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子女当朋友

把子女当朋友

在中国,父母多认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物,父母有权利干涉,甚至决定子女的未来。父母和子女到底是什么关系?

诗人纪伯伦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写成了诗句:

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陪伴你/却并不属于你

作家龙应台在名篇《目送》中,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说得更透彻,甚至有些残酷:“【楷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楷体】”

其实,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缘分。不同时期,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是不同的。儿童时期,父母是子女学习的榜样和生活的依靠,子女对父母依赖听话。青春期来临,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开始失衡:孩子变得不那么言听计从了,有时甚至反抗父母,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进入大学阶段,父母的控制更是鞭长莫及,父母的影响力出现危机。到了中老年,子女成家立业了,和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颠倒了过来。子女不但不听话了,甚至要求父母“要听话,别乱跑”,如同当年父母要求子女。

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更加面临前所未有的权威挑战:这代人的父母是很有权威的,而这代人当了父母,权威好像自然消失了,甚至很多时候父母怕得罪子女,活得小心翼翼。

父母越来越不像父母了。子女的自我意识强了,对父母的依赖少了,这虽是父母的无奈,却是社会的进步。

父母必须意识到并且一定要接受的现实是:孩子长大了,可以帮助但不要干涉他们的生活。

当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喜爱、相互尊重和偶尔相互忍耐。把子女当朋友,甚至当自己的兄弟姐妹,才能相亲相爱一家人。

再摆父母的架子,玩不下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