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

中国草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国外久慕苎麻布的盛名,因此,把它叫做用“中国草”织成的布。

苎麻布的发明,比葛布要晚一些。这是因为用苎麻织布的过程远比葛复杂,特别是苎麻纤维外面有一层胶质保护着,不像葛那样,经简单蒸煮处理后就能成为可纺织的纤维。所以直到秦汉时期,苎麻布才开始普及到民间,这比葛布要晚2000年。

1972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郊区马王堆,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汉代的驮侯夫人墓,除得到许多奇珍异宝外,令人格外惊奇的是竟然还有几块苎麻布,其布之细腻,质量之精美,让见到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据考证,这时生产苎麻布的办法已不是用自然发酵法(用细菌作用)除去胶质了。生产过程大致上是这样的:将苎麻的外皮剥下来,用石灰或是草木灰加水一起来烧煮,进行脱胶,然后把麻缕用清水洗净,排放在竹帘上,半浸在水中日晒夜收,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产生臭氧来漂白,最后再拆成纤维,纺成纱,织成布,即所谓苎麻布。

古人规定布幅宽2.2尺,内有80根经纱的叫做1升,160根的叫做2升,以此类推。升数越高,自然是布越细,质量也越好。一般来说,7升~9升的苎麻布质量为下等,供罪犯和奴隶穿着;10~14升的属中等,供一般平民穿着;15升以上的为上等,叫缌,供有钱人或是官吏穿着;30升的最精细,只供皇帝、王公大臣们穿着。马王堆驮侯夫人墓里出土的苎麻布为23升,还不是最好的,但在那时也要花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才能织成。

唐宋以后,苎麻布的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品种繁多,花样百出。例如浙江诸暨的“山后布”精巧纤密,广西南宁的“练子布”轻凉美观,广东出产的“鱼冻布”光滑洁白,勤洗发亮。总之,用“中国草”——苎麻织成的布,誉满全球,可称为中国一绝。

诚然,无论是葛布或苎布,还都有一定的缺点,例如人们对它染色常感到很难,不容易做成彩色纷呈的布。就在葛布和苎布盛行时,另一种更美丽、更珍贵的衣料已经崛起了,它是衣着材料中的一颗明珠,它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伟大发明——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