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咬的千岁兰
04 被咬的千岁兰
“走吧!我们继续观察一下,看这种类似于刺角蜥的动物如何捕食。”聪明吴走在了前面,回头和大家说。
“什么?刺角蜥捕食?”小机灵急不可待地问,“我们是继续叫它刺角蜥呢,还是给它取一个新名字?”
“随便啦。”香蕉熊在一旁附和着。
“我看还是叫刺角蜥,毕竟它最接近刺角蜥,说不准也是刺角蜥的一种。”水桶妹说道。
“我觉得继续叫它刺角蜥也行,只是它不同于科普书里记录的那种澳洲刺角蜥,或者叫它蜥蜴也行。”聪明吴最后解决了他们纠结的问题。
“那它吃什么?”小机灵又问道。
“看看不就知道了吗?”聪明吴说。
一行人在聪明吴的带领下循着刺角蜥的足迹继续前进。
走了一会儿,众人便看到了一片醉人的绿。在荒凉的沙漠里,视野中经常是一片荒芜、一片苍凉,如果能看到一片绿色,那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事啊。
那是一堆绿色的叶片,宽大的叶片显得非常张扬,不像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倒像是有人把什么植物的叶子丢在了那里。在沙漠里,众多沙生植物的叶片,往往缩小甚至退化成刺或毛,这是为了减少自身的水分蒸发。而眼前这些绿叶却一反常态,在茎上非常张扬地伸出惹人注目的硕大叶片,非常奇怪。
刺角蜥的足迹延伸到了那团绿叶下面,然后又从绿叶那头钻了出去,不知道它是想在那团绿叶下乘凉,还是到那里面觅食。
“向导!”小机灵冲着聪明吴喊,“给我们讲解一下,那是什么?”
香蕉熊和水桶妹强忍着没笑出声,他们觉得那可能只是好事的人丢下的玉米叶而已。没想到聪明吴却一本正经地说:“现在有点儿远,看不清楚,待我细细查看……”
说着,聪明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堆“玉米叶”,脚步稍稍放慢了一点儿。
聪明吴这种如临大敌的架势让同伴们不由得紧张起来,他们不再嘻嘻哈哈,也盯着“玉米叶”,小心地接近,仿佛那不是植物,而是一个伪装成植物的杀人怪物;仿佛那不是叶片,而是一堆杂乱地伸出地面的触手,还有一双眼睛正在沙漠下面虎视眈眈地望着他们。
离“玉米叶”大概只有十米了,聪明吴收住了脚步,同伴们也停住了。这次,他们看得很清楚,这绝对不是玉米叶,也不是有人随便丢在地上的:约半米高的树干立在地面之上,树干末端生长着一些孢子叶球,形状大小如同晒干的枸杞子,或许是因为风吹日晒的缘故而呈深褐色。孢子叶球外侧,生有一对对宽扁的带状厚叶,呈橄榄绿色,布满了沙尘,显得有点儿沧桑。带状的叶子又宽又厚,看起来还有些坚硬,好像是一道道绿色的波浪,翻卷着匍匐于地面。
聪明吴皱着眉头,似乎在大脑的记忆库里拼命地搜索,却一无所获。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植物,于是,再一次寄希望于电脑,希望那里有这种神奇植物的资料。
结果,还真让聪明吴给找到了。
这种奇特的沙漠植物叫“千岁兰”。
“千岁兰?”大家都没听说过这种植物,同伴们的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了,四颗小脑袋围在笔记本电脑前,仔细打量着屏幕上的文字和图片。
看完了对千岁兰的介绍,大家这才恍然大悟。但一个新的疑问又产生了,电脑上介绍说千岁兰原产地是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生长在非洲西南沿海的沙漠中,怎么也出现在了这沙坡头呢?
最开始是聪明吴提出了这个疑问,大家无人能答,现场气氛又有些紧张了。
还是水桶妹无所谓:“管它呢!总不能是飞来跑来的吧?我们好不容易遇到了,就好好研究一番。”说完就仔细边查看电脑资料边打量起千岁兰来。
原来,千岁兰能够吸收海雾形成的水珠,还有它那胡萝卜状的根有很强的吸水性,另外,它独特的代谢方式也显著地增强了它自身的抗旱能力。千岁兰叶片在白天可以紧闭气孔,大大减少叶片对水分的消耗;等到晚上,再将二氧化碳跟有机物进行合成,满足生长需求。
难怪它敢伸出如此张扬的绿叶,这不仅不会消耗它的水分,反而会帮它收集空气中的水。
聪明吴走近千岁兰,赫然发现千岁兰的根茎处有被咬过的痕迹,咬痕很新,大概是刚刚被什么小动物咬过。他俯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咬痕,就像是猫妈妈疼爱地为小猫擦拭伤口。
“这一定是刺角蜥干的!”小机灵也有点儿心疼了,千岁兰可是珍贵的植物,寿命可达千年,这可是自然界中最长寿的叶片,没想到被可恶的刺角蜥野蛮地咬了一口。她也轻轻地抚着千岁兰的伤口,朝伤口上吹气:“不痛,不痛!”就像是大人哄摔倒在地的小孩,把大家都给逗乐了。
“嗯。”聪明吴点点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动物也要生存啊,沙漠里的好多动物都是从植物中获得水分的。它们总喜欢咬一些多汁的植物,比如仙人掌。大多数昆虫都是靠吸取植物的汁液为生,其他动物则通过食用植物的树叶和果实来获取水分。”
“当植物真可怜,只能任人宰割。”水桶妹叹了口气。
聪明吴微微一笑:“植物可不只是任动物们宰割,它们也会反抗。”
“瞎扯。”小机灵不以为然地撇撇嘴,“植物没手没脚,它用什么反抗?”
“这你就错了,反抗并不一定非要自己动手。”聪明吴幽幽地说,“比如当毛虫嚼食玉米叶时,就无意中为自己布下了死亡的陷阱,因为它使玉米叶召唤来了自己的死敌。最新研究发现,有些植物在受到昆虫或动物袭击时,会传递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招引寄生黄蜂来攻击这些敌人。”
“哦。那千岁兰怎么不反抗?它怎么不招来沙蛇捕食刺角蜥?”香蕉熊又问。
“我又没说每种植物都有反抗动物的能力。”聪明吴无奈地笑笑。
同伴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走吧!”聪明吴挥挥手,径直沿着刺角蜴的足迹进发了,伙伴们依然保持着沉默,跟在他身后。
又越过了一个沙丘,眼前的一切让聪明吴他们目瞪口呆:
平坦的沙漠里,矗立起了十几个半米多高的沙柱,沙柱高度不一,参差不齐地排列着,显得有点儿杂乱,仿佛是哪个艺术家刚刚进行过创作——不,这绝非一个艺术家能够完成的,如果是人为的,那也是一个团队的集体创作。
“沙雕?”小机灵惊得瞪大了眼睛,“没想到有人在沙漠里搞创作,真是强人!”
“是啊,不管他是谁,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水桶妹擦了一把汗,“都快热死了,还有心思搞沙雕。”
“你们怎么非要认为这是人为的,我觉得这或许是大自然的杰作。”香蕉熊不甘心总是让聪明吴出风头,他此次出发前,看了不少沙漠方面的书,慢条斯理地说,“风是沙漠地貌的塑造者,在沙漠区,岩石表层被一点点地风化,可岩石的质地并不均匀,质地疏松的部分就融入了沙漠,而相对牢固或比较粗大的基石就留了下来,它们有的像柱、锥或金字塔的形状。”
“嗯。你说得不错!”聪明吴赞许地看着香蕉熊,然而他话锋一转,“不过眼前这些沙柱可不是风的作品,而是沙漠里小动物的心血之作。”
“你怎么知道?”香蕉熊不服气地看看聪明吴。
聪明吴微笑着:“到了跟前你就知道了。”
小伙伴们加快了脚步,往沙柱方向走去。那神秘奇特的柱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仿佛散发着一股强大的磁场,而他们就成了一颗颗细小的铁屑,牢牢地被磁场吸引着。
在沙漠里走了一会儿,该补充水了。聪明吴提醒同伴及时喝水,千万不能等渴了再喝。香蕉熊连忙从背包里拿出四瓶水,小伙伴们一人一瓶,边走边喝。在沙漠里,水成了人间美味,大家都舍不得大口喝,小口小口地品着,有滋有味。
香蕉熊走在最前面,他还坚信自己的推测,可当他来到沙柱跟前时,不由得愣住了:那不是岩石,而是沙,是用沙垒起来的柱子。这绝对不可能是风的作品,自然界没有什么风能把一盘散沙堆砌得如此精致。
他轻轻地碰了一下沙柱,沙柱并没有轰然倒下,依然顽强地矗立着,这倒让他有点儿意外,细沙什么时候这么有团结精神了?仿佛有什么胶水把沙子给粘起来了,整个沙柱浑然一体。香蕉熊稍稍加大了力度,沙柱依然稳固地站着,仿佛生了根似的,一点儿没有倾倒的迹象。
“这是什么?”小机灵呆呆地问。她没有轻举妄动,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诡异,这些长长短短的柱子好像是一根根粗大的手指,仿佛有个巨人被活埋到了沙里,他徒劳地伸出手挣扎着,后来窒息而亡,手也化为了沙,仍直直地向上伸着,似乎还想从地底下爬出来。
聪明吴没有回答,他只是默默地盯着沙柱,微微地皱着眉头——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
水桶妹对沙柱倒没有畏惧之心,她像在玩具商店里看到了一件新玩具一样围着沙柱团团转,还不时地摸几下,发出啧啧的惊叹声,但绝对没有用力地摸——摸坏了可是要赔偿的。
“咚!”一声闷响打断了沉默。
小伙伴们都吃了一惊,不约而同地把脑袋转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
一根沙柱倒在地上。沙柱的“尸体”旁,香蕉熊正愣愣地出神,他的手还保持着推东西的姿势。没错,就是他推倒了沙柱。
沙柱倒下后,平静的沙漠马上开始骚动起来,好多小蜥蜴暴露在了空气里,或者被埋在沙里,它们朝不同的方向逃去。地面上布满了纷杂的脚印,看起来乱成了一锅粥,可又让人觉得它们训练有素,正从容不迫地分散,让人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追。
香蕉熊还在发着呆,过了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呆呆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这是刺角蜥的窝。真是没想到,蜥蜴还会建露出地面的穴,蜥蜴的洞穴不是都在地下的吗?”
“不要用老眼光看待问题。”水桶妹乐呵呵地说,“沙漠里的生物或许跟外面的不一样,而且这不一定就是刺角蜥,在地面上建立沙穴也并非不可能——”
“可是……”小机灵打断了水桶妹,“可是,这种刺角蜥真的会建沙柱吗?它是用什么方法把沙子给固定起来的?我总觉得这不太可能。”
“这个好办,让聪明吴查一下,看看刺角蜥的穴是什么样子的不就行了,总可以参照一下嘛。”香蕉熊说。
这句话提醒了大家,也提醒了聪明吴,他眼睛一亮,连忙摸出了笔记本电脑,调出了刚才查找过的刺角蜥资料,可是查了好一会儿,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香蕉熊疑惑地问,“难道真不是刺角蜥?”
“啊,我明白了。”小机灵豁然开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刺角蜥占了别人的家。”
“可那是什么动物的家啊?”水桶妹一脸的不解。
“快查查看。”香蕉熊说,他把聪明吴手里的电脑当成了大百科全书。
聪明吴认真地查找着,可是一直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这让他们陷入了困惑。
小机灵这时说话了:“哥哥,这个有没有可能是移民来的物种,为了生存而改变了生活习性,所以建立的家同原来的不一样呢?”
“嗯,这倒有可能。”聪明吴一边继续查找着资料,一边肯定着妹妹的话。
聪明吴又继续说:“根据这个建筑的特点,我猜测这是一种蚂蚁的洞穴,只是不知道这是哪种蚂蚁。”
这时,香蕉熊大喊起来:“看到了,我看到了,是一种好大的蚂蚁,一下就跑没影了。”
聪明吴抬起头来:“可还是无法查到这是什么蚂蚁。”
小机灵快人快语:“那哥哥就给这种蚂蚁取个名字吧!我要记录下来。说不准这种蚂蚁也是一种移民动物呢。”
香蕉熊和水桶妹一致点头赞同小机灵的提议,并望着聪明吴,满怀期待。
聪明吴抬头看了一会儿,想了一下:“就叫泰拉蚁,我觉得这个名字够酷。”
“好,这种蚂蚁就叫泰拉蚁了。”
泰拉蚁们没有想到,时至今日,它们辛辛苦苦建造的家园会被外来入侵物种刺角蜥给夺去;而刺角蜥或许更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它们的洞穴会被一个叫香蕉熊的家伙给彻底摧毁。
探险小知识
在户外受伤流血时,如何止血?(一)
如果是小伤,直接用创可贴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如果是动静脉受伤出血,急救的方法是就地止血,第一时间在受伤动静脉的近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者止血带进行止血。止血时应行动快、止血彻底,否则失血过多血压降低,就会有生命危险。应当注意,用止血带止血时,捆扎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肌肉和关节等会因为缺血而坏死,这样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如没有止血带,可以用橡皮筋、绳子、鞋带、草茎等替代。当血止住后,再根据伤口的大小和严重情况决定是否就医。如果伤口大,伤情很严重,则必须马上就医,以防破伤风和伤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