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电影歌曲

第三部分
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电影歌曲

电影主题

牢记历史 反腐斗争 巩固江山

建设四化 发展经济 繁荣祖国

歌曲作用

歌颂英雄 歌唱正义 凝聚民心

歌颂祖国 歌唱生活 报效祖国

新时期的电影歌曲

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1976— )

1.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宣告了长达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影片,如《巴山夜雨》《喜盈门》《城南旧事》《人到中年》《人生》《一个和八个》《青春祭》等。歌曲也在思想大解放的背景下,转为以歌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主线。

2.电影音乐逐渐改变了简单地图解画面的地位,更多贴近影片内涵并对影片思想进行深化。如《小花》将音乐手段融入到影片的整体构思中,用抒情性很强的旋律,揭示了革命战争环境中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3.现代作曲技法用于电影音乐创作领域。将现代的音乐思维与民族元素结合,显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如《青春祭》用颤动的电声音响烘托空间感,贯穿始终的长音,傣语念经式的说话,勾画了一幅具有原始美的风俗交响音画;科教片《丹顶鹤的一家》运用了序列音乐的手法,与影片营造的意境紧密结合;《骆驼祥子》用三弦和交响乐队结合,让人立即联想起老北京;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4.20世纪80年代,各种电影奖项的恢复和设立(1980年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恢复,198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设立),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最佳电影音乐的评选也促进了电影音乐的进步。

5.中国电影观念和体制的变化。电影不再仅仅是政治的工具、政策的宣传手段,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一种商品,一种具有广义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文化消费样式。电影机构走向了企业化,电影的发行渠道更加多样,制片方式也更加灵活。这一切解放了电影的生产力,也给电影音乐提供了广阔发展的可能性。

总之,红色电影音乐的艺术流变,是和整个时代的大背景、文艺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以及创作理念和技法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的。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电影音乐经历了它的萌生、发展、挫折和辉煌的过程,如今已经向世界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当然,我们更要相信中国电影音乐作曲家,有对红色革命的坚定信仰和无限的追求,未来的电影音乐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