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没想到与活明白——“栗子”是如何炒熟的
后记
没想到与活明白
——“栗子”是如何炒熟的
人的一生,总是有很多“没想到”。
小时候,我从来没想到长大后会当老师,可当年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自然就当了老师。第二个是,没想到自己会与电视有缘。我大学教书四年,辞职出来,因我爱人看了电视台的招聘广告,我由此先后就职于湖南有线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文体频道(现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
有人说,两个偶然碰到一起,就成了必然。我的第三个没想到是,这两段“没想到”的经历结合在一起,结出了果实。这个果实叫“赵老师举栗子”。
我从业的快乐老人报做的新媒体主要是在微信生态里。2020年,微信推出了“视频号”,快乐老人报旗下的枫网马上进军视频号,做了一个视频号矩阵。
在视频号矩阵的规划中,枫网CEO潘善臻提出要有一个能代表新老人发声的“领衔主演”,一个综合类的号,作为新老人的代表,并画了一个图,然后开始“按图索骥”。
新老人视频号的“图”是这样画的—做这个号应当是一个具体的人,这个人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形象尚可,二是能说会道,三是要有一定的水平,四是要“忠诚”。前三个条件找人已经不易,最难的是“忠诚”。在短视频领域,这种做出名了,就另立门户,甚至不惜赔重金单干的事件很多。这是最不可控的一条。
枫网“按图索骥”了几个月,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最后有人想到了“赵老师”。
那这个号叫什么名字呢?原来想的名字很简单,比如“赵老师说”“老赵说说”等,我觉得太平淡了,就发动大家想名字。时任快乐人生出版事务所总经理的曾鹏辉给想了三十几个谐音类名字,比如“赵此一说”“赵实说”“赵直说”“红灯赵”“赵得住”“好赵头”等,感觉还不错,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于是,我拿出在潇湘晨报工作时的法宝—开策划会。大家先看了我们拍的四个样片,一致认为,那个讲故事的最好,就是后来“赵老师举栗子”的第一期《父母也需要哄一哄》,觉得讲个小故事,再总结小哲理,更吸引人。
这就定了内容和形式的方向。
然后进入取名大讨论。大家纷纷发言,但没有一个人对哪个名字特别笃定的。最后,被我们称为“肖大师”的大湘网总编辑肖世峰一锤定了音。肖大师说:“取名要好记好传播,有画面感。我建议就叫‘赵老师举栗子’。‘举栗子’在网络用语中就是‘举例子’,每次讲的时候还可以举个栗子,有场景感,好传播。”
大家一致觉得“赵老师举栗子”这个名字好,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又让我没想到的是,“赵老师举栗子”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和预先设计会大相径庭。这个视频最早的形式是讲一个小故事,从故事中总结人生哲理。比如第一期《父母也需要哄一哄》,讲的是我父母去张家界旅游,把相机给弄丢了,我告诉他们说,老人旅游,贵重物品丢失会赔的,然后买了个一模一样的相机,请当时的潇湘晨报总编室主任王冠华、深度报道部主任常乐装成旅行社的总经理和办公室主任,到我家给我父母“赔”相机。结论是:我们小时候,父母花很多的时间哄我们,那是对我们的爱;现在父母老了,我们花点时间哄哄他们,也是对他们最大的爱。
这种模式进行了三个月,主要是我自己找题材、写稿子,多是写我自己家里的事和身边朋友的事,朋友们也提供了不少素材,但每周三期,还是供不应求,冷热不均,有的故事好讲也好听,有的故事不好讲也不好听,有的听起来有些勉强。加之最初的视频号严格限制1分钟,超过1分钟视频就自动掐掉了。要想1分钟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还要总结出哲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困难都在枫网CEO潘老师的预料之中,他给我派来了枫网最大微信公众号“新老人”的编辑杨云帮我找题材、写稿子。杨云编辑“新老人”公众号6年,知道新老人最喜欢什么内容。她从那些阅读量10万+的稿子中选材,慢慢形成了现在每周三期的模式:一期讲夫妻关系,一期讲老年生活,一期讲人生哲理。这是一个重大变化,由讲一个故事,变成了直接讲人类情感和老年生活的内容,也不讲故事,不直接“举栗子”了。
“赵老师举栗子”的结束语也经历了几次变化。一开始是“我就是江湖中传说的赵老师,给你讲故事、举栗子”。后来湖南省民政厅副厅长杨薇说结束语太啰嗦,在她的建议下,改成了“我是赵老师,给你举栗子”。做了几期,在视频号要求单次内容严格控制在1分钟的年月里,还是觉得长了,最后就改成了“同意的请点赞,欧了!”有“粉丝”朋友问:赵老师,你说的“欧了”是什么意思?我借此机会给大家一并回复:“欧了”是一句流行的东北话,意思是“OK”或“OVER”,就是“好,结束”的意思。因为我从小在东北长大,对东北话比较熟悉,借用了小品演员小沈阳小品中的“欧了”,表示“好了,结束,回见!”
还有不少“粉丝”问我手中的栗子是什么做的。这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一开始,主创人员刘乔姿和刘新芝做了个纸牌子,上面印着“赵老师举栗子”,这是最早的样式。后来,我从网上买了几斤板栗,拿在手里,讲故事时说“给大家举个栗子”,那是真栗子。可栗子放的时间长了,就干了,就瘪了,甚至发霉变质了。后来,我的学生兼好友李旭斌非常有心,从北京专门给我买了两个木制的栗子,就是我现在手里举的栗子。
举栗子的“总设计师”潘老师说,视频出现爆款,就算立住了。“赵老师举栗子”的爆款出现在2020年11月11日,题目是《夫妻相处最重要的一句话》,播出不到一周,播放量就过了100万,很快过了200万。更大的爆款出现在2020年12月30日,《最好的夫妻关系就一句话,看哭百万人》播出三周,播放量超过1亿次,点赞量超过500万,留言超过5万条。现在这条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3亿次,点赞量超过1300万,留言超过了10万条。
人活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活明白最重要。
遗憾的是,很多人却懵懂一生而不自知。
人生本来就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来的时候,没有人跟你商量过;走的时候,也不会有人征求你的意见。
那么,我是谁?我来人世一遭为了啥?难道就是为了辛苦一生撒手而去?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回程票的旅行,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人这一生,活得好不好,活得快不快乐,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活明白了,是不是活得无怨无悔,是不是活得没有遗憾,是不是活得幸福快乐。
一个人如何能活得明白呢?就是要思考,要学习,要修行,特别是要多学习人生哲理,增长智慧,开启心智。
人生是一场无止境的修行,可能一句话,让人脑洞大开,受益终身。“赵老师举栗子”就是与“粉丝”朋友分享、探讨和思考人生哲理。
在“赵老师举栗子”一周年之际,把这一年里赵老师讲的精华结集出版成为一本口袋书,不企望这本小书能成为帮助大家快乐生活的“圣经”,只希望能让大家在“活明白”的人生旅途中有所启发。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人的一生,活明白比什么都重要。活明白了,才没白来这世上一遭。
“赵老师举栗子”陪大家一起修炼人生,共享人生智慧,共度美好人生,一起活明白,更幸福,更快乐!
特别感谢“赵老师举栗子”的策划人潘善臻、肖世峰、何谷、刘勇、曾鹏辉;感谢制作人杨云、刘莎、刘乔姿、刘新芝;感谢本书的策划人周钢、何谷、粟东升;感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双平、好友戴茵、许久文、徐易洵、隆国东、袁复生几位方家给予本书方向性的指导;感谢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潘晓山、总编辑胡艳红、副社长凌伟、销售部主任童雯、营销部主任朱赛的支持与智慧;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邹莉的智慧和辛劳,让这本书一再得到提升;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侯明生教授对本书文字把关和提出的建设性意见;特别感谢漫画家张静老师和设计师毛木老师,让这本书灵气活现、精致美好。
感谢作家彭国梁老师赐予书名,这也是一个“没想到”:胡艳红总编辑约多年未见的作家霍红和“彭胡子”小聚,我说,要榨取一下作家的智慧。“彭胡子”灵光一现,脱口而出,给起了这个书名。彭老师说,“哄哄”是大智慧,明白了“哄哄”,就明白了人生的大半。这个书名还有一个灵动之处,就是有多种断句读法:“哄哄你我就高兴了”“哄哄你我,就高兴了”“哄哄你,我就高兴了”“哄哄,你我就高兴了”。
最后要特别感谢所有支持赵老师的“粉丝”朋友,是你们让“赵老师举栗子”这个视频号丰满起来,成了一个智慧的宝库,这本书,也是你们智慧的结晶。
2022年7月24日
[1]栗子:在此书中有双关寓意,其一为“例子”谐音词,指代赵老师在视频号中讲述的故事以及人生哲理;其二指代听赵老师讲“栗子”的“粉丝”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