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著作。这部小说表现的是强烈的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者笛福用生动、逼真的语言文字把虚构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尤其对于很多细节的描写十分真实、形象,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使得全书的故事具有很强烈的真实感。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一心要遨游四海,了解世界,始终不听父亲的劝告,终于离家出走,登上了去非洲的航海之途。这一次他差点丧命,但他仍不死心,仍然对航海充满了好奇,一再出海航行,最后的出航,他只身一人漂流到无人荒岛上,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故事中对于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也是精华部分。作者笛福将鲁滨逊描写成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鲁滨逊凭借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同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他用自己的双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从船上收集起来的简单工具,克服了种种困难,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条件。他挖凿山洞、修筑栅栏,来使自己的住处更安全,他驯养山羊、种植谷物、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来为自己制造“丰盛”的食物,他制造独木舟、豢养狗和鹦鹉,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有乐。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劳力,他不会因为失败就放弃,而是不断琢磨,从不气馁,不达目的不罢休。鲁滨逊的这种征服自然的强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自己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笛福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进取、冒险的精神,同时强调了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鲁滨逊本人既是一个劳动者,同时也是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他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他多次出海的目的就是想要到非洲贩卖奴隶。鲁滨逊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地。当岛上有了“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西班牙人以后,他为自己“像个国王”而心中充满了快乐。最后他回到英国以后,又去“视察”了他的“领地”,并把岛上的土地分给新去的居民。鲁滨逊身上的两重性,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