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回家(出发后的33年294天)
13
准备回家
出发后的33年294天
经历过的恶好过未知的善。
——[意大利]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
“卡拉维尔号”的机组人员与AI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宇航员们度过了极其精彩的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他们研究了星系演化的物理学,现在也已经做好了最后一次太空飞跃的准备;过一会儿,他们将重新回到冬眠舱里去,这一次他们将冬眠14年。“卡拉维尔号”将跨越100万光年的距离,在此期间,宇航员们会失去意识……而AI则有幸在他们之前知晓等待他们回去的是什么。它会执行第一个自动程序并轻轻唤醒船员们,然后共同决定下一步做什么。谨慎起见,太空之旅的终点将按照计划设定在月球轨道之外不远处。然后,大家会花一点时间了解情况,如有情况,将会与地球进行联系。
回家的路是漫长的,即使对于宇航员们来说只不过是睡了一觉。地球上过去的200万年太长了,完全无法预知会遇见谁、会发生什么事。到目前为止,“卡拉维尔号”的旅客们已经在约30年时间里穿过银河系并到达了更远的地方,但他们清醒的、有意识的时间还不到一年,而他们的生理年龄也只老去了10岁。这群英勇而年迈的年轻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这次旅程中最令人不安的时刻,遇见黑洞或是看到仙女星系都未曾让他们如此不安——他们即将亲眼看到“未来的地球”。
在上一段航行中,宇航员们已经对他们星球未来的模样产生了疑虑和担忧。现在,这些疑虑和担忧被放大了,因为令人不安的时空距离,也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返回地球时,那里逝去的时间比想象中更久更久。从某种角度来说,“卡拉维尔号”隐喻着地球是一艘更大的宇宙飞船,它在太空中遨游了数千年,可能比我们勇敢的船员们经历了更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冒险。
返回地球后将遇见的事件主要分为两类,它们共同构成了未来地球的场景。一类事件是由自然现象、地球现象或更多的是天体物理现象所引发的,另一类则是由漫长时间内人类的进化(或退化)所引起的。在“卡拉维尔号”出发前200年,人类物种的进步是呈指数级的,但也未能阻止问题与危机的频发,如资源匮乏、全球变暖、贫富差距、社会和政治紧张、道德沦丧、金融危机、地区冲突等。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一类事件对第二类事件产生了本质上的影响。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卡拉维尔号”将在太空任务开始后200万年返回地球。而它在探险期间所获得的数据则可以提供带有定量概率值的预测,预测它返回地球时将会遇到的情况,新的实验数据将完善和丰富宇航员们在行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模拟。
第一个需要考虑的是在200万年期间于地球附近可能发生的潜在的灾难性天体物理事件。为了模拟出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首先需要注意到,在这段时间内,太阳系沿着其轨道向其星系内移动了约1 500光年。那么,第一个风险因素就是几千年来悬于地球头顶的两把达摩克斯之剑:心宿二和参宿四。在“卡拉维尔号”离开后约1万年和10万年,这两颗红巨星分别以超新星爆炸的发生结束了它们的生命。在它们方圆600光年和700光年的地方,所有的物体都被它们点亮,白昼持续了好几个月。大量的辐射将倾泻到地球的表层,对生命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类型的爆炸属于统计学事件,因此是无法预警和防范的。而另一方面,即使假设超新星爆炸的频率为每个世纪两三次,那么在200万年内,将会发生约50 000次爆炸。其中一些爆炸的时间或空间非常接近,甚至能产生非常接近地球的伽马射线暴,而最坏的情况则是直接奔向地球所在的方向。
AI所使用的数据是飞船在以相对论速度前行期间所收集、分析和归类后整理出来的。这些数据显示,在测量误差允许范围内,许多的天体物理事件似乎是偶发的,这不免让人有些沮丧。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如果要将“卡拉维尔号”的仪器所识别出来的宇宙事件的信息与预测地球上会发生的事件相关联起来的话,必须要考虑到光信号不同的传播时间,因为超新星与“卡拉维尔号”之间的距离和超新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完全不一样的,也要考虑到相对论性多普勒效应,因为宇宙飞船是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飞行的。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AI可以高效地解决。
不乐观地说,每隔20万—50万年,至少有一颗直径为1千米或更大的小行星会撞击地球,而且这种可能性很高。那么,说到它的影响有多大,只要想想类似事件对恐龙造成了什么影响就足够了。希望人类文明能够在这些天体接近地球之前就找到能够中和它们的方法,毕竟,所有这些宇宙风险,人们从一开始就知道。
还有一些可能发生的天体物理现象,尽管不会对地球造成直接的破坏性影响,但却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比如,太阳由于自身的不断演化,亮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或者,更糟糕的是,当太阳风暴达到一定强度,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将整个地球淹没。太阳风暴类似于太阳风,但前者释放的能量要大得多。从数百年、数千年的时间尺度上来看,这些天体事件的发生是很频繁的,地球的历史即可证明这一点。虽然,这些能够引发强烈电磁现象的事件并不是致命的,但它们对一切使用电力的东西如飞机、陆地交通工具、广播电视通信、工业、医院、计算机、自动取款机等是有巨大影响的,甚至可以摧毁它们。对于并没有(尚未)实施恰当应对措施的未来社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真正的灾难,然而这些也同样不可预测。
然后,是一连串几乎可以肯定将会在地球上发生的物理现象和地质变化。除了在短时间内极可能发生的人为事件,如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水资源短缺、臭氧空洞、海洋污染、森林砍伐等,还有一些事件,虽然在一代人或多代人的时间里非常罕见,但若将它们放置到数十万年的时间区间里,则变得十分确切。第一个事件涉及冰川。
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所观察到的地球是一个在快速演化的体系。与太阳距离的变化、地月引力的相互作用、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即行星像陀螺一样绕同一轴自转)、地壳板块的活动、大陨石的影响、火山活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等这些因素,在数十亿年间,周期性地改变了地球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在冰河时代。冰河时代,被称为冰期,行星表面被冰覆盖的区域显著增加,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这种状态,甚至长达数十万年。除了冷暖交替的大冰期,有证据表明,在地球不远的过去,还有一个时间更长且相当稳定的周期。在“卡拉维尔号”出发前,上一个冰期已经结束了近1万年。在过去的100万年里,几代冰期相继出现,冷暖期每隔10万年交替一次。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人类活动在短期内对地球变暖的影响如何,下一个冰期都将在“卡拉维尔号”的太空探险任务开始后5万年开启。当然,冰河时代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就人类而言,他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明的水平和长期应对重大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如环境条件恶化的能力。
另一个在长时间轴中影响地球生命形态的事件是地质活动,如强烈的地震和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在任务开始之初,地球上的十几个活火山的周期活动是正常的,但如果我们回看地球的历史,在几十万年里,火山爆发甚至灾难性爆发的事件大比例地发生着。“超级火山”的爆发对环境的影响可能真的是毁灭性的。例如,黄石公园,它是一座超级火山,60万年前它的最后一次喷发影响了整个地球的气候条件。在1万至10万年期间,超级火山爆发的可能性非常高,它会造成巨大的区域性破坏,全球气候也会因此改变,这结果通常会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即使是拥有先进技术的文明也很难阻止这些现象的发生。从史前农业起源到19世纪工业革命,再到20世纪肉眼可见的气候变化,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影响非常之大,以至于引发了一个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在“卡拉维尔号”出发的那个时代,人类的科技水平在几十年间实现了指数级的发展,已经可以规划太空探险这样雄心勃勃的项目。然而,人类的社会经济理念、政治文化观点以及人文伦理观念却并未能跟上这样的进步。潜在的危机一旦爆发,是否会导致人类在“卡拉维尔号”还未返回地球前(即短于200万年的时间)就已经出现了全面的倒退?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几百年,至多1 000年,足以引发一个不可逆的人为气候变化,或更确切地说是气候危机,引发初级资源短缺、新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毁灭性流行病,以及无法逆转的社会经济紧张局势,甚至全球性核冲突。然而,因为无法保证人类科学、社会和伦理的水平以相同的速度进步和发展,本该携手并进的部门之间发生了脱节。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发展史中黄金时代和黑暗时代的交替具有周期性,当然,这个周期与“卡拉维尔号”的任务周期相比要短得多。而真正的智人也仅仅诞生于“卡拉维尔号”出发前约100万年左右,因此,想要预测两倍于这个时间的人类社会将会发生什么实在是没有什么把握。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的社会政治条件,最终又会对后者产生一个回授的过程,因此,其影响实在难以预料。而这一切的后果是,当飞船返回地球时,人类届时的情况将与任何一次合理的预测完全不同。
此外,处理偶发天体威胁或地质问题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文明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社会层面。面对巨大的陨石等这样迫在眉睫的外部危险时,如何缓解几十亿人的恐慌?或如何一致应对一个冰期后部分地区冻结这样的情况?在这方面,需要强大的国际凝聚力,因为这将打破过去人类对于领土和政治的分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0万年的时间里,随着大陆漂移,加上其他地质问题带来的影响,无疑会改变地球的自然地理甚至政治地理,许多人为设定的不可逾越的历史界限将被大自然悄悄抹去。多少战争捍卫的领土,多少斗争掠夺的土地,人们一度天真地认为它们的边界是永恒的,但最终,这些边界会被缓慢而无情的板块运动所打乱,会被冰面、沙漠和新的海洋所覆盖。山峦消失不见,湖泊凭空出现,以前不为人知的河流和苍翠的平原被大海所征服。一个全新的地貌亟待研究。但,谁来研究呢?
首要考虑的是生物物种进化的现象。必须重申的是,人类绝不是动物进化的终点,虽然它在地球甚至宇宙的生命场景中应当占据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但它也仅代表了生命物质所经历的数十亿年的漫长旅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在探险任务开始前的100万年,人类与“卡拉维尔号”出发时并不一样,而100万—200万年后,人类又将会是另一个样子。许多宗教认为,他们的神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这显然有违常识和生物学:为什么恰恰是智人而非南方古猿或是在200万年后也不会成为“人类”的智慧生物呢?而散布在宇宙中的数十亿智慧生物,他们是否也有资格被认为与唯一的造物者长相相似呢?也许,我们应该更现实地说,恰恰是智慧生物创造了与自己相似的造物主……
另外,在“卡拉维尔号”出发前的几百年中,人类的进化并没有纯粹地按照自然选择进行,而是大大地加速了,这主要是因为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许多动植物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因人为因素而非自然选择或灭绝或增殖。渡渡鸟灭绝,大象、老虎几乎消失,而大城市里,啮齿动物、鸟类和昆虫则出现了异常繁殖的现象。
200万年后,“卡拉维尔号”的船员们即将在地球上看到的生物场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这个地球舞台上的主角的命运。如果它过早地灭绝,那么在飞船离开后的几千年里,动植物群将重新回到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正常的进化周期中去,无论它们当时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像是生命诞生之初发生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加之我们此前提到的天体物理学灾难这个因素,极有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生物物种。200万年的时间足以让特定的物种快速进化,甚至朝向高智商的形态发展,而不必遵循与过去的进化历史相同的路径,就像人属所发生的那样。换句话说,与灵长目非常不同的物种很可能已经获得了某种形式的智力甚至意识。毕竟,生物的脑门儿上并不会安装一个数显:有智力或无智力。然而,智力还是存在区别的,有的动物智商高一些,有的动物低一些。我们也可以假设一种较为中立的场景,即人类部分灭绝,然后出现文化倒退,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人类物种或与之相关的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重新进化。想想核爆炸的可怕后果吧,它能够毁灭地球上绝大部分生命。
还有另一个同样极端的假设,即人类并非以指数级的速度进步,而是在200万年的时间里逐步发展。这种由持续的科技进步所支撑的整体进化可以抵消短暂的、可以忽略不计的社会倒退和自然灾害。在这个假设中,人们可以看到人类经过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阶段,而“卡拉维尔号”的回归则为那时的地球人创造了一次参观活化石的机会。装载着宇航员的这个金属匣子,仿佛一个时间胶囊,将人类的初级版本运回了地球。
然后,我们可以看看人类是否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某些里程碑。显然,“卡拉维尔号”的太空探险任务标志着人类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开创性的银河系外旅程了。此后,地球人也应该沿着这条路线继续走下去,就像航海者完成了第一次大洋穿越后,将沿着商业路线执行例行任务那样。然而,“卡拉维尔号”一直未能与地球基地建立联系,AI据此判断,在100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地球人依然没有找到解决超光速旅行或穿越时空虫洞的方法,否则,在仙女星系附近将会有来自地球的宇宙飞船等着他们!可控的核聚变终于实现了,无须再使用化石燃料和核裂变能源了,社会能源的供应问题也就此解决。除此以外,人类也开始以民用为目的生产和利用反物质,但不幸的是,反物质也被用于军事……而基于纳米技术、锂和石墨烯的小型电池和超高效电池的开发使大规模的平面电力传输成为可能,这是一种生态的、安全的、高效的传输方案。
此外,还可以预测出许多科技领域可能会取得的成果。比如,在“卡拉维尔号”任务开启后的仅100年里,有“深度学习”功能的各类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广泛应用将大大地减少人力劳动,人类活动将步入思辨、认知、创新和娱乐的领域。而在1 000年后,人类的寿命将达到数百年,可以战胜一切疾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的肿瘤、心脏病等,并能运用有效机制即刻根除新的病毒或那些对于寿命有限但对人类影响不大的病根。举个例子,在中世纪,与瘟疫或食物短缺的死因相比,癌症是无关紧要的。由于细胞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人类会战胜衰老,如此人类会突破自然划定的那个限期。自然赋予人类唯一的任务就是繁衍后代,实际上,当“卡拉维尔号”的船员们正前往人马座的途中时,地球上的人类也许已经能够找到一个新的伊甸园了。
想象一下数十万年的时间会发生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类愿意便可以获得永生,通过克隆的方式,将记忆和意识移植到新的身体上,当然这是一种个人选择。为人类服务的所有工作将由机器人负责,它们在形态上仿真人类,并具备一定的智能和良知。人类的繁殖加上特别选定的一些动植物的繁殖会让地球变得十分拥挤,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在银河系开辟其他的生存地带。在20万—30万年内,人类将在数千颗可居住的系外行星上建立永久的殖民地,并与一些同我们相似且充分进化的地外文明建立交流合作的关系,协商各自的定居地。地球母亲将更多地成为一种象征,一种与人类概念不再相关的历史遗迹,也许只有太空游客和历史学者才会感兴趣。可以预见的是,科技进步会带来社会伦理的同步发展,仇恨、歧视、战争、帝国主义、暴力等这样古老的概念将成为“人文主义心理考古学”的学者们所研究的课题。
再过几十万年,人类可以利用恒星的能量来实现一个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了。例如,创造一些行星用以种植农作物、采矿、建造心理疏导或娱乐消遣的场所、为有人居住的行星提供空间保护以抵御潜在的宇宙灾难等。空间传送将成为现实,用于连接各个居住地、系外行星以及与外星文明之间的交流合作。心灵感应也不再是特异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类的大脑将与银河系其他的自然智能以及星际数据网络永久连接,从而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互联人类思维。总之,这是一个田园诗般的世界,美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完美得不像真的。
在数据分析结束后,AI和机载分析师对各种假设的可信度给出了相应的级别,概率最高的是“人类将在短时间内灭绝”或“人文社交的急剧倒退”,简而言之,是回归洞穴时代。根据天体数据的分析结果,在接近太阳的位置存在着潜在的灾难性事件,这会导致地球发生严重的气候、地质灾害。这些灾难应该会在“卡拉维尔号”出发后的几百年、最多几千年后一一发生。“卡拉维尔号”的太空探险任务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绝唱。
AI得出的悲观假设与“卡拉维尔号”出发前的预测是一致的。这也是“卡拉维尔号”太空探险真正的、深刻的原因,仅凭这一点便证明了这对于少数人来说的“自杀式”的疯狂之旅对人类的未来史至关重要。为什么说是未来史呢?因为实际上,此时人类世界已经历经了数十万年。如果人类社会的命运是朝向乐观发展的,那么来自“卡拉维尔号”在200万年后所带回的信息就是过时的,而科技已经超级发达的人类对这些信息也会毫不感兴趣。而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有效假设中,“卡拉维尔号”的宇航员们返回地球后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可以用太空旅途中所得的丰富的、难以置信的信息来复兴一个已经衰败的文明,甚至为已经没有什么智慧生物的地球带去新生力量。因此,“卡拉维尔号”的主要任务和不为外人道的任务就是通过将一小部分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来确保人类的延续。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说,“卡拉维尔号”在宇宙深处待了几百万年,它不仅是一艘宇宙飞船,它还是挪亚方舟。
地球生命在经过灭绝和进化后,新地球人完全不知道“卡拉维尔号”的存在和它的使命,因此,这也是飞船选择从月球轨道接近地球的原因,要保持安全距离!而后,我们英勇的宇航员们可能会被新的文明当成敌对的外星人。因为,他们很难让一个相当原始的社会了解地球的起源并让他们相信200万年的太空旅行这个疯狂的故事……那么,地球上会不会已经产生了能够杀死宇航员们的新型病毒呢?或者,同样的,宇航员们带回来的古老的流感病毒对新地球人是否是致命的呢?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中南美洲不仅败在欧洲征服者的武器下,也被后者带入新世界的疾病所消灭,因为他们无法产生抗体。总而言之,返回地球将面临一个十分复杂的局面,这需要宇航员们和AI一起对新旧地球的情况和他们返回后收集的数据进行仔细地分析。“卡拉维尔号”的宇航员们完全成了“人类世”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兼古生物学家!
然而,对于预测结果的不以为然和对实际任务计划的服从让“卡拉维尔号”的船员们陷入了情绪的冲突。当他们为最后的冬眠做准备时,认知、恐惧、好奇和兴奋混合在一起,在他们的脑海中弥漫。他们就像圣诞前夜上床睡觉的小孩子们那样,希望在第二天早早地醒来,得到圣诞树下的礼物。现在距离获得礼物,只剩下14年多一点了。地球这颗古老的星球已经过去了两万个世纪,对于“卡拉维尔号”里的“小孩子们”则只过去了47年10个月27天。他们对地球的记忆仍是鲜活的、亲密的,但硅材质的AI则不一样,这几十年中,它一直保持警惕和专注。作为未知事物的探索者、人类发展的见证者、地球文明的历史记忆者,到目前为止,大家都生活得很好。而一个全新的、充满奇幻冒险又充满希望的生活就在那儿,在许多个时空之前,那里曾是他们的家,居住着他们的亲人,承载着他们的过去。他们离开,他们又回来,准备在这里实行A计划,前路充满希望又危机四伏。
仙女星系,狡黠地望着他们,似乎表示认同,似乎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