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

提起龙舟,大家一定会想到端午节的“赛龙船”。

人们传说赛龙舟起源于纪念我国古代诗人屈原的活动。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当地居民怕水中的龙吞噬他的尸体,就把船装饰成龙状,在江面上敲锣打鼓,驱赶水中的龙。后来,每年的端午节就演变成了赛龙舟活动。

其实,赛龙舟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没有制度化,而且龙舟一开始也不是为参加划船比赛而创制的,它的前身是一种比较狭长的木板船。船体细长,稳定性能较差,在风高浪急时易被冲翻。当时人们不懂这个道理,天真地认为船遇风浪沉没是因为水中有“龙”在兴风作浪,若在船上画上龙纹或者把船建造得和龙相似,水中的龙就以为是自己的同类,就不会兴风作浪,翻船吃人了。正因如此,早期的龙舟诞生了。

龙舟并没有给人们的水上生产带来安全,但龙舟美观的外表却令人们着迷,后来,龙舟甚至被帝王们看中,成了他们享乐的工具,于是,龙舟越造越大,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隋炀帝在公元605年8月从洛阳出游扬州时乘坐的龙舟高达45尺,分4层,长200尺,分为各种房间100多个,全部用金玉装饰。上重下轻的大龙舟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船底部加了压载铸铁块的船,充分说明我们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压载法造船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