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以歌灵山——《华夏龙脉·秦岭书系》初版后记

抛砖引玉 以歌灵山——《华夏龙脉·秦岭书系》初版后记

《华夏龙脉·秦岭书系》分为四册,它们是《神秀终南——秦岭北麓72峪撷胜》《道汇长安——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天宝物华——秦岭自然地理概览》和《终南幽境——秦岭人文地理与宗教》。先后于2010年3月和10月推出黑白版。然而,对于秦岭的伟大和神性而言,编写作者、广大读者都以为意犹未尽。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跋山涉水,广泛搜求,现在彩图版问世,作为主要作者,颇为高兴;作为名义主编,感慨良多。借此机会,诉诸楮墨,用以抒怀、备忘和纪念。

这套书最初的萌芽酝酿,是在2008年的春节。现在知道,几乎与此同时,在陕的多名人大委员开始从国家发展层面,正式提议将秦岭作为国家的中央公园。时过三年,为调查人大委员议案提出两年后的有关进展,2011年3月5日《陕西日报》第6版以《七十二峪:秦岭的七十二座花园》为题,发表了记者对《神秀终南——秦岭北麓72峪撷胜》作者的采访内容。《华商报》和西安世园会有关机构,在此前后又共同组织了“秦岭七十二峪水汇世园”活动。秦岭72峪,作为国家中央公园的72座花园,作为秦岭开发规划的重大专题,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相比之下,作为华夏中国的统一道路与关键境域,作为秦岭开发规划的、重要性不逊色于“72峪”的“秦岭古道”专题,则尚未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然而,如果就秦岭国家中央公园这一主题而言,秦岭古道的分量甚至要在秦岭72峪之上!其一,“72峪”更多属于三秦陕西;“秦岭古道”无疑属于华夏中国,具备世界级文明意义。其二,就自然地理看,“秦岭古道”乃是“72峪”中几个比较幽深、宽阔的峪谷;就历史文化看,“秦岭古道”更是“72峪”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伟大代表。它在现代中国交通中,仍占据非常特殊的位置。其三,关于秦岭古道世界级的文明意义,著名汉学家李约瑟爵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子今教授在相关著述中,严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图考》中,都进行过专门研究。尤其严耕望先生积40多年心血撰著的《唐代交通图考》这部旷世杰作,其第三卷即“秦岭古道”专题,揭示了秦岭古道对于华夏中国的伟大意义及历史地理学的重大蕴意!其成果令人叹服。

秦岭古道与秦岭72峪,一南北纵贯,一东西横向,共同编织了秦岭作为国家中央公园的经纬世界。它们与天宝物华的自然、终南幽境的人文一起,是守护“国家中央公园”的四大天王,是经纬秦岭的四相世界。与《神秀终南》《道汇长安》分别以秦岭北麓72峪和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为专题的论说性体例不同,《天宝物华》《终南幽境》则是从秦岭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包括宗教地理)的学科体例和相关内容着眼的选题。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既是地理学的传统经典科目,又日新月异,成果斐然,自不必多言。

需要说明的,应该是秦岭宗教蕴涵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的强调突出。这的确是本书系内容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难点。其理据有二:其一,从《舜典》的“肆类于上帝……望于山川”到《史记》的黄帝禅让,地理的信仰精神与宗教维度乃班班可考;其二,不说佛教之南五台、观音山,单道教的楼观台、太白山与西岳华山,在历史传统上已是宗教圣地,应归于“神性地理学”,道理可谓明白不过。秦岭如欲名副其实地成为国家中央公园,如欲真正跨入世界名山行列,必须在瑰丽风光和丰厚文化的基础上,深刻诠释其在宗教领域无可替代、得天独厚的信仰精神资源。

按照原先的写作计划,秦岭的神性地理蕴意应有专册展现。然由于人力和经费的严重不足,秦岭的神性地理便与人文地理挤在一书,显得有些局促。许多需要入山考察的细节内容,由于无法上路,沦为纸上谈兵。尤其对秦岭自然地理蕴意的介绍,既相当简略,又重北(麓)轻南(坡),颇不匀称,自不满意。我自己也由原先的名义主编,沦为实际上的主笔——书系一半以上的内容篇幅,我不得不亲自操刀,奋迅精神,边读边写,求人求己,现做现卖,尽力完成基本的写作内容与原初安排。其粗疏之处,浮陋之痕,乃至错谬,诚不可免矣。“抛砖引玉”者,非自谦之辞,乃自知之明。

“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李世民)如果说这四册书还有某些灵气的话,那么,我们也仅仅是把从秦岭获得的灵感,还给了这座伟大的灵山罢了。国学的方法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地理文化的朴素前提,更得双脚做证。而秦岭文化地理的基本前提,除了双脚做证,还得有现代的知识积累和人文主体的意向境界。在用60多万字为秦岭这座灵山做注之后,简单交代一下作者的秦岭之旅,应该是相宜的。

北京鸟巢,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地;南山鸟巢,是鸟的家园,也是我的“阿凡达”世界。心灵的皈依,正式起步是在1980年。那年春节,在秦岭北麓新兴寺,我们挖土、挑水、拉胡基(砌墙用的土坯)以修缮寺院。夏季,先是去秦岭南坡的宁陕县四亩地筑路,接着去眉县清华山朝圣。10年之后,1990年春节,在新兴寺白雪皑皑的路上,我兴奋、陶醉地滚了50多米。这之前的1987年,首次登上华山——以至于后来,在陕西师范大学宾馆,我给尤西林先生介绍的一位美国教授说道:不去华山长空栈道与朝元洞,就不能谈宗教信仰!现在应该补充的是:作为宗教境域的领悟条件,去华山长空栈道与朝元洞,必须是靠香客老太太般的虔诚双脚,而不能是汽车、索道甚或直升机动用下的金庸大师们的华山论剑。1988年5月1日,第一次靠近太白山雪线的心跳,永远难忘。上帝怜悯,人活着回来。1995年,由青牛洞道人做伴,我完成太白山穿越。两天的路程,走掉了两个脚趾甲。当人回到西安,已是凌晨5点,东方已露出如梦如幻的霞光。在《朝圣》里,诗人里尔克如此写道:

矿石怀着乡愁,

生机渺无踪迹,

一心离弃钱币和齿轮,

离开工厂和金库,

回归到敞开的群山脉络中,

群山将在它身后幽然自闭。

秦岭的“矿石”在“乡愁”之外,更有着文明与灵魂的哀痛!21世纪之后,我已经很少进入秦岭了,是怕灵魂深处的哀痛吗?犹如秦岭溪流,别青山于弯弯峪道,我也得汇入开放的现代世界;犹如终南群峰,会高天于阵阵林涛,我也在追寻生命的精神高度;犹如群山飞蝶,迎朝阳于郁郁芳草,我也想赶赴生活的芬芳美景。白驹过隙,浮云苍狗,机缘大变。而今,各种尘世的因素不论,我个人已失却了青春时代的诚挚、勇敢与朝圣之心!而无朝圣之心,我就缺乏勇气面对秦岭这座伟大的灵山。苍白的哀愁,朴素的感伤,浅薄的叹息,犹如那些蓦然出现抑或浮光掠影般的无根颂词,皆无济于事。《诗经·天作》写道:“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或许,空谷幽兰般的美女,终究要走向她的新郎;天宝物华的神秀秦岭,也必得走向黄金、神木、GDP,必得面对汽车、飞机与由羚牛叫声汇成的现代社会和世界之道。这是它的天命!

秦岭,大气磅礴,悠然浩远,自然巍峨。它是三秦大地的地理标志和精神荣耀,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与龙脉。秦岭是国家地理的南北分界线,被誉为中国人的“国家中央公园”。秦岭终南山,2009年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的文化地理,既是一座深奥丰富的地理宝库,也是一幅雄沉绚烂的文明画卷。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基本展现秦岭的伟大与美,成为大家感悟秦岭的良好平台。唯愿中华儿女,在国家中央公园的现代梦境里,能够展示秦岭更加丰富的伟大与美;唯愿更多的人能够领悟秦岭的伟大与美,以歌吟祖国大地上这座独特神奇的灵山!

高从宜

2011年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