书,就想处理一桩桩棘手的案件,或者听了两三堂医学课,就急于做外科手术——要知道,那个手术关系着一条宝贵的生命啊!这种人注定会是失败者。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全身心去做吧!”另一位明哲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到尽善尽美!”做事情无法善始善终的人,其心灵上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不会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一面贪图玩乐,一面又想修道,自以为可以左右逢源的人,不但享乐与修道两头落空,还会悔不当初。这种人最终是会一无所成,是不会成为一名高能人士的。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严谨的品格、获得超凡的智能。它既能带领普通人往好的方向前进,更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因此,如果你想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有所成就,就要下定决心成为行业的专家员工,对行业领域里的所有问题都要比别人更精通。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如果你能真正制作好一枚曲别针,比你制造一架粗陋的蒸汽机挣得更多。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服务、产品、工作质量,同时也关系着集体和个人利益。要做一个新时期高素质的员工,就必须做到“精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争取让自己成为公司的“专家员工”。
业务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质量和企业命运,和我们个人的利益也密切相关。
重庆煤炭集团永荣电厂的罗国洲,是一名有着30年工龄的普通员工,从烧锅炉工到司炉长、班长、大班长,至今他仍深情地爱着陪伴他成长并成熟的锅炉运行岗位。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当上了锅炉技师,成为远近闻名的“锅炉点火大王”和锅炉“找漏高手”;就是这个岗位,让他感受到了一名工人技师的荣耀和自豪。
罗国洲有一副听漏的“神耳”,只要围着锅炉转上一圈,就能从炉内的风声、水声、燃烧声和其他声音中,准确地听出锅炉受热面是哪个部位管子有泄漏声;往表盘前一坐,就能在各种参数的细微变化中,准确判断出哪个部位有泄漏点。
除了找漏,罗国洲还练就了一手锅炉点火、锅炉燃烧调整的绝活,在用火、压火、配风、启停等多方面,他都有独到见解。锅炉飞灰回燃不畅,他提出技术改造和加强投运管理建议,实施后使飞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锅炉热效率提高了4%,为企业年节约32万元。针对锅炉传统运行除灰方式存在的问题,罗国洲提出“恒料层”运行,实施后,解决了负荷大起大落问题,使标煤耗下降0.4克/千瓦时,年节约200多万元。
罗国洲学历不高,工种一般,职务很低,但他却成为社会公认的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他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迪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除非你确实厌恶了某个行业,否则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这样会让你中断学习。每一行都有其苦乐,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关键是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要像海绵一样,广泛吸取这一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还可以吸收各种报章、杂志的信息。另外,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也都要参加,也就是说,要在你所干的这一行业中全方位地深度发展。假若你学有所精,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你必然会得到老板的青睐。
把自己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
工作是一个人的使命所在,要热爱并用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看待,你的工作就会变得更有效率,你也更乐于工作,而且更容易取得成功。
几乎所有老板心目中卓越员工的标准都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当你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事业看待时,你就会对工作充满激情,工作越做越好,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卓越。
在一个小镇上有3个石匠正在努力工作,一个过路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每天都枯燥地搬石头砌墙。”第二个石匠说:“我的工作很重要,我要把墙垒好,这样房子才结实。”第三个石匠则很自豪地说:“我的责任十分重大,这是镇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将它建成小镇的标志!”
同样是砌墙,3个人看待这件事的态度却不一样。第三个石匠心中有百年大教堂,他把自己的工作当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干,因此他不仅不觉得枯燥无味,反而很有自豪感,他一定会为了心中的那个教堂兢兢业业地干活,并且不会有一丝懈怠,因此他必将是那3个石匠中干得最出色的一个。
工作是每一个人的使命所在,正如蜜蜂的天职是采花粉酿蜜一样。人的天职是工作,如果你不一味地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看待时,你就会产生工作的动力和激情,并从中找到乐趣。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举世皆知的成功企业家,他的经营哲学是:把职业当成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日积月累,用心做好每一天的事。松下幸之助常说,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从内心里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事业。他指出:“我并没有那么长远的规划,只是珍视每一个日日夜夜,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是今日我能辉煌的秘诀。当年,我仿佛并没有什么要建一座大工厂的远大规划。创业初期,一天的营业额仅1日元,后来又期盼一天有2日元,达到2日元又渴望3日元,如此而已,我只不过是努力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他在一次演讲中还说到:“迄今每遇到难题的时候,我都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以生命为赌注全力对待这项工作?当我感到非常烦恼苦闷时,往往是因为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由此我便洗心革面,全力向困难挑战。有了勇气,困难便不称其为困难了。”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去工作,才取得了事业的成功。然而,职场中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都认为成功只属于少数人,是那些大老板、明星、政府官员们的事情,而自己仅仅是一名为了生存而工作的打工仔,自己辛勤劳动、付出时间以及提供相应的能力,就是为了换取一份老板或公司给予的薪水而已。事实上,当你在思想上认为工作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时,你就只能靠那点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永远也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真正聪明的员工会善待自己的工作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他会让自己忙起来,在忙碌中体会生命的力量和工作的愉悦。他感到他的工作如此之快乐,以至于他没有空闲的工夫来诉说自己是怎样劳苦,我们也就不会听见他有什么抱怨。喜欢发牢骚的总是那些没有做什么工作,而又喜欢干着急的人。他们之所以痛苦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而是由于自己着急。美国西北大学的校长沃尔特·司科特说:“过度工作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危险,也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普遍。如果一个人一天做完事后很有成就感,那么不管这一天的工作有多么辛苦,他的内心都是舒适和满足的。反之,如果一天下来无所事事,没有成就感,即使这一天过得再清闲,他的内心都是焦灼而失望的。要是一个人对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觉得战胜工作的困难就是一种快乐,那么,他不仅不会觉得疲倦,反而会觉得轻松一些。”
大多数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或者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只是为了老板而工作,自己并没有从工作中获益多少。如果我们被这种心理和观念统治,我们的眼光必然变得短浅,看不清自己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工作是为老板,更是为自己。若为了工资而工作,不但对老板是一种伤害,长此下去也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摧毁,会使事业的生命日渐枯萎,白白断送掉自己的前程。为薪水工作的人,很容易被动地工作,刚刚上班就盼望着下班,工作时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最终埋没了自己的全部才能,磨灭掉了自己的创造力。
员工为老板工作,老板必须付给员工报酬,这是员工价值的一种体现。但是,除工资之外,任何一家公司和老板其实还给了每一位员工很多很多东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的报酬除了金钱,最大的收获就是经验,还有就是良好的培训、个人职业品质的提高和个人品德的完善。这些东西,如果员工在企业里工作时能够很好地获得,将会使自己一生受益匪浅。这些无形的东西,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
一个人要把工作作为谋求长远发展的事业,不用过分考虑自己的薪水有多少,而应该关注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应该时常想到“工作是为老板更是为自己”。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懒惰是人的一种劣根性,为了做成某件事,必须与它抗争,超越这种劣性的钳制。但是这种抗衡和超越一开始总要由一些外力来强制,进而才能逐渐内化为恒定的精神和行为习惯。
对很多人来说,懒惰是生活的常态。懒惰的人总是寄希望于明天,在幻想中沉迷于未来的美好;还有的人,虽然极想克服这种状态,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做起,因而日复一日,得过且过。
“业精于勤荒于嬉”出自韩愈的《劝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依靠勤奋成就了事业。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战国时期的苏秦,虽然很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找了许多地方都无法得到重用。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困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苏秦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就是用这种办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具有毁灭性的东西,它就像一种精神腐蚀剂一样,慢慢地侵蚀着你。一旦背上了懒惰的包袱,生活将是为你掘下的坟墓。马歇尔·霍尔博士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懒惰、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
一位母亲在出门前,怕自己的儿子饿着,给他烙了几张足以吃半个月的大饼;又怕儿子懒得动手,就给他套在了脖子上。然而当她一周后回家时,看到儿子已经饿死了,大饼却剩下一大半。原来儿子只将脖前的饼啃掉,啃完后又懒得用自己的手去转一下,以便吃到另一面,结果就被饿死了。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说明了懒惰的恶劣本质。一个连自己的手都懒得抬起,害怕或不愿意付出相应劳动的人,还能奢望拥有什么呢?
懒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儿风险就吓破了胆。另外,这些人还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总存有侥幸心理。而成大事之人,他们更相信“勤奋是金”。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个人怎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在被懒惰摧毁之前,你要先学会摧毁懒惰。从现在开始,摆脱懒惰的纠缠,不能有片刻的松懈。
业精于勤荒于“懒”。懒惰是学习的大敌,是工作的大敌,是生活的大敌。一个人的懒惰只是个人的不幸,一个民族的懒惰,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艰苦创业,勤奋工作。
“懒惰”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怪物,一生中谁都会与这个怪物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来,起床后什么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不想懂,不会做的事自己不想做……“懒惰”是人类最难克服的一个敌人,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拖延而错过了成功的机会。所以,要想改变懒惰的现状,一定要走上勤奋的道路。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天赋、环境、机遇、学识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努力。没有自身的勤奋,就算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双翅;有了勤奋的精神,就算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成功不单纯依靠能力和智慧,更要依靠每一个人自身孜孜不倦的勤奋工作。
“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这是古罗马皇帝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顺序,必须经过前者的座位,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
人生路上,要想到达成功的圣殿,唯一的一条道路也是勤奋。
艾伦是一个公司的速记员。一个星期六下午,同事们约好了去看球赛,这时一位律师走进来问艾伦,去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忙。艾伦告诉他,公司所有速记员都看球赛去了,如果晚来5分钟,自己也会走。艾伦又说:“球赛随时都可以看,工作第一,让我来帮你吧。”
律师问应该付多少钱给艾伦,艾伦开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1000元吧。换了别人,我就免费帮忙。”律师笑了笑,向艾伦表示了谢意。
艾伦确实是在开玩笑,他早把1000元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但在6个月后,律师却支付他1000元,还邀请艾伦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薪水比现在的高一倍。
艾伦只是在不经意间多做了一点点事情,结果却得到如此巨大的回报。这样看来,比别人勤奋一点点,你将会受益匪浅。
很多人认为,只要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可以了,其实只想这些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多做一些事情,多承担些责任。也许你的付出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不要灰心失望,只要你一如既往地投入,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你付出的努力如同存在银行里的钱,当你需要的时候,它随时都会为你服务;当你不需要时,它也会为你储蓄升值。所以拒绝懒惰,走向勤奋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