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次级运动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牛市中的重要回调,以及熊市中的重要反弹定义为次级运动。这些次级运动通常会持续三周到几个月之久。这种次级运动的价格回调,一般会回调到其前期的一个主要运动幅度的33%~66%。当这些次级运动出现时,人们往往会错误地判断是主要运动趋势发生了改变。原因显而易见,牛市第一阶段的上涨走势,从外形上看起来与熊市中的次级反弹运动非常相似。相反,熊市第一阶段的下跌走势,从外形上看起来与牛市中的次级回调也非常相似。
次级运动对股票市场必不可少,这就好比安全阀对蒸汽锅炉是不可或缺的一样。对于那些用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而言,次级运动构成极大的威胁;而对于那些熟悉平均价格指数的投资者而言,次级运动提供了极好的获利机会。但他们必须熟练辨别次级运动,而不会将它们与主要运动相混淆。汉密尔顿说:“次级运动是牛市运行的维护措施之一,它对市场的过度投机是最有效果的检查。”
当次级运动出现时,投资者往往会问:“次级运动将会走多远呢?”依据平均价格指数的经验,通常比较合情合理的回答是,重要的次级运动行情,往往回调到前一次主要运动幅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这样的概括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但是,如果非要对次级运动行情给出精准的尺度的话,你将注定失败。这就好比一位天气预报员精确地预测出某时某刻某地的降雪厚度为3.5英寸一样会失败。天气预报员只能大致地预测降雪会发生在哪一天,但是你要问他几点会下雪,下雪厚度是多少,他会无言以对。道氏理论的研究者也是如此。
造成市场次级运动的原因有许多,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熊市陷入超卖和牛市陷入超买。随着市场主要运动的推进,超卖和超买的状态会越演越烈,这通常被人们称为市场的技术状态。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次级运动是由某条重要的消息所致。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是市场本身的薄弱,使得市场容易产生次级运动。
随着牛市稳健地走高,投资者进场买入股票的动作越来越自如。人们买入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将来股价被抬高后卖出,可是,未来总会有一天股票市场会出现卖方大于买方。那些专业交易者总是密切关注这种情况的出现,然后就尽力在市场中放空,使市场充满了卖空仓位。同时,那些跟风买进的可怜的人们在惊恐中卖出了他们的股票,这样就对趋势的反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专业玩家和散户共同抛售的结果,必然是股票价格的急剧下挫。就这样,历时数周的牛市出现多日的回调。如此急剧的下挫,使得那些买入点位不佳的多头们,为求止损而平仓出局。最终的结果是,股票被打压到那些精明敏锐的交易者为开始他们下一次拉升进行积累买进仓位的价格水平。
对于熊市,一切则截然相反。随着市场持续走熊,人们变现股票掌握现金的欲望日益强烈,这让屏幕上的报价一天不如一天。而专业人员意识到市场向下的空间比向上的发展空间大时,他们的卖出加速了市场的下跌。最终市场被打压到了抵押担保的价值之下。市场上的抛售兴许是过于猖獗了,精明的专业玩家们已经觉察到是时候出手了,他们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反弹吸收筹码,正如价格指数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周期性的反弹是显而易见的。当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时,汉密尔顿在1910年7月29日的文章中指出:“正常的回调上升运动似乎现在已经开始,下跌行程的40%将会被快速收复。但反弹后若市场变得沉闷,绝大多数专业人员就会卖出股票,理论根据是,市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买方力量使真正牛市波段的假设成立。”
新闻媒体通常对这样的行情报道为“空头大逃亡”。卖空者快速地平仓,而且经常转为短线买进,再加上那些不明智的投资买进,导致整个市场急速上升。上涨一直持续到市场的做多能量衰减,也就是那些在转折处入场的短线客获利了结之时。古老的供给和需求规律继续不可阻挡地发挥作用,股价再次下跌,直到需求超过供给为止。就在股市恐慌与半恐慌性的下跌中,一些股票被银行以及其他利益集团吃进,用来稳定大局和支撑市场。在随后的上攻中,他们再谨慎地卖出这些股票。在1909年5月21日的《华尔街日报》中,汉密尔顿这样评论市场:“股市成交量的萎缩释放着多种含义。在华尔街,人们常说的那句口头禅,就是‘绝不要在沉闷的市场中做空’。这句箴言或许对多错少,然而在熊市里它大错特错。在熊市的运动中,市场往往在反弹时显得沉闷,在杀跌时却十分活跃。”
次级运动总是让人迷惑,汉密尔顿经常这样描述他的困惑:“牛市中的次级运动很难猜测,甚至其表现有时会容易使人上当。”次级运动从外表看起来,通常与趋势反转的特征非常相似。牛市出现回调,极容易被人们错误理解为市场即将反转的标志。正是由于众多的投资者心中都有同样的迷惑,才让次级运动对整个股市起到了极具价值的减压保险作用。1924年9月11日,谈论到次级运动时,汉密尔顿声称:“对于这个问题二十多年讨论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中的次级运动,其本身外在的表现,不是受那些从牛市主要运动的特征得出的规律所支配的。牛市中的次级运动只是在方向上与熊市相似,而实质上却有所不同。”在牛市中,当上涨所承受的压力太大时,次级运动就应运而生。这就好比沸腾的锅炉在压力超过安全系数之前,必须将安全阀打开以宣泄部分压力一样。汉密尔顿在1922年11月3日的文章中指出:“在研究一个没有经验主义和江湖骗术的科学体系时,牛市中存在次级运动的原理是不该被忽视的。在这里曾经说明过,市场发展导致的次级运动,在其发生之前是不可能被预知的。次级运动对清除市场中过量的买入仓位有显著的效果。市场正在行使它最有价值的服务功能,让牛市能够健康地前进。价格不断朝着更加安全的点位撤退,直到那些看起来模糊不清的市场不利因素变得彻底清晰为止。我们甚至可以说,对熊市的争论如果要真的做到旁观者清,最好的办法是别理会它。”
熊市中出现风平浪静、交易清淡,通常是最佳的做空时机,因为市场紧跟而来的往往是更加凶猛的下挫。伴随着这种凶猛的下挫,市场会进入半恐慌性的崩盘阶段,而此时回补空头仓位是明智的,甚至还可以新开多头仓位。另一方面,假如熊市呈现风平浪静但稳健坚固的特征,买入股票是英明的选择。等到市场交易活跃并且有了一定的涨幅时平仓,或者在交易量放大而价格却拒绝进一步上涨时平仓。可是,如果一个投机者在牛市中做空,就只是在猜测交易次级运动。这样的卖空,赢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那些投资者而言,上上之策是价格上攻之后斩获利润,在市场回调时呆在场外休息,静待回调,当市场的沉闷乏味终结时,再次踏上牛市的船。回调之后的交易沉闷期,给了业余交易者同经验丰富的专业交易人员一起交易的机会。
次级运动具有一些人们可以识别和确认的特征,可是还有另一些次级运动的特征就连交易专家也难以预期。人们的共识是,对于次级调整的起始点,根本不可能在任何精度上确定。任何一个与主要运动方向相反的日间波动,都有可能是一轮次级运动的起点。往往是在恐慌与半恐慌性的下跌后,伴随着持续稳定放大的交易量,反弹登场。市场交易量的极限状态,或许要等到主要运动结束的那天才能达到,也有可能是在次级运动的头一两天才达到。次级运动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与主要运动方向相反,并且速度比之前的主要运动快得多。汉密尔顿注意到了这点,他说:“在熊市中的反弹倾向于猛烈和不确定。对于反弹行程所占用的时间,要比下跌这段行程时所用的时间要短。在牛市中,其回调特征也是如此。”通常一个长达数周的主要运动,会在几天之内打回原形。平均价格指数的研究者们,观察一下过去数年价格指数的运行图,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困难,据此可以有效地辨别主要运动和次级运动。在一轮牛市的顶部,当价格指数要反转时,通常不会出现突然的剧烈下跌。另一方面,对于随后都被证明是一个新牛市的开始的熊市底部的上升波浪,一般在缓慢上升的同时带有频繁的小幅回调的特征,而且在下跌中成交量明显降低。
假如铁路股和工业股价格指数连续几天在方向上缺乏相互确认,通常能够预言次级反弹或者回调如期而至。可是这种特点不能当作规则来用,因为在绝大多数牛市的顶部和熊市的底部,也会有这样显著的特征。
在1921年12月30日的社论文章中,汉密尔顿这样描述次级运动:“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绝不要在沉闷的市场中做空。熊市中的反弹非常激烈,然而在回升后,市场变得沉闷迟钝时,经验丰富的交易者会明智地再次开出他们的空仓。相反,在牛市中也是一样,如果在回调后市场变得迟钝,交易者应该买入股票。”
市场重大的次级运动会走出一个形态,逆势运动分2~3个阶段完成,当然,工业和铁路平均价格指数通常会互相确认彼此的运动。下面通过几个例子分析一下价格指数发生次级运动的具体情形。
在经历了1928年5月4日之前一个长期的上攻之后,市场回调,这属于牛市中的次级运动的典型案例。1928年5月4日工业股价格指数上攻到220.88点,铁路股价格指数在5月9日上攻到147.05的高点。在5月9日到5月14日,两个指数并没有互相确认。5月22日工业指数已经下跌到了211.73点,铁路股指数也下跌到142.02点。随后到6月2日是一次反弹上升,工业指数升到了220.96点,可是铁路指数却在144.33点就停止了上升。到6月12日,工业指数跌到了202.65点,铁路指数跌到了134.78点。然后到6月14日,又是两个交易日的上升,工业指数达到210.76点,铁路指数达到138.10点。到了6月18日,工业股指数跌落到201.96点,此时铁路股指数跌落到了133.51点。值得强调的是,这之间的市场交易量在持续收缩,在价格最低点时交易量仅在100万股左右;然而就在其他交易月份中,200万~400万股的成交量都很平常。回调就这样在次级运动的幅度内走完了。
在1931年6~7月,市场出现了反弹,这是熊市中次级反弹的典型案例。从当年的2月24日一直到6月2日,工业股价格指数从194.36点跌落到121.70点,铁路股价格指数是从111.58点跌落到66.85点。在不断走出价格低点的过程中,市场交易量却在持续地放大。到了6月4日,工业股价格指数反弹到134.73点,在随后的交易日,铁路股指数也跟着迅速反弹到了76.17点。随后到了6月6日,工业股指数跌到了129.91点,铁路指数跌到了73.72点。接下来,市场又出现了反弹,到了6月13日,两种价格指数分别反弹到137.03点和79.65点。到了6月19日,两种价格指数分别跌落到130.31点和74.71点。此时,市场展开了最后一轮反攻,并走出了该轮次级运动的顶点。两种价格指数在6月27日分别走出156.93点和88.31点。请注意在反弹到达顶点之前的几个交易日,交易量在逐渐收缩。这次反弹运动一共持续了4个星期,从次级运动之前的2月24日的市场高点开始算起,两种指数的反弹,分别收复了45%和48%的下跌指数。
牛市中的次级运动,一个固有的特征就是当回调到位的时候,会出现交易量的明显放大。接下来,市场会出现一两个交易日的上涨,这时交易量保持放大或者稍有萎缩。随后又是下跌,可是却没有跌破前期低点。如果成交量在这次下跌中出现减少,就可以认为次级回调已经完成,上升的趋势会重新开启。假如次级运动是在正常的回调范围内进行,其回调范围,应该是前期重大的次级回调结束后开始的主要趋势运动行程的33%~66%。
关于次级运动的波动幅度,本章稍后会详细分析。
这里应该强调一下,那就是每一个交易者在观察次级运动时,一定要始终考虑成交量的因素。成交量并不像其他特征那样具有统一的含义,可是在决定牛市中调整的安全买入点和熊市中应该的卖出点上,却很有价值。
每当股票价格在熊市中被打压出新低点,或在牛市中创出新高时,人们通常会肯定地假设市场在趋势的方向上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我们要告诫每一位投资者,这样的市场新高和新低出现,或许会伴随着突如其来的次级运动。本章后面将附有次级调整运动的运动范围。次级反应运动是不可避免、必然发生的,对于次级运动及其历经时间可以给出很恰当的定义。一般次级运动的完成时间是需要3周到3个月不等,这期间却是保证金交易者的焦虑期。市场这段时间容易出现众所周知的双顶部或双底部形态。只要价格还在主要运动幅度之内,同时还在次要运动的波动幅度之内,投资者通常只需要按兵不动。在这样的区间内,市场极其容易出现窄幅横盘形态。
比较而言,次级调整运动易于描述,却难以精确地定义。有时它以窄幅横盘开始或结束,但有时也未必。假如前期主要运动前进的速度比较缓慢,则伴随而来的次级运动就会剧烈的多,它往往走出超过8个星期的窄幅横盘。
关于次级运动的持续时间和波动幅度问题,汉密尔顿曾在多年以来多次论述过。细心研读汉密尔顿全部文章的人会发现许多关于典型次级调整运动特征的文章。下面摘录的片断就是汉密尔顿对次级运动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汉密尔顿曾经指出:“次级下跌运动趋向于自我蔓延,并且正如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历史所显示的那样,通常会出现该下跌幅度60%左右的回升。在回升中,支撑挽救市场以帮助弱势持仓者的强大利益集团,派发了他们买入的股票。市场未来的进程是依靠它吸收这些股票的能力。在这个几乎是自动的反弹之后,紧跟的是半恐慌性暴跌,股票通常又被卖出,慢慢地,一天一天地,一般会跌回到第一次创出的低点价位。这不一定是主要趋势运动结束的标志,虽然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1926年4月4日)
“区分真正的股市恐慌和暴跌极其重要。不同于暴跌的是,在一个真正的股市阵痛之后,平均价格指数总是出现规律性的反弹。这种反弹往往大约会恢复下跌幅度的40%~60%。接下来的情况是,随着那些基于保护市场而买进的股票的抛售,股价又会出现下跌。”(1907年12月25日)
“已经发现,市场在剧烈的下跌之后,会伴随有40%或更多的反弹,其反弹的速度比起前期的下跌较为缓慢,由上下方向来回细小的波动构成,就像一个钟摆,在达到平衡时才停歇下来。这是恐慌性股市崩溃后常出现的情况。”(1910年9月20日)
“多年的测试研究表明,平均指数在一段相对持久的上涨之后出现的杀跌运动中,一般来说会回调到上涨幅度一半左右的位置。然后市场就在前期低点和高点之间来回运动,一直到产生新的驱动力”(1906年4月16日)
上述观点都是汉密尔顿多年来关于次级运动的研究心得,它们的正确性毋庸置疑。这项研究完全是基于对这样一个事实的认知,也就是,任何人想用精确的数学来解释道氏理论关于次级反应运动的时间和范围都会失败。道氏理论,如前所述,是实践性的学问,不能用数学的计算来定义。可是正如历史气象记录对于天气预测必不可少,将价格指数上发生过的次级运动用图表绘制出来,对于判断未来趋势大有裨益。
如果要将道·琼斯公司记录的两种指数在过去十五年发生的重大次级运动进行细分,可能不会有两个研究者会就选取的标准达成统一意见。笔者曾经尝试用多种标准对次级运动进行分类研究,可是每种方法都需要许多星期枯燥且单调的工作,可是没有一种方法能产生让人完全满意的结果。笔者曾经这样实验,将持续时间不足15天的次级运动忽略,结果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很多重要的次级运动被无辜剔除。笔者考虑放弃持续时间维度,而转向波动幅度维度研究。笔者先是将价格指数波动幅度在5%之内的次级运动忽略,继而将标准提高到7.5%~10%,结果仍然令人失望,很多重要的次级运动被无辜剔除。最后,笔者找到了一种筛选方法。由于此法太复杂,难以在这里细讲。笔者剔除了小的次级运动,而保留了独立而重大的次级运动。如本章后面所附图表所示,表1统计了过去35年间价格指数的涨落情况。表2和表3则对表1按照日期和价格做进一步的细分。这两张表详细地展示牛市和熊市以及其中的次级运动。通过对数据的细分和平均处理,我们得出下列结论:
在熊市中,主要运动的平均时间是95.6天,而次级运动平均是66.5天,次级运动往往是前期主要运动持续时间的69.6%左右。在牛市中,主要运动平均是103.5天,次级运动是42.2天,次级运动往往是前期主要运动持续时间的40.8%左右。
汉密尔顿经常指出,次级运动一般用时是3周到数月。在检验这条规则时,发现在熊市中,65.5%次级反应运动是在20~100天结束,平均是47.3天;占比45%的次级运动,在25~55天就反弹到位。牛市中60.5%次级回调运动往往在20~100天之内完成,平均来看它们的持续时间是42.8天;占比44.2%的次级运动,在25~55天会回调到位。
汉密尔顿常说,次级运动一般会运行到之前主要运动幅度的40%~60%。为了验证他的这一观点,我们观察到,熊市之中,次级反弹运动能拉升到前期跌幅的55.8%。我们观察的所有样本之中占比72.5%的次级运动,其反弹幅度介于前期跌幅的1/3与2/3之间。如果把介于1/3与2/3之间的样本平均计算,发现次级运动平均反弹到前期跌幅的49.5%。
对于牛市,所有次级运动平均而言能回调至前期涨幅的58.9%。我们观察的所有样本中占比50%的次级运动,其回调幅度介于前期涨幅的1/3与2/3之间。如果把介于1/3与2/3之间的样本平均计算,发现次级运动平均回调到前期涨幅的54.9%。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牛市和熊市中的次级运动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使我们能够从整体上考虑它们的特征,而不是割裂开来。按这种方法统计发现,全部的主要趋势运动在进行重大的次级反应运动之前,平均运行100.1个交易日,全部的次级反应运动平均时间是52.2天,其平均调整幅度是其前期趋势运动的57.6%。
如果我们能说,对于重大的、主要的次级反应运动结束于趋势行程量的57%,那么投机就将会是件容易的事。非常遗憾的是,实证研究已经证明:占比7.1%的次级运动,在运行到之前主要运动幅度的10%~25%就结束了;占比25.4%的次级运动,在运行到之前主要运动幅度的25%~40%后结束;占比18.8%的次级运动,在运行到之前主要运动幅度的40%~55%后结束;占比26.7%的次级运动,在运行到之前主要运动幅度的55%~70%后结束;占比8.5%的次级运动,在运行到之前主要运动幅度的70%~85%后结束;还有占比14%的次级运动,在运行到之前主要运动幅度的85%后才结束。
当考虑次级反应运动时,时间是有用的因素。原因在于,占比73%的次级运动在55个交易日之内走完,在那之中我们还发现,占比60%的次级运动在25~55天走完。
表1 重要的趋势运动和次级反应运动: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
续表
续表
续表
*当计算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的股票数量由12种变成20种时,人为地将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的价格降低了19.84点。
表2 牛市: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3 熊市: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
续表
续表
*当计算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的股票数量由12种变成20种时,人为地将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的价格降低了19.8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