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T-SQL语言概述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于1974年被提出,1986年10月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批准将其作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美国国家标准并公布了标准的文本(简称SQL—8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相继公布了完善和改进的版本,SQL—89,SQL—92(简称SQL2)和SQL3。各数据库厂商积极地推出了支持SQL的软件或与SQL的接口软件。近年来,将SQL嵌入HTML,XML中通过WWW访问数据库的技术也日益成熟。SQL成为大多数数据库的通用语言。
微软的SQL Server采用的Transact-SQL(事务-结构化查询语言,简称T-SQL)是标准SQL的一种扩展,它不仅支持所有SQL语句,而且具有丰富的编程功能。
(1)T-SQL语言的特点
①多功能集成一体。T-SQL集成了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和附加语言元素(如系统存储过程、系统函数、变量定义和程序流程控制语句等),可以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包括数据库定义、关系模式定义、数据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等系列操作。
②高度非过程化。使用SQL语言操作数据时只需提出“做什么”,而无须教它“怎么做”,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③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元组的集合。
④统一的语法结构,两种使用方式。SQL语言既可以交互方式执行,也可嵌入宿主语言(如C语言、ASP.NET、JAVA等)程序中。两种使用方式下,其语法结构基本一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此外,SQL语言还具有简单、易学、易用等特点。
(2)T-SQL语言的功能
①数据定义功能。DDL语言用于数据定义,包括数据库及其对象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如create,alter和drop等语句。
②数据操作功能。DML语言用于数据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③权限管理。对表和视图的访问权限进行授权。
④完整性控制。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以约束数据。
⑤事务控制。控制事务的开始、提交、撤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