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引言
编者引言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是恩格斯总结德国1848—1849年革命经验,阐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的重要著作。
1848—1849年,欧洲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初意大利民众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揭开了革命的序幕,法国二月革命推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欧洲。1848年3月,维也纳和柏林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烈火燃遍德国各地。德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立宪制国家。领导这场革命的是资产阶级,但在革命进程中始终站在斗争前列、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却是工人阶级。随着革命的深入,德国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崛起越来越感到恐惧,从犹豫退缩到动摇妥协,直至彻底背叛革命,同反动势力相勾结,镇压革命的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者,使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德国各邦相继遭到失败。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密切关注这场革命的进程。他们亲身参加德国革命,认真研究欧洲各国的革命形势,在他们共同创办的《新莱茵报》上发表文章,运用《共产党宣言》阐明的科学理论和革命策略原则指导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革命失败后,他们撰写了一系列著作,科学地分析1848—1849年革命的原因、性质和动力,全面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科学理论。《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就是其中的主要著作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德国革命的起因、性质、过程和失败的原因,指出社会经济基础对历史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革命爆发和失败的原因“不应该从一些领袖的偶然的动机、优点、缺点、错误或变节中寻找,而应该从每个经历了动荡的国家的总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条件中寻找”(见本书第4页)。据此,恩格斯具体分析了德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以及各阶级在革命中的态度和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斗争策略。他指出,封建统治阶级是革命的对象;自由资产阶级在三月革命后掌握了政权,但它害怕和敌视无产阶级,唯恐自己的统治被声势浩大的人民革命所推翻,因而最终背叛了革命;小资产阶级由于其摇摆性在关键时刻动摇妥协,不敢依靠武装群众的支持,痴迷于议会的作用;农民阶级“由于分散于广大地区,难以达到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所以他们永远不能胜利地从事独立的运动”(见本书第11页);只有工人阶级才是最坚定最彻底的革命力量,“代表整个民族的真正的和被正确理解的利益”(见本书第106页)。虽然德国工人阶级当时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还不够高,还不能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正是这个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英勇斗争精神,决定了它必将在未来的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为了推翻封建势力,资产阶级需要暂时同工人阶级联合行动;但是,他们只是想利用工人群众,一旦达到了目的,或者革命的发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他们就会反过头来镇压和迫害工人阶级。因此,工人阶级绝不能跟在资产阶级后面亦步亦趋,而应当在联合其他阶级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让任何以它为垫脚石的阶级(像资产阶级1848年所干的那样)巩固其阶级统治”(见本书第105—106页)。
恩格斯充分肯定革命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他根据马克思关于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思想,深刻地阐明了这场革命的意义,指出:“正是旧的复杂的社会机体中阶级对抗的这种迅速而剧烈的发展,使革命成为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正是新的党派的这种不断的迅速成长,一个接替一个掌握政权,使一个民族在这种剧烈的动荡时期5年就走完在普通环境下100年还走不完的途程。”(见本书第36页)恩格斯还从革命经验中概括了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的基本条件和策略原则,指出武装起义是一种艺术,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要把起义当儿戏,事前必须有充分准备,要集中强大的优势力量对付敌人;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采取进攻,要按照“勇敢,勇敢,再勇敢!”(见本书第103页)的要求去行动。
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他抨击了奥地利和普鲁士的民族压迫政策,揭露了资产阶级在1848年革命中对民族解放斗争的背叛,强调无产阶级应当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他同时还批判了“泛斯拉夫主义”,指出这种理论起着帮助俄罗斯帝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作用。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由恩格斯于1851年8月—1852年9月写的19篇文章组成。1851年7月底,《纽约每日论坛报》编辑查·德纳约请马克思为该报撰稿。当时马克思正潜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加上对英语的掌握尚不熟练,因此请恩格斯帮助撰写稿件。恩格斯在写这些文章时利用了《新莱茵报》合订本以及马克思提供的其他资料,文章在寄出前都经马克思看过。恩格斯本来还打算写一篇结束语,但未能写成。
这些文章从1851年10月25日—1852年10月23日陆续发表在《纽约每日论坛报》的“德国”专栏,标题是《革命和反革命》,署名是卡尔·马克思,直到191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来往书信发表后,人们才知道作者是恩格斯。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这组文章没有出版过单行本,开头几篇文章曾被译成德文在美国的德文报纸《纽约晚报》以及柏林的《德意志总汇报》上转载。
1896年,马克思的女儿爱·马克思-艾威林编辑出版了这组文章的第一个英文单行本,并给每篇文章加了标题,书名是《革命和反革命或1848年的德国》。同年还出版了卡·考茨基翻译的德文本,书名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两个版本均收录了恩格斯1852年11月写的《最近的科隆案件》(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1卷),作为恩格斯原打算写的结束语。在后来编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全集本中,没有将《最近的科隆案件》收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900年,马克思的女儿劳·拉法格将此书译成法文出版。
本书选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作为总标题,并保留了爱·马克思-艾威林为19篇文章所加的标题。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30年,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了刘镜园的中译本,书名是《革命与反革命》;1939年延安解放社又出版了王石巍、柯柏年等翻译的中译本,这个译本曾由新华书店和人民出版社等多次再版。
中央编译局成立后,对《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进行了多次译校。1961年,在柯柏年的译本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俄文版并且参照英文版,重新校订了这部著作,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8卷。1995年,我们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部分第11卷重新校订了这部著作,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1卷。
从2004年起,在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我们对这部著作的译文和资料再次进行了审核和修订,编入2009年出版的十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此后,这部著作又收入2012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
本书的正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注释和人名索引采用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相关资料,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作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