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一个宝藏

海洋是一个宝藏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仅大洋中的波浪、潮汐、海流等动能和海洋温度差、盐度差能等的存储量高达天文数字。这些海洋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海洋能包括温度差能、波浪能、潮汐与潮流能、海流能、盐度差能、岸外风能、海洋生物能和海洋地热能等8种。这些能量是蕴藏于海上、海中、海底的可再生能源,属新能源范畴。所谓“可再生”是指它们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永不会枯竭,不像煤、石油等非再生能源,储量有限,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人们可以把这些海洋能以各种手段转换成电能、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供人类使用。海洋能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辐射能,较小部分来源于天体(主要是月球、太阳)与地球相对运动中的万有引力。蕴藏于海水中的海洋能是十分巨大的,其理论储量是目前全世界各国每年耗能量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海洋能具有一些特点。第一,它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能量较小。这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第二,它具有可再生性。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三,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较稳定的为温度差能、盐度差能和海流能。不稳定能源分为变化有规律与变化无规律两种。属于不稳定但变化有规律的有潮汐能与潮流能。人们根据潮汐潮流变化规律,编制出各地逐日逐时的潮汐与潮流预报,预测未来各个时间的潮汐大小与潮流强弱。潮汐电站与潮流电站可根据预报表安排发电运行。既不稳定又无规律的是波浪能。第四,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就是海洋能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小。

各种海洋能的蕴藏量是巨大的,据估计有750多亿千瓦,其中波浪能700亿千瓦,温度差能20亿千瓦,海流能10亿千瓦,盐度差能10亿千瓦。沿海各国,特别是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都非常重视海洋能的开发。从各国的情况看,潮汐发电技术比较成熟。利用波能、盐度差能、温度差能等海洋能进行发电还不成熟,目前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这些海洋能至今没被利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经济效益差,成本高。第二,一些技术问题还没有过关。尽管如此,不少国家一面组织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一面在制定宏伟的海洋能利用规划。如法国计划到本世纪末利用潮汐能发电350亿千瓦时,英国准备修建一座100万千瓦的波浪能发电站,美国要在东海岸建造500座海洋热能发电站。从发展趋势来看,海洋能必将成为沿海国家,特别是那些发达的沿海国家的重要能源之一。

还有海洋还是药物和保健品的宝库。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是,疾病对人的困扰,与以前的时代相比,大同小异。至于衰老,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心脑血管病、癌症,是威胁当代人生命的大敌。为征服这些病症,除不断研制陆地天然药物和化学合成药物外,人们仍然要向海洋寻求更有效的药物。

现代海洋药物开发的主要方法是从海洋生物体内提取活性物质制成药品。远在古代,世界上许多民族便知道应用海洋生物制成药品治病。

小知识

罗马人用魟鱼的倒刺治疗牙疼。日本人用河鲀毒素作袪痛剂。我国人民使用海洋药物的历史更悠久。公元前3世纪写成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用乌贼骨和鲍鱼汁治病的药方。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海洋药物90余种。乌贼骨止血、黄鱼胶治皲裂、海星治胃病、鲍鱼壳治高血压等偏方,一直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现代海洋药物开发,重点在于提取能抗癌、抗心脑血管硬化的活性物质方面。例如,从某种海藻中能够提取防血凝、降胆固醇的活性物质,制成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的药物。从海绵和海参中提取抑制肿瘤药剂。从松鱼和金枪鱼体内提取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章鱼、河鲀毒素均可用来制造抗癌、抗血管硬化的药物。杀菌消炎能力极强的头孢霉素便是从海洋微生物中培养和提取的抗生素,冠以“先锋Х号”的名称,成为最畅销的消炎新药。

还有绚丽多彩的海洋植物又是海洋宝藏的另一体现。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大小悬殊,最小的海洋单胞藻类个体微小,只有在显微镜底下才能看见,而最大的巨藻则可达两三百米长,堪称藻类之冠。海洋中的种子植物如大叶藻、红树等种类较少。

海洋植物是海洋世界的“肥沃草原”,它不仅是海洋鱼、虾、蟹、贝、海兽等动物的天然“牧场”,而且是人类的绿色食品,也是用途宽广的工业原料、农业肥料的提供者,还是制造海洋药物的重要原料。有些海藻,如巨藻还可作为能源的替代品。光是海洋植物的能源,温度是海洋植物的生长要素,矿物质营养元素是海洋植物的养料。

img21

海带

海藻是海洋生物中的一个大家族。从显微镜下才能看的见得单细胞硅藻、甲藻,到高达几百米的巨藻,有8000多种。褐藻是海洋中特有的藻类职务,其特点就是体型巨大,巨藻、墨角藻、囊叶藻、海带、马尾藻就是其中著名的褐藻。海带是我国人民喜欢食用的海产品。它不但海味十足,而且营养丰富,含有碘等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能够预防和治疗甲状腺(俗称大脖子)病。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海藻还有我国人民十分熟悉的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等。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人民,食用海藻和以海藻入药的历史非常久远。历史上英国海员有用红藻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记录;爱尔兰人民历史上也有过依赖红藻、绿藻度过饥荒年的记载。西方国家食用海藻的习惯不如东方国家普遍。一位西方国家的海洋学家曾发出感叹:中国、日本人食用海藻就像美国人、英国人吃番茄一样普遍。他希望有一天,西方人也像东方人那样养成食用海藻的习惯。

藻类是古老而又原始的低等植物,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沼和海洋中,其种类繁多、形态万千,是植物中的一大类群。

藻类是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自养型植物,植物体为单细胞、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等3种。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区别,整个植物就是一个简单的叶状体。藻体的各个部分都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因此藻类也叫做叶状体植物。

小知识

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科学家们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把海藻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两大类型。

再就是我们熟悉的鱼类资源及其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与陆地一样,也包含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由于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而阳光透入海水又不深,故一般海洋植物多生长于200米水深以内;海洋动物和细菌则不受此限制,超过千米以上的深海区也有,只是数量和种类比较少而已。

浩瀚的海洋为生物生长提供了最广阔的场所,海洋里的生物资源,最大宗的是鱼类。据统计,全世界海洋里的鱼类总共有2万多种;海洋各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着的鱼类也不一样。

太平洋面积广,岛屿多,环境多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鲱鱼、沙丁鱼、鲑鱼、大黄鱼、小黄鱼、金枪鱼等等,鱼产量是四大洋中最高的。东南部的秘鲁沿海,西北部和北部海域的日本北海道、朝鲜,我国舟山群岛,以及美国和加拿大西北沿海海域,都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大西洋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鱼产量仅次于太平洋。鱼类以鲱鱼、鳕鱼、鲭鱼等为最多。

印度洋的渔业资源不像太平洋、大西洋那样丰富,主要生活着飞鱼、金鲭鱼、鲨鱼等。

img22

鲨鱼

北冰洋的鱼类比较少,不过那里倒有形形色色的海兽。

虽说海洋处处都是鱼类活动的广阔天地,但是它们繁殖最多的场所,还是在深度不大、阳光充足、水温较高、食料丰富的浅海。世界上14个渔业区和三大著名渔场都分布在浅海,这些海区的鱼产量,要占世界海洋总鱼产量的80%以上。

小知识

我国浅海渔场的面积广阔,北起辽东,南到南沙,估计有近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浅海渔场面积的1/4,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沿海产量比较多的海鱼,共有150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200种左右,包括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等四大海产,还有鲭鱼、马鲛鱼、鲱鱼、沙丁鱼、鳓鱼、鲳鱼、鳕鱼、红鱼、鲨鱼等等。

此外,渤海和黄海的对虾、海参,东海的干贝和海蜇,南海的牡蛎、珍珠贝壳等等,以及梭子蟹,也都是我国著名的海产。

鱼类是一种很重要的副食品,鱼肉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一般鱼肉里含有18.5%的蛋白质、3.2%的脂肪和1.6%的矿物质,维生素A的含量也比一般的肉类多。

一般的鱼,直接供我们吃的部分约占总重量的一半以上。剩下来的部分用处也挺多,有些是贵重的工业原料,价值甚至比鱼肉还高。

鱼油可以做润滑油、油漆和肥皂的原料。鱼肝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制成鱼肝油,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滋补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对防治儿童佝偻病有特效。鱼卵里的蛋白质、脂肪、磷脂和维生素也很多,营养非常丰富。鱼皮可以熬胶,这种胶作木材加工工业用的黏合剂,制造纸张、火柴、皮件和乐器也少不了它;鲨鱼鱼皮还可以制革。鱼鳔也可以炼制鳔胶,作工业黏合剂,又可以做外科手术用的缝合线。苦味的鱼胆是制造中药人造牛黄的原料,还可以做生物化学制剂。

银光闪闪的鱼鳞通常都当作废物扔掉了,可是它的用处还挺大哩!鱼鳞经过加工,可以制成鱼鳞胶、磷酸钙、鱼鳞酱油、磷光粉、盐酸、尿素等工业原料和化学制剂,它还是制造泡沫灭火剂的原料;鱼鳞胶可供制造电影胶卷和X光底片,在医药上用来调制药膏和制作胶丸。

鱼头、鱼骨以及鱼类加工后剩留下来的废料可以制成鱼粉。这是一种很好的禽畜饲料和农业肥料。这就是说鱼的全身都是宝。如果我们每年能够捕捞1000万吨鱼,那意味着什么呢?单拿1000万吨鱼所提供的肉量来说,就相当于我们饲养了3000多万头牛,或者1亿多头猪,或者5亿多头羊。如果再算上工业和医药方面的综合利用,经济价值就更大了。目前人们每年要从海洋里捕鱼七八千万吨,绝大多数都是在浅海区捕获,捕鱼范围只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10%,潜力还大着哩!

海洋真不愧为是人类的一个大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