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为什么都拿把扇子

她们为什么都拿把扇子

画家档案

中文姓名:乔瓦尼·博尔迪尼

外文名字:Giovanni Boldini

文中简称:博尔迪尼

生存年代:1842—1931

寿命:89岁

国籍:意大利

创作方向:肖像画

主要作品:《穿玫瑰色礼服的女子》《烟火》

艺术特色:他画中的人物往往姿态自然优雅,笔触敏捷,画面充满激情,动态感十足,因其流畅的绘画风格而被誉为“斯维什大师”。

作品名称:《欣赏扇子的女士》
作  者:博尔迪尼
作品年代:1878
作品材质:油画

对于很多现代人而言,包包的存在,除了装东西这种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还起到了心灵按摩师的效力。所谓“包治百病”,没有什么是一个限量版铂金包不能解决的。

英国女王就是个包包达人,不同场合不同搭配那是最基本的,当然贵为女王,人家的包包可不单单只是为了装些口红、镜子什么的,女王的包包还有着传情达意的功能。

除了现代的包包具有这种传情达意的功能,历史上还存在过一种更具只需意会不可言传、兼有实用价值的物件,那就是——扇子。

我们观看18世纪欧洲小主们的留影,会发现这个与她们如影随形的时尚单品。

欧洲最早的扇子是十字军东征时带回的东方团扇。这一充满着异国风情,且实用与装饰功能兼而有之的物品,经常出现在热爱东方元素的印象主义画作中。

而折扇是直到16世纪初,葡萄牙人的船队来到中国东南沿海,没见识的老外们才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还有着这种折扇。从此欧洲才出现了折扇的身影,并成为上至宫廷下到市井,小姐大妈们居家旅行、谈情说爱之必备神器。尤其是在当时的西班牙,手上有一把做工精良、质地上乘的折扇,那就相当于现代人挎了个奢侈品牌的包包,是财力的象征。

作品名称:《听音乐》
作  者:克劳迪奥·卡斯特洛奇
作品年代:1900

居家旅行好理解,毕竟扇子既可送凉风又可拍苍蝇,到了玉娇龙小姐手上还能充当暗器,谈情说爱又从何谈起呢?

在中国,一般来说折扇男女都能用,男子用得比较多。而在西方却是女性特有专用。为什么呢?因为在社交场合,扇子代替女士们说出了不方便公开的话。

一把折扇在小姐、大妈们的纤纤玉指间风情万种、摇曳生姿,较之英女王的包包套路玩出了千百种花样。在不解其意的人看来,只是扇子的舞动;而在行家的眼里,那就意味深长了。它的收展腾挪之间简直是一套扇语密码,并且根据地域还有南北派之分。

作  者:莫奈
作品名称:《穿和服的莫奈夫人》
作品年代:1875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在18世纪和20世纪初,欧洲社交界的未婚女子们借它向自己的心上人传递着无声的情话。

如果一位未婚女子把扇子从左手移到右手,那意思是“我还没有心上人”。

如果她一边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你,一边轻移扇面,那就是在说“我爱你”了。如果对面的钢铁直男还没接收到这个信号,对方便会用扇子触碰自己的额头——表示“这个仇我记下了”。

如果男士想约这位未婚的女子,人家也不会给你直白的回答,一把扇子足以表达一切。

你如果看到一位未婚女子只把扇子在胸前急急地摇动,此时就应表现出一个绅士被拒绝时的礼貌,别打人家主意了,她已订婚了。若是看到未婚女子数起了扇骨,那不是她闲得无聊,而是要恭喜你勾搭成功了。

作品名称:《拿扇子的女孩》
作  者:雷诺阿
作品年代:1876r

作品名 《西班牙舞者》
作  者:博尔迪尼
作品年代:1900

西班牙人这魔术般的扇语谈情,让向来以风流浪漫著称的法国人都甘拜下风。19世纪法国人戈蒂埃从西班牙旅游回国后发表了一段乡下人进城似的感叹,“西班牙女子把扇子摆弄得绝妙透顶,在她们面前,任何一位魔术师都会显得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