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我听见教堂的钟声响了,丧钟呻吟般的敲响了,我内心里有种茫然愁闷的感觉,某种难以确定的梦想,如垂死震颤般出现。一连串的思绪在阴森可怖的丧钟声里敞开;我似乎看见人们处在最盛大与最欢乐的节日里,发出胜利的喊叫,车子隆隆向前,到处是花环,在这一切之中,是永久的宁静与永久的庄严。
我的灵魂飞向来世与无限,在宣告死亡的声音中,翱翔在怀疑的海洋上。
那声音冷漠而有规律,宛如坟墓一样,然而在所有的节日都会响起,为所有的丧事哭泣,我喜欢被那压倒城里一切喧嚣的和谐的声音弄得惊愕;我喜欢在田野里,盖满成熟的金黄色小麦的山丘上,听村里大钟柔弱的声音,在田野中间传响,而昆虫在青草上面尖叫,鸟儿在枝头树叶丛中啁啾。
冬季,在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只有微弱苍凉的亮光,我长时间地倾听一切宣告做弥撒的钟声。钟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有如一个和谐的网,升向天空。我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到这巨大的乐器上。它大得无边无际,我内心里感觉到另一个世界的乐声、旋律与回声,也感觉到正在消亡的一些巨大的东西。
大钟啊!你们将会为我的去世敲响,一分钟以后又会为另一个人的洗礼敲响;你们因此像其余的人一样嘲笑,像生活一样撒谎,你们宣告生活的一切阶段:洗礼、结婚、死亡。可怜的钟啊,在空间隐蔽与消失,既能在战场上像炽热的熔岩那样逞威,也可以用来钉马掌!
[1]本篇写于1838年,是自传体小说,发表于《布朗什杂志》1900年11月号、1901年1月号和2月号上;1901年由弗卢里出版社出版。题献给好友阿尔弗雷德·勒普瓦特万。
[2]拜伦(1788—182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3]《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著名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1749—1832)的书信体小说。
[4]《异教徒》,拜伦写于1813年的诗歌,是“东方叙事诗”中的一首。
[5]《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于1821年出版的讽刺诗,只发表了第一和第二章,后来又发表了第三和第四两章。它结合了游记和抒情诗两者之长,记录了拜伦在1809年游历西班牙、葡萄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诸国的印象,充满异国风光。
[6]阿尔比恩,是古时对英国的一种称呼。
[7]鲁昂附近的莫尼城堡。
[8]暗示特鲁维尔附近的村子。
[9]马罗(1496—1544),法国诗人。
[10]卡洛斯派,是十九世纪西班牙支持卡洛斯为国王的反动教权派专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