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配送成本?配送成本的含义

如何优化配送成本?配送成本的含义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回顾陈晓军为了响应梁总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降低配送成本,通过控制车辆耗油量,以及减少配送次数,由原来所有门店每天一次配送,更改为销量大的门店保持一天一送,销量小的门店改为两天一送,甚至三天一送,从而节约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如果我们面对陈晓军所处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如何优化配送成本?配送成本的含义

案例回顾

陈晓军为了响应梁总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降低配送成本,通过控制车辆耗油量,以及减少配送次数,由原来所有门店每天一次配送,更改为销量大的门店保持一天一送,销量小的门店改为两天一送,甚至三天一送,从而节约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经过两周的运转后,门店方面的意见很大,纷纷提出减少配送次数后,影响了门店的及时到货,导致因缺货影响到了正常的销售,希望配送中心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恢复原来的配送方式。如果我们面对陈晓军所处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案例解读

陈晓军面临的这种情况,原因在于他为了降低储运的成本,直接进行运输距离与运输频次的控制,而没有考虑到改变后对相关部门的影响,以及没有对整个物流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估,从而导致由于降低成本给其他相关部门带来了不便,引起了相关部门的不满。降低配送成本也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要降低配送成本,最好能够清楚地了解配送成本包含的各项费用,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哪些费用可以节省,并不影响整体的效益,或者影响较小,相对于所降低的成本可以忽略。

1.配送成本的含义

配送成本(Distribution Cost)指在配送活动的备货、储存、分拣、配货、配装、送货、送达服务及配送加工等环节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是配送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全过程。

2.配送成本的特征

(1)配送成本的隐蔽性

(2)配送成本削减具有乘数效应

(3)配送成本的“效益背反”

所谓效益背反,又称经济领域的二律背反,是指同一资源的两个方面处于互相矛盾的关系之中,要达到一个目的,必然要损失一部分另一目的,要追求一方,必得舍弃另一方的一种状态。

3.配送成本的构成

配送是物流企业重要的作业环节,它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通过配送,物流活动才得以最终实现,但完成配送活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即需配送成本。

配送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是物流企业按用户订单或配送协议进行配货。经过科学统筹规划,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将货物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的一种供应方式。从整个物流系统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活动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搬运、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物流活动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流通加工活动为支撑。严格来讲,整个物流活动,没有配送环节就不能成为完整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主体活动是配送运输、分拣、配货及配载。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配送运输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点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看成是运输中的一种。

根据配送流程及配送环节,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

其中配送运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车辆费用

车辆费用指从事配送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驾驶员及助手等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燃料轮胎、修理费、折旧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项目。

(2)营运间接费用

这是指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站、队经费。包括站、队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内容,但不包括管理费用

其中分拣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分拣人工费用

这是指从事分拣工作的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2)分拣设备费用

这是指分拣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及修理费用。

其中配装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配装材料费用

常见的配装材料有木材、纸、自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塑料等。这些包装材料功能不同,成本相差很大。

(2)配装辅助费用

除上述费用外,还有一些辅助性费用,如包装标记、标志的印刷,拴挂物费用等的支出。

(3)配装人工费用

这是指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及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总和即配装人工费用。

其中流通加工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www.daowen.com)

(1)流通加工设备费用

流通加工设备因流通加工形式不同而不同,购置这些设备所支出的费用,以流通加工费用的形式,转移到被加工产品中去。

(2)流通加工材料费用

这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投入到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所需要的费用,即流通加工材料费用。

(3)流通加工人员费用

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

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配送的具体流程归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构成差异较大。相同的配送模式下,由于配送物品的性质不同,其成本构成差异也很大。

4.降低配送成本的五种策略

(1)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尽管采用纯策略(即配送活动要么全部由企业自身完成,要么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由于产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等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例如,美国一家干货生产企业为满足遍及全美的1000家连锁店的配送需要,建造了6座仓库,并拥有自己的车队。随着经营的发展,企业决定扩大配送系统,计划在芝加哥投资700万美元再建一座新仓库,并配以新型的物料处理系统。该计划提交董事会讨论时,却发现这样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就算仓库建起来,也还是满足不了需要。于是,企业把目光投向租赁公共仓库,结果发现,如果企业在附近租用公共仓库,增加一些必要的设备,再加上原有的仓储设施,企业所需的仓储空间就足够了,但总投资只需20万元的设备购置费,10万元的外包运费,加上租金,远没有700万元之多。

(2)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策略的指导思想是:产品特征不同,顾客服务水平也不同。

当企业拥有多种产品线时,不能对所有产品都按同一标准的顾客服务水平来配送,而应按产品的特点、销售水平,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的储存地点,忽视产品的差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例如,一家生产化学品添加剂的公司,为降低成本,按各种产品的销售量比重进行分类:A类产品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70%以上,B类产品占20%左右,C类产品则为10%左右。对A类产品,公司在各销售网点都备有库存,B类产品只在地区分销中心备有库存而在各销售网点不备有库存,C类产品连地区分销中心都不设库存,仅在工厂的仓库才有存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成功的,企业总的配送成本下降了20%之多。

(3)合并策略

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配送方法上的合并;另一个则是共同配送。

配送方法上的合并。企业在安排车辆完成配送任务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载,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由于产品品种繁多,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能不一,在容重方面,也往往相差甚远。一车上如果只装容重大的货物,往往是达到了载重量,但容积空余很多;只装容重小的货物则相反,看起来车装得满,实际上并未达到车辆载重量。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造成了浪费。实行合理的轻重配装、容积大小不同的货物搭配装车,就可以不但在载重方面达到满载,而且也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容积,取得最优效果。最好是借助计算机统计出货物配车的最优解。

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集中协作配送。它是几个企业联合,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的配送方式,其标准运作形式是:在中心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各配送主体以经营活动(或以资产为纽带)联合行动,在较大的地域内协调运作,共同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的配送服务。这种配送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小生产、零售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即同一行业或在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生产、零售企业单独进行配送的运输量少、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联合配送,不仅可减少企业的配送费用,配送能力得到互补,而且有利于缓和城市交通拥挤,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二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的联合,针对某一地区的用户,由于各配送中心所配物资数量少、车辆利用率低等原因,几个配送中心将用户所需物资集中起来,共同配送。

(4)延迟策略

传统的配送计划安排中,大多数的库存是按照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量设置的,这样就存在着预测风险,当预测量与实际需求量不符时,就出现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从而增加配送成本。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

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而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实施配送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具体操作时,常常发生在诸如贴标签(形成延迟)、包装(形成延迟)、装配(形成延迟)和发送(时间延迟)等领域。美国一家生产金枪鱼罐头的企业就通过采用延迟策略改变配送方式,降低了库存水平。历史上这家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曾针对不同的市场设计了几种标签,产品生产出来后运到各地的分销仓库储存起来。由于顾客偏好不一,几种品牌的同一产品经常出现某种品牌的畅销而缺货,而另一些品牌却滞销压仓。为了解这个问题,该企业改变以往的做法,在产品出厂时,都不贴标签就运到各分销中心储存,当接到各销售网点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按各网点指定的品牌标志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此缺彼滞的矛盾,从而降低了库存。

一般说来,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①产品特征: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②生产技术特征: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③市场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

(5)标准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就是尽量减少因品种多变而导致附加配送成本,尽可能多地采用标准零部件、模块化产品。如服装制造商按统一规格生产服装,直到顾客购买时才按顾客的身材调整尺寸大小。采用标准化策略要求厂家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考虑怎样节省配送成本,而不要等到产品定型生产出来了,才考虑采用什么技巧降低配送成本。

5.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作业水平也可降低配送成本

(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

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的随时配送都会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临时配送由于事先计划不善,未能考虑正确的装配方式和恰当的运输路线,到了临近配送截止日期时,不得不安排专车,单线进行配送,造成车辆不满载,里程多。紧急配送往往只要求按时送货,来不及认真安排车辆配装及配送路线,从而造成载重和里程的浪费。而为了保持服务水平,又不能拒绝紧急配送。但是如果认真核查并有调剂准备的余地,紧急配送也可纳入计划。随时配送对订货要求不做计划安排,有一笔送一次。这样虽然能保证服务质量,但是不能保证配装与路线的合理性,也会造成很大浪费。

为了加强配送的计划性,需要制定配送申报制度。所谓配送申报制度,就是零售商店订货申请制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在尽量减少零售店存货、尽量减少缺货损失的前提下,相对集中各零售店的订货。应针对商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配送申报制度。

①对鲜活商品,应实行定时定量申报、定时定量配送,为保证商品的鲜活,零售店一般一天申报一次,商品的量应控制在当天全部销售完为度。实行定时定量申报的商品,在商品量确定以后,分店除特殊情况外,不必再进行申报。由配送中心根据零售店的定量,每天送货。

②对普通商品,应实行定期申报、定期配送,定期申报是指零售店定期向配送中心订货,订货量为两次订货之间的预计需求量。实行定期申报的优点如下。一、各零售店的要货相对集中。零售店同时发出订货申请,配送中心将订货单按商品分类、汇总,统一完成配送。二、零售店不必经常清点每种产品的盘存量,减少了工作量。三、零售店是向众多单个消费者销售商品,不确定因素多。实行定期申报,零售店只需预测订货周期较短时间内的需求量,降低了经营风险。零售店定期发出订货申请,配送中心定期送货。送货的时间间隔与订货的时间间隔一致,例如,每七天订一次,每七天送一次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合理的时间间隔。时间太长,每次的发货量必定很多,这无疑将配送中心的存货分散到零售店储备;时间太短,每次发的货太零星,既增加了配送难度,也增加了配送次数。一个合理的时间间隔应该是零售店在保持较少的库存,而又不缺货的前提下,集中订货。在实际操作中,应通过数据来分析和经验来确定。

(2)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

配送路线合理与否对配送速度、成本、效益影响很大,因此,采用科学方法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是配送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定配送路线可以采用各种数学方法和在数学方法基础上发展和演变出来的经验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

逸马点睛

未来的竞争,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趋势将越发明显,物流业的整合竞争将突显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