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抱着娃娃睡

01 我就是要抱着娃娃睡

☆行为示例 乔乔平时在家就成天抱着自己的小毯子睡觉,没有小毯子,似乎梦神就不会光临似的。当然,碰上要外出到亲戚朋友家做客,乔乔就更加依赖他的小毯子了,没有小毯子在身边,她就有种不安全感。这不,好不容易赶上个长假,妈妈想带着乔乔去外婆家小住几天。那么大老远的,乔乔非要带上自己的小毯子,否则死活不肯出门。妈妈劝说了半天,最后只好无奈地将她的小毯子塞进了大旅行袋。

☆宝宝的想法 我就是要我的小毯子,不然我哪儿也不去!

☆你的误区 看到宝宝成天抱着个小毯子或小毛绒玩具睡觉,外出时更是离不开他们的小毯子或小毛绒玩具,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宝宝没出息,经常因此斥责宝宝,甚至生生地把宝宝手里的小毯子或小毛绒玩具夺下来。还有的父母更是怀疑宝宝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并因此焦灼不安。宝宝究竟为什么离不开他们的小毯子或毛绒玩具呢?

img48

安全物与心理问题无关

对很多宝宝来说,他们“最好的朋友”常常是他们盖的小毯子、小被子或玩惯了的毛绒玩具。这些东西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如果这些东西丢了或找不到了,他们会非常难过和焦虑,甚至寝食难安。这些在父母看来没有多大意义的东西对宝宝来说却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不仅仅是他的“玩伴”,更多的是,他们还是宝宝的“安全物”。有这些东西在他们身边,他们才有踏实、安全的感觉。

在宝宝感到压力时,安全物可以转移宝宝的焦虑情绪,让他们的心情平静下来。当妈妈或其他重要的人不在身边时,这些安全物就是妈妈的替代物,帮助宝贝摆脱陌生环境或者没有人可以依赖所带来的恐惧感,让他在离开妈妈时依然有一种十足的安全感。因此,有些宝宝一刻也离不开这些安全物。过去曾一度认为,如果宝宝依赖毛绒玩具或小毯子,就预示着他长大成人以后会有问题,但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安全物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儿童学会如何在难以应付的环境中自我安慰,帮助宝宝充满自信地走向独立。

安全物带给宝宝的益处

看起来平平常常甚至不那么顺眼的小毯子或毛绒小玩具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安慰作用呢?一种理论认为,宝宝之所以需要这些安全物,是因为这些东西很像妈妈的皮肤和头发,他们通过这些安全物可以找到在妈妈身边的感觉。抱着他的安全物,宝宝就会有被妈妈拥抱的感觉。

有的宝宝抱着自己喜爱的安全物时,常常伴随着不断地用拇指和食指抚摸小毛绒玩具,用小毯子不断摩擦自己的脸等动作。这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安全物与适应能力

那些没有安全物的宝宝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更能适应环境,也不是他们不需要安全物,只是这些孩子可能会采取别的方式来安慰自己,比如吮吸大拇指。另外,有些孩子因为妈妈或其他看护人经常在身边,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因此不需要依赖安全物。也有的宝宝对压力或不愉快的感觉不太敏感,因此,他们不那么依赖安全物。研究表明,2个月大的婴儿对压力和不愉快的反应已经显示出很大差别。有的宝宝几乎1秒钟也不能忍受就嚎啕大哭,另一些宝宝反应则没有那么激烈,仅仅表现为退缩。

心理学研究显示,那些依赖安全物的孩子常常将爸爸妈妈或安全物看作一个“依恋系统”。有了安全物,宝宝对妈妈的依恋并不会减少,他将来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会比那些不需要安全物的宝宝更差。也就是说,不论有没有舒适的安全物,宝宝都能健康地成长。

☆宝宝对安全物的依恋关系

宝宝一般在快到1岁时会自己找到一个安全物,这是他们迈向独立的第一步。刚刚学习行走的宝宝对自己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既十分兴奋,又非常怀疑,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一方面急于摆脱父母的约束,另一方面又不可抑制地渴望从父母的注意力下转移,哪怕1秒钟。他们总在喊:“妈妈,快看宝宝!”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和父母在一起时感觉十分高兴;但有时候父母不和他们一起,他们就会感觉又兴奋又担忧。如果有安全物在身边,即使父母不在,他们也不感到孤独。宝宝选择安全物没有固定的方式,他们常常从身边那些唾手可得的物品中选择一种,当然小毯子或小被子这些柔软舒适的物件被选为安全物的机会最多。如果放一些毛绒玩具在宝宝的小床上,说不定哪天这些玩具中的一个就会成为他最心爱的安全物。

宝宝对待安全物的三种方式

1 把安全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有时候,安全物被孩子用得很旧了,甚至只剩下一些碎片,他仍敝帚自珍,把他的安全物看得紧紧的,像是传递了千秋万代的宝物。如果宝宝的安全物不慎丢失,大多数宝宝通常会难过三四天,严重的可能会难过很长时间。当然,孩子对不幸的遗忘速度比成人要快得多,因此,他们很快就会从这种丢失安全物的难过中恢复过来。

2 虐待安全物

也有的时候,宝宝一反常态,对他们珍惜的安全物又打又咬又摔,那些可怜的安全物顷刻之间就成了宝宝发泄情安全物,实际上是他处理挫折感和攻击情绪的一种毫无风险的方法。不管宝宝怎样对待他的安全物,安全物总是很忠实地对待宝宝,不会有任何抱怨,也不会给予宝宝还击。因此,安全物在宝宝心目中的份量随之加重。

3 尝试摆脱安全物

随着宝宝的成长,他的独立能力得到提高,他会开始尝试摆脱他的安全物来试探自己的能力。比如,宝宝在去外婆家玩的时候,他可能故意把自己钟爱的小毛毛熊忘在外婆家,如果自己能忍受,他就不再提安全物的事情;如果自己还无法忍受,他会哭闹着跑到外婆家把安全物找回来。

宝宝依恋安全物的处理方法

1 保证安全物的卫生与安全

宝宝一天到晚抱着他的安全物“招摇过市”,有时也会成为令父母十分头痛的事情,比如,宝宝的安全物脏了、坏了,但是他死活不肯换洗。如果父母确实无法容忍宝宝整天拿着一个碎片“东游西逛”,最好给宝宝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安全物,当一个脏了,赶紧换上另一个,这样宝宝就难以发现他的安全物已经被掉了包。

2 转移注意力,排解宝宝对安全物的依赖感

如果宝宝的安全物不慎丢失,父母不要过多劝说宝宝。因为长久记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宝宝很容易遗忘那些令他痛苦的事情。一旦宝宝的安全物丢失,父母可以想方设法给他安排一些别的有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吸引宝宝,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宝宝就能很快从这个不幸中恢复过来。看到宝宝失去安全物后非常痛苦的小模样,父母也没必要特别担心。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多数宝宝的恢复力很强,很多宝宝会很快找到一个新的安全物来替代已经遗失的“好伙伴”。

3 无需为宝宝的行为过分担忧

宝宝最终要放弃他们的安全物。什么时候放弃?没有一个确定的年龄。父母既不必为宝宝不理他们的安全物而担心,也不必强迫宝宝离开它。大多数宝宝在生活真正开始充实的时候,就会放弃安全物。比如宝宝上幼儿园了,或者上小学了,看到别的宝宝都没有安全物,他也会尝试模仿,开始远离自己的安全物,转而以跟小朋友们玩耍来取代自己对安全物的依赖。也有的宝宝上幼儿园或者小学后,因为受到别的小朋友取笑而开始排斥自己的安全物。父母无需为宝宝的安全物担忧,大多数宝宝都会在一定的阶段自己处理这件事。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日渐增多,他们的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