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与感性
2025年09月26日
感应与感性
魔魇怎么导致疾病,火星通过什么机制带来灾祸,这些不是初民的关心所在。但何者与何者发生感应,还是有踪迹可寻的。有一些现象似乎天然对应,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初民思考和神话之中,流星雨和灾祸、西方和死亡、梦中神人与受孕、鲜花与爱情、秋冬与刑杀。用列维-斯特劳斯的话来表述,“尽管在感官性质与物质属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二者之间却至少经常存在着一种事实上的联系”。[9]日出与生命的出生、兴旺,日落与衰亡,星辰和命运,大地和母亲、生殖,这些联系是那么自然,所有文化都从这样的联系来理解世界。我们简直无法不从这样的联系开始来理解世界。我们不大可能发现哪里的初民相信鲜花和死亡感应,或相信染上皮癣和怀孕感应。
总的说来,感应思维依赖于现象的种种感性联系。尤其是,相互感应的事物有某种相像之处。苋菜是红的,血也是红的,苋菜应有补血的功效。核桃和脑子的形状颇有几份相像,应有补脑的功效。当然,这种说法难免有点儿模糊,因为什么和什么都有点儿相像。不过,有一种相像对认知特别具有诱惑力。人参有人形,同时有滋补益寿的药效。这里,形象上的相像和事实上的因果作用联系在一起,很容易诱人把前者当作对后者的说明。与此相似,毛地黄的花形像人的心脏,同时也能使心脏兴奋,这也对认知构成同样的诱惑。我们会看到,基于感应的理论很容易被这类事例诱惑而发展出形与质相应的普遍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