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云南民族大学从1951年8月1日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70年。
云南民族大学因党而生、为党而立、向党而兴。学校起源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使命担当,诞生于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的生动实践,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土壤。经过一代又一代民大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云南民族大学在云南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更加牢固,堪称党在云南大地创办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功典范。
云南民族大学的70年,是各族儿女在民族大家庭中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70年,是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70年,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胜利前进的70年。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云南民族大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光辉,彰显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辉煌成就,孕育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办学理念,成为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人才和传承民族文化与研究民族问题的重要基地、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的象征。
70年来,云南民族大学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由建校初期的一所培养民族干部的学校,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具有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预科生和成人教育、外国留学生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
70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职员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共培养了23万多名各层次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使一些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有了自己的专家、学者。云南多个少数民族的教授、研究员都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批毕业生已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70年来,一批批知识分子,怀揣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民族教育事业的初心,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云南民族大学,投身民族高等教育事业,担当起培育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任。70年来,数以千计的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在庆祝云南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183位副高职以上的离退休教职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地记录了各自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实绩,形成了这本异彩纷呈的《春泥志》,作为向建校70周年的一份献礼!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期待《春泥志》能给全校师生员工以启发借鉴和示范带动作用,对存史、资教、育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相信,一代代民大人的薪火传承必将使民大的未来更加绚丽多姿,更加灿烂辉煌!
云南民族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云南民族大学70年春泥志》编委会
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